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三阶三链:基于自制教具提升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路径创新
摘要:新形势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自制教具成为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之一。通过进行自制教具,教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水平。本文从当前课堂运用自制教具的现状进行分析,近而提出针对性、有效性的优化及运用策略,以便为以后的自制教具的课堂运用和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中地理;自制教具;教学策略
一、自制教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自制教具可以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和原理。例如,通过制作日晷、地球仪模型、地貌特征立体图等教具,如下图1所示,该赤道式日晷是高三首考前的班级3位学生一起制作的,通过制作教具,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观察和了解真实的地理现象,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提升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关注地球上各地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自制教具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制作地图、使用地理模型等教具,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地理空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提高对地理空间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1]
(三)增强实践操作技能
自制教具的制作过程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动手实践,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制作地层模型、气候气象仪器等教具,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掌握地理实践技能,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加强团队协作意识
自制教具的制作通常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这促进了学生之间的良好合作氛围和团队意识。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二、自制教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情境性分析
情境1:一堂高三复习研讨课,讲授的内容是《地质构造》的专题,在讲到地表形态与地层空间延伸的关系时,由于知识点较难,老师就随手拿了学生桌面的几本书,然后弯曲成“向斜”和“背斜”的样子来演示,试图帮助学生理解该知识。但结果是很多学生听不懂,整堂课进行的并不是很顺利。
情境:2:在一次试卷讲评课上,笔者发现在前一份试卷中讲过有关日晷的问题,大部分学生仍无法掌握。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还提前做了日晷的教具,并且还播放了有关日晷的视频素材,但最后很多学生还是听得一头雾水,作用寥寥。
这让笔者开始反思,无论是新课教学还是一轮复习,老师都缺乏引导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力的落实。学生大多数时候是被动观看老师表演,机械的套用相关结论。老师虽然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既亲自模拟演示又播放视频讲解,但是学生就是听不懂,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参与感和动手实践的机会。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教具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教具无设计,教学的推进效用难以发挥
高中地理课堂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避不开地理概念的教学,很多概念都要用教具帮助学生让其理解。但老师在讲解这些概念时大多是讲台上的粉笔、书本、教棒等教具,比较随意,并不能有效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具无灵魂,学生地理实践力难以落实
教具教学的意义在于将语言文字表达不出来的地理知识进行充分直观展现,降低空间想象的难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变老师灌输为学生主动,触发学生解决问题的锚点。然而在教具制作时全程无学生参与,学生不明白教具的设计意图和其中的奥妙。
(三)教具无创意,深度学习的目标难以达成
课堂教学所用的教具应该能够通过对学生的展示去拓展,解决同一类问题。给学生留下够一够,还能解决更难的问题,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然而教具无创意,缺乏对强能力、提素养方面的设计,深度学习的目标难以达成。
三、高中地理自制教具的设置优化及其路径创新
三阶三链:是指通过自制教具提高实践力的结构逻辑和实施进程。通过“三链”链学生起点、教材基点和任务动点,确定自制教具的核心目标,进而明确“三阶”实施过程,即创设大情境,设计任务链,浸润活动场,从而切实提升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实现知识和素养的兼得。
(一)链学生起点,创设教学大情境,辅助学生学习
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地理课程教学环节之时,需要引导学生认清当前所处的学习环境: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的时期,整体课程设计相对比较紧凑,特别对高三毕业班的学生来说,考前紧张的复习,如果碰到某知识点屡次出错,势必会对学生的自信心带来打击,从而影响备考状态。基于这一情况,其实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那么借助自制教具的方式就可以快速开展学习,极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深化对地理知识点的掌握及理解。以《地质构造》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用提
前准备好的彩色橡皮泥做成地层,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岩层,然后再压弯,待到橡皮泥干燥后用小刀切割工整,从而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的观察到地层结构,同时也方便从不同视角观察地质构造中地层的延伸方向,从而把抽象的地层线概念用立体模型直观的展示,减轻理解障碍。此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地层结构的展示,创设更加真实的教学内容,以地层的产生到地层弯曲或断裂等一系列的动态演示的形式进行讲述知识要点,从而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理解与掌握。
(二)链任务动点,设计任务链,培养实践能力
新形势下,高中地理教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高效学习。如果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偏低,那么就会浪费很多的宝贵时间。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工作中,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高效,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合作制作教
