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法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情境教学模式研究

杨月娇
  
新中媒体号
2023年66期
昆明城市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新时期,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逐步改变传统注重知识传授、忽略能力培养的教学形式,向着以促进大学生政治素养与专业素养协同发展的情境式教学方向转变。旨在全方位落实并运用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法,多元化的课程教学形式和内容。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基于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法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及问题式、项目化和有效的评价模式展开论述。

关键词: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情境教学模式

引言

情景教学模式是基于情境化问题设计、系统式内容开发和模拟式课堂教学情境而创设的新型教学模式,源自于建构主义情景教学的理念。这种模式不仅能够以问题预设和项目化教学形式而提升情境教学法的实效性,还可以预设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引导学生深化所学知识,并真正的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为更高阶段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展做好基础的教育保障。

一、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思想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情境式教学的实施意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过程,而是学生通过与环境交互、自主实践和体验来建立自己的理解和认知的形式和路径”。建构主义主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动力,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现阶段,源自于建构主义思想的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有体验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指导型和体验式教学模式。情境式教学是在以上教学模式的融合运用模式下而产生,具有系统连贯性、情境适应性和案例、环境情境化的特质。将其有效的应用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情境教学模式之中,可以让同学们在情境中与他人交流并提升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水平,还可以实现自我建构的学习效果,巧妙的呈现了两者的内在一致性特质[1]。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情境式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预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理论和范畴,也是其观点、方法和立场的理论表达形式。这一课程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也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的科学阐述,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人文价值。更需要以建构主义思想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预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在知识的碰撞中、问题的分析中、矛盾的辩证思考过程中整体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因为,课堂上良好的师生互动是建构主义情境教学方法得以有效实现的基础,只有以问题为导向,有效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的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输出型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2]。

例如:专业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和互联网资源,在课程导入环节预设“问题情境”,如“如何准确的理解物质的内涵?”、“如何科学的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等问题。同时,借助丰富的影视、影音及图文结合形式,引导同学们思考、分析并理解相关原理。深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是在物质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和规定的,并抽象出了事物的客观实在性”。这一规定明确的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具有根源性和独立性、以及意识对于物质具有的派生性和依赖性”。以此形式,不仅可以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强化学生的自主思维和探究能力,还能让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情境教学形式,更加深入、透彻并具有思考性。彻底转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问题情境探索动力。

(二)以项目化角色扮演情境构建为基础,强化学生的自主建构能力

项目化的角色扮演情境构建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理念下,提升学生参与感、深度体验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中的相关内容以项目化主题的形式呈现,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的形式,将有助于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共同探究、思考、寻找答案的内容交由学生们独立完成。在此过程中专业教师将从知识输出者身份向引导者、陪伴者身份转变,旨在真正的将学习和探究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手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加深入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内容[3]。

例如:构建“角色扮演-情景剧编排活动”。并预设“剧本创编、改编小组”。该小组同学需要以贴近生活并具有系统性、目的性、启发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特点的形式开展剧本编辑活动,并围绕一个具体的原理而展开设计,以强化情景剧的理论支持效果。还可以预设“情景剧环境和形式构建小组”,该小组需要在了解剧本内容后,结合时代发展趋势,选择更具吸引力的情景剧呈现形式。如“课堂情景短剧”、“课外微电影”或“校内舞台剧”等形式,真正的做到项目化、流程化,并围绕真实的剧本情境而展开多样化设计效果。最后还需要预设“策划执行小组”,该小组需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团队领导力,全面跟进情景剧编排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并确保剧本内容、学生的台词和表现都能与原理内容相匹配,而科学、真实的呈现。以此形式,不仅可以改变传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固化、刻板的教学模式,还可以让学生们以项目化的情景剧编排情境为基础,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连、思想与行动共建的教学效果,提升课程教学效能和育人价值。

(三)构建多元化的情境教学法评价体系,强化建构主义的深度和广度

有效的教学评价模式是检验课堂教学效能、促进情境教学形式和内容的优化的重要载体。还能够有效的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实现评价主体、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发展效果。正如“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两种基本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情境教学法的综合效果是阶段性和持续性发展的过程,难以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得以呈现。而是需要以发展性的视角构建线上、线下、思想和行为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和内容,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发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例如:专业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预设多元化的问卷调查形式,以强化学生的环境适应性。同时问卷调查内容需要涵盖学生们“矛盾的斗争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等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耐人寻味的主要原理而进行预设。并以半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形式,给予学生们自主表述学习难点和疑惑所在的机会,也为情境教学法的内容预设找到优化和发展的方向及数据。其次,专业教师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将问卷调查的结果予以综合分析、评估和存储,全方位分析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行为素养和哲学意识,进而采取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专项攻破的形式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效能。最后,还需要以个人访谈和集体访谈评价情境预设的形式,实现师生间、学生间的自评和互评过程。让情境教学法的综合评价模式能以“求真务实、推陈出新”的形式展开,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实效和育人价值。

结论

由此可见,新时代,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素养稳步提升,强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生活和发展等多方面的关联性。需要专业教师深入研读教学内容及建构主义的相关理念,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并以人性化和个性化统一的视角为学生构建集真实问题、学习研讨、深度体验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模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崇高理想和政治素养的优秀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陈丽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5):186-188.

[2]齐月.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大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微[J].成才之路,2023,(19):41-44.

[3]谷晓芸,武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高教学刊,2022,8(35):160-164.

作者简介:杨月娇(1987.8),女;佤族;云南沧源人,助教,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