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小学英语问题链设计策略
摘要:问题链是引导学生思维从浅表向深层递进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教师将教材内容转变为具有一定关联性的问题,学生在探索问题的同时获得英语知识,使小学英语教学以层次化的形式向前递进,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为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提出设计生活式问题链、设计一主多副的探究式问题链、结合知识联系组建问题链等策略,以期为新课改下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可用参考。
关键词:问题链;思维品质;策略
新课改提出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为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教学方式,以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而问题链教学法以问题串联各部分教学内容,围绕问题逐层铺开教学内容,让英语课堂更具目标性和层次性,有效提升了英语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设计生活式问题链,培养发散性思维
英语知识的学习涉及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的培养,要想真正让学生学会英语、学懂英语,教师应该在文化环境中引导学生思考语句情境,了解英语单词、句型的应用特点,尽可能围绕生活实际情境设计问题链,在真实的情境中生成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使英语知识进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以问题链条为核心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转换为与语言环境互动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助力学生成长[1]。
以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五模块第一单元《How many?》为例,为让学生能够熟练的听、说、读、写与how many有关的日常用语,教师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联锁问题情境:小明放学回家,老师担心小明一人回家会有危险,开口问道:“How many ways do you know to go home?”小明的父母正在准备给小明过生日,小明问:How many cakes are there on the plate?小明路过书房时,父亲正在锻炼,小明问道:“How much tasks does this dumbbell weigh?”教师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出发思考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差异的方式认识到询问不可数名词数量和可数名词数量的方式存在的区别,学生结合生活尝试分析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区别,利用发散性思维掌握英语句式的用法,促进学生成长。
2、一主多副设计问题链,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问题链式教学与单纯的问答式教学存在明显的差别,首先问题链式教学法由多个问题串联在一起,由问题引出英语知识,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反复运用所学知识,深化学生对特定英语知识点的理解,其次,问题链式教学法中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联系性,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彼此却又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最后问题链式教学法提问者以教师为主,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探究方向助力学生成长。针对问题链式教学法的特点,教师可以按照一主多副的形式构筑问题链条,串联课程知识点,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2]。
以五年级上册英语第六模块第一单元《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为例,教师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设置核心问题:“What advantages can make people play football well?”围绕核心问题以及教学内容设置子问题:“Can short people play football well?”“Can thin and small people play football well?”“What can you do to play football well?”教师以怎样能踢好足球为核心问题,引出学生对运动的思考,在深入分析影响足球运动要素的过程中将team、good at、catch the ball well、pass the ball well 、plan training等单词和词组的用法融入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度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最后回归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说明自己能够打好足球的原因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在以问题展开的情境对话中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促进学生成长。
3、依据知识特点组链,强化知识内在联系
为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深化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印象,教师可以从语篇的核心语言训练点出发,挑选关键词组句式组建问题链,从知识的连续性和相似性出发组建问题链,结合问题设置拓展活动,探究英语知识,深化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感悟,促进学生成长。
以六年级上册英语第九模块第二单元《I want to go to Shanghai》为例,为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Do you want to…?Yes/No,I want to...”句式,教师在授课中围绕核心句式设计问题链,循序渐进引入新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课上教师首先提出问题 “Do you want to go to Beijing?”以此引出本节课的基础句式“Do you want to…?Yes/No,I want to...”其次教师变换问题,将人物引入句型: “Do you want Liu Xing to accompany you to Beijing?”增加句型复杂程度的同时深化学生对want to句式用法的理解。第三问适当拓展 “Do you want me wash your dishes?”将want somebody doing something 引入教学内容之中,对比分析深化学生对want doing固定搭配的用法的理解。教师通过问题循序渐进引入英语知识,把握知识联系的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内在差异,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通过问题链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创新问题链设计方式,用连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在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逐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陆坊庆.小学英语语篇教学问题链设计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2,No.870(05):56-59.
[2]卓慧.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问策略——以小学英语课堂为例[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1):57-61.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 年度课题《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课例研究》(FJJKZX22-31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