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幼小衔接背景下项目化活动在幼儿园中的应用
摘要:幼小衔接教学阶段是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关键期,衔接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各项行为习惯的培养。项目化活动的制定,不仅能够更加系统地呈现出幼儿园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同时还能够有效落实以幼儿成长为中心,加强实践锻炼,以项目化活动为主题,强化学生思维拓展,锻炼语言表达,增强师生互动,让幼儿的心智,体能、文化素养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培养。
关键词:幼小衔接;项目化活动;幼儿园;应用策略
前言
项目化教学活动的开展与传统的游戏形式存在着紧密关联,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个性化特点,以项目化主题活动开展带动幼儿参与积极性,并通过明确不同活动的教育目标,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去优化创新的教育形式。让幼儿在成长的基础时期能够得到更积极、灵活且高效的教育指导,强化幼儿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幼儿未来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一、幼小衔接教学工作存在的局限性
(一)研究不够深入
幼小衔接教学工作。在开展项目化教学方面,教师首先要对整个项目式教学的特点有明确的认知,同时在活动当中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多实践,才能够促进幼儿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智、体能综合发展。项目化教学法主要分为情境导入、明确任务、收集材料、制定方案、自主协作、具体实施等流程。但是目前很多幼小衔接阶段的教师对于项目化活动的构建并没有明确具体流程,且对于项目化教学方法没有深入的研究。导致所制定的活动仍然比较传统,并不能够有效开发学生自主认知能力,以及对幼儿的成长没有起到引导的作用,项目化活动覆盖范围较小,不利于幼小衔接教学阶段广泛应用。
(三)忽视教育作用
每一项教学活动的构建,教师都要以幼儿的成长和接受能力为前提条件,只有真正吸引幼儿注意力,并且让幼儿在活动当中能够充分表现自己,这样的活动才能够发挥实际的教育作用。学前教育工作目前也正处于改革时期,而幼小衔接阶段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备受教师所关注。但仍然存在部分幼儿园在幼小衔接阶段所制定的教学流程与其他阶段的教学工作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一些教师为了落实项目化教育思想,在流程制定和活动主题开发方面会表现出明显的刻意拼接和强行衔接,导致项目化思想无法在活动当中有效渗透。而幼儿在参与不同活动时,自身的情感、思想、语言、态度以及价值观没有得到充分地建立,忽视了每一项教学活动对幼小衔接、幼儿成长的教育作用,不利于教学工作长远发展。
二、幼小衔接背景下项目化活动在幼儿园中的应用策略
(一)制定项目化生活活动主题
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各项行为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是通过生活中的积累和学习当中的知识储备来得以不断发展的。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各项能力,教师在教育的同时还要关注幼儿对生活的理解,以生活化视角去构建项目活动主题,结合幼儿的感兴趣内容以及成长经验去丰富生活活动环节,让每一项教育思想都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培养作用[1]。项目化活动的制定,教师要贴近幼儿的接受能力,同时融入生活元素,教师也要结合幼小衔接阶段幼儿所积累到的生活知识储备进行思考,提前帮助幼儿有效强化接受能力、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例如,教师可以在活动设计方面以我是小厨师、图书管理员、我是小交警等生活场景为主题元素,并鼓励幼儿参与不同的项目化流程,让幼儿了解在成为厨师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哪些阶段,在交通安全方面要积累哪些生活常识。以及读书对自身成长所起到的积极影响,以生活为背景,以项目化主题为实施方向,从而培养幼儿心智。
(二)融入项目式自主互动流程
项目化活动在思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实际表现,以侧重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目标,循序渐进地融入项目化活动流程的指导思想,让幼儿能够亲身体验互动实践的乐趣,并在流程方面能够制定层层递进的策略,将项目化思想与幼儿幼小衔接教学工作有效融合,以此来激发幼儿活动参与积极性,让幼儿在时间锻炼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2]。例如,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不同小组,然后以幼儿园的室内外场地为主要活动区域,制定不同的实践项目任务,锻炼幼儿在活动当中与他人积极合作,相互分享、有效交流,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在项目化主题指引下,幼儿可以参与劳动实践、烘焙实践、打扫卫生时间等等,以不同的视角去感知游戏的乐趣,同时自身的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帮助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建立独立自主的行为习惯,对未来的学习会起到积极影响。
(三)完善项目式活动实践指导
幼儿在各项能力和语言发育方面成长的快慢,与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存在着直接关系。每一项教学活动的建设,教师都要融入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要想发挥项目式教学思想的重要指导作用,教师需要不断完善活动的指导思想,在流程制定、主题开发等方面需要与幼儿的衔接教育紧密结合[3]。让幼儿能够懂得在幼小衔接阶段必须掌握的能力、本领、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在进入小学校园之后,顺利适应环境,全身心融入学习当中。
例如,教师在项目活动设计方面,可以从作息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入手,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加强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制定情景剧表演或者观看小学生各项行为规定的纪录片,让幼儿通过项目化指导的方式系统学习衔接教育的各项知识,从而在情感、思想、语言、心态方面得到积极建立。在进入小学校园之前,帮助幼儿坚定思想。
结论
总而言之,幼儿园幼小衔接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要不断分析目前教学工作存在的弊端和局限,并以创新化的视角突破教学瓶颈,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结合幼儿的成长特点,制定更为趣味化的项目活动,让每一位幼儿自身的成长优势能够得到显现,并且通过不同的项目化设计,让学生能够结合教师所设定的游戏化流程和目标,有效完成项目任务,并在活动当中能够充分交流、思考与互动,真正锻炼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综合能力,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军.基于幼小衔接的大班劳育策略探究[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3,(11):92-93.
[2]陶媛.发现养成——幼儿园劳动教育项目化活动的探索[J].教育界,2023,(25):104-106.
[3]王晓雪.幼儿科学项目化活动的行与思[J].教育界,2023,(17):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