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价值的培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本文通过对小学生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培养策略,并结合实例进行阐述,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价值观;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语言启蒙和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基本的语言技能和知识,还需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落实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是每位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首要考虑的任务。本文将从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培养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实例进行形象生动的阐述。
1.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
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例如,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学习先进的人物事迹,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懂得仁义礼智信,明辨真假是非善恶美丑,学会尊敬长辈、待人接物、感恩珍惜等,塑造学生高尚的行为品德,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1.2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小学阶段,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草房子》这篇文章,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友情和亲情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安徒生童话》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
1.3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小学生才开始接触社会,通过语文课文内容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集体,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从而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4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语文教材内容的安排,侧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中,通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此外,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思考人生价值,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2.1深入挖掘教材,重视教材内容的引导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教育资源,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思考人生价值,理解课文背后的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古诗《静夜思》,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李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讲解《狼牙山五壮士》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学习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引导学生关注贫困儿童的生活状况,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等。
2.2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将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例如,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教师应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3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家校合作
教学中,教师应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是如何坚持信念、积极进取的,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此外,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教师们还应当与家长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和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学校和教师应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如读书活动、社会实践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思考人生价值。通过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可以更加全面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2.4强化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思想。通过经典诵读、文化讲座等形式的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其文化自信。例如,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古代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通过举办文化讲座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部分,让学生在迁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精髓的熏陶,进而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结论
总之,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传统文化教育、注重实践应用以及加强家校合作等多种策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科学规划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恰当使用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受益并成长为具有责任和担当的社会新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淑婷.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23,(23):83-85.
[2]卢玉英.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启迪与智慧(上),2023,(03):15-17.
[3]任继东.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0,(07):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