•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关于轨道交通调度指挥与行车安全的分析

于力
  
新中媒体号
2023年64期
苏州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运营二分公司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动脉,对推动经济繁荣和城市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交通拥堵和事故频发成为制约市民出行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轨道交通以其独特的固定轨道、准时高效的特点,成为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城市运行效率的关键。深入研究和探讨轨道交通的调度指挥与行车安全问题,对于保障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提升市民出行体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苏州轨道交通自开通运营以来发生的多起典型事故、事件,来阐述、探讨调度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责任感对调度指挥质量的影响,以及对“调度指挥-现场执行”移动综合信息平台架设的构想。

关键词:调度指挥;行车安全;轨道交通;运输管理;移动信息平台

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骨干力量,承担着繁重的运输任务,时常会面临客流量波动、列车故障以及电力网络供电异常等多重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轨道交通的调度指挥工作显得尤为关键,调度指挥中心,作为行车秩序的守护者与突发事件的应对者,肩负着确保轨道交通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重要使命。需精准调度每一列列车,优化发车间隔,确保行车秩序井然有序;还需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做到快速反应,迅速判断,立即启动相对应的应急预案,组织力量、协调各岗位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恢复行车、保障乘客的安全准点到达与舒适的乘坐体验。

一、影响到轨道交通调度指挥安全的因素分析

(一)安全调度意识、责任感参差不齐

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指挥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轨道列车的运行安全与乘客的出行体验。随着每次新线路的开通,都会有新的调度成员加入,新的调度成员在开展调度工作时,安全意识比之老调度员存在一定差距,虽然新调度员在上岗前有进行必要的岗前安全培训,但是良好的安全意识不是单单培训就能有的。就算时老调度员有时也会犯思想松懈、没有仔细确认条件等错误。最典型的情况就是未确认行车条件办理进路、未确认进路办理情况便组织列车动车,未确认接触网带电情况同意接车等。责任感对执行力方面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责任感存在个体差异现象,无法简简单单的通过培训、谈话来改变一个人的责任感,只能做到改善、引导。这些问题潜在地威胁轨道交通行车的安全,影响着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稳定性与乘客的出行安全。

(二)调度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运输量、高效率及安全性等特点显著,随着城市发展和乘客需求的日益增长,轨道交通调度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对调度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现阶段地调度方式存在确认方式单一,调度命令“口对口”传达时执行者未正确了解命令要求等问题,调度不规范或者现场未正确执行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随着轨道交通运行速度的提升和其在城市交通体系中核心地位的确立,调度管理问题更加突出,影响乘客的出行体验,对城市的整体交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二、轨道交通调度指挥与行车安全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轨道调度行车体系建设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步伐加快,轨道交通的安全与稳定运营成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行车调度指挥体系显得尤为关键,实际操作中必须严格遵守行车调度指挥的作业流程,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规范,精准无误,面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需要构建一套高效的轨道交通突发应急处理机制,制定详尽的应急处理预案,以便在紧急时刻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应对。

(二)强化安全组织管理

调度中心安全管理人员在轨道交通运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必须深刻领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将行车调度与现场执行紧密结合,实现高效、统一的协调管理,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应时刻保持警惕,密切关注行车调度的各个环节,发现潜在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给出技术指导,确保行车安全稳定,为乘客提供安全可靠的出行环境。强化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也不可或缺,需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对于轨道交通运行的关键作用,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由于轨道调度指挥和行车工作涉及众多因素,管理人员需细致记录各环节情况,并定期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还应鼓励在岗调度员积极发现并反馈调度指挥中的不足之处,提出科学的处理意见,共同推动轨道交通调度指挥和行车安全水平的不断提升,确保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三)积极推进轨道交通自动化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轨道交通的自动化管理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轨道交通调度与检查方式主要依赖于人工操作,效率低下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推动轨道交通自动化管理与调度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尤为重要。自动化管理技术的运用,极大提升了轨道交通管理的精准性和高效性,特别在事故报警、列车站前折返等关键环节,通过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干预,降低操作失误的可能性,显著提高轨道交通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苏州轨道交通5号线、3/11号线采用了全自动化运行模式,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使调度员能够实时获取轨道交通的运行数据,对突发情况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响应,提高了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也提升了整个系统的智能化与便利化水平,为乘客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

(四)移动综合信息平台的架设

近些年,移动终端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处理、整合、显示能力一次次的提升,给我们生活带来众多便利。专属于轨道交通的“指挥-运行”综合信息平台可以让整个轨道交通运行更加透明化,调度指挥时发布的命令能够在综合信息平台显示,现场执行人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查看命令内容、核对进路信息、核对需要操作的设备状态等,摆脱盲目执行调度命令,大大地提高行车安全,确保现场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了乘客的安全出行。再在“指挥-执行”综合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增加“检修-故障-应急处置”平台,在发生故障时,现场报告人在向调度指挥中心报告的同时,操作移动终端报告故障的同时,移动终端向现场给出对应的处置意见,避免记忆错误导致处置不正确,综合信息平台反馈现场处置情况,调度员能够时刻了解现场情况,便于提前安排调整策略,提高应急处置效率。相应的故障信息将整合并反馈给检修平台,便于安排后续的保障、检修作业,最终实现“指挥-运行-故障-检修-应急处置”一体化综合信息平台的构筑,提升整个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通过信息交互实现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有序。

结束语:

行车安全作为轨道交通行业的核心保障,行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隐藏着潜在的安全风险,身为行车调度指挥的核心人员,肩负着控制风险、预防安全事故的重大责任,这不仅是职责所在,更是对乘客生命安全的郑重承诺,将通过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筑起坚固的安全屏障,通过先进的技术的来提升设备的安全稳定性,通过构筑信息平台来实现更加安全、可靠的指挥系统,确保轨道交通运行的平稳与安全。

参考文献:

[1]廉铭.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城市轨道交通 研究,2017,13(10):53-56.

[2]操杰.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应急处理辅助系统研究[J].铁道运输与 经济,2017,35(3):65-6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