具,这样可以更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教师也可以更加全面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例如,在开展地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准备一些硬纸板、泡沫等材料,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共同进行教具制作,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思考与理解,还能够在制作过程中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类疑惑,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优化课堂教学模式。[3]此外,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自制教具,在白纸上用不同颜色笔标注不同的地形,在一些特定区域用胶水粘贴硬纸板来代表地貌,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会更加集中注意力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但是,教师也不能将课堂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教具制作中,而是要提前布置好相关自制教具任务,在课堂上进行辅助教具的制作与设计,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配置与不断优化。
(三)链教材基点,开展合作学习,掌握知识要点
教师在讲授地理知识要点的时候,要注重引导学生彼此之间加强合作,通过成立合作小组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在遇到地理知识难点的时候引导学生在组内开展讨论与交流。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基于新课标背景下,自制教具成为了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辅助学生进行知识探索,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研讨与理解,结合自制教具进行紧密联系,从而有效解决遇到的各类地理知识难点。[4]以《月相》课程教学为例,教师要按照固定人数成立学习小组,实现先进生、中等生与后进生比例的协调,教师还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教具的制作,这样可以更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欲望。如果教师担心学生单打独斗难以进行教具的制作,那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合作完成教具制作,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具制作的效率。
以《流水地貌》课程教学为例,我们高一地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制作河流的立体模型,在这个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意识到动手能力和合作的重要性。具体自制过程中如下:老师先选择一个纸盒作为框架,同时准备了超轻黏土,丙烯颜料和草粉,然后把超轻黏土、少量水和草粉搅拌均匀,做成自己想要的河流地貌模型。在这个时候学生可以选择在模型上涂上丙烯颜料,用以表示山川、河流、植被和海洋。[5]通过开展动手操作,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意识到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四、自制教具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难点的思考
(一)资源和材料问题
高中地理自制教具需要一定的资源和材料支持,而学校或学生家庭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材料。如制作地图模型需要各类材料、工具、颜料等,这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笔巨大的费用负担。与此同时,一些特殊的地理现象或景观难以用常规材料制作,导致制作自制教具的相对困难。
(二)制作技巧和复杂度问题
自制教具的制作涉及到一定的制作技巧和知识,学生可能缺乏相关的制作经验和技能。一些地理教具的制作过程较为繁琐,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时间安排和学习负担问题
学生在完成地理课程学习的同时,还需要花费时间制作地理自制教具,可能会加大他们的学习负担。考虑到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已经较大,自制教具的制作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时间不够充裕,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
(四)教具设计与知识传授问题
自制教具的设计需要结合地理知识和教学目标,但学生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能缺乏系统化的地理知识和教学理论的支持,导致自制教具的设计与实际教学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五)教师评价和使用问题
教师在评价学生制作的自制教具时,可能存在主观因素的影响,评价标准不够明确,难以客观公正地衡量学生的付出和成果。同时,一些自制教具可能只能在特定场景下使用,导致教师对其使用频率和效果大打折扣。
结束语
虽然存在一些困难,但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自制教具的重要作用,借助自制教具的教学形式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降低课堂教学压力,同时这样做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由于高中地理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借助创设教学大情境,设计任务链,浸润活动场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多方面优化自制教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较强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明强.自制教具在高中地理小组合作教学中的应用——以《地球的运动》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2020(14):142-143+162.
[2]王鹏.探讨自制教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4):88-89.
[3]邹盛玮.立体教具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以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一节为例[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11):81-82.
[4]李金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自制教具与多媒体课件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研论丛,2018(02):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