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教育路径研究

郑越
  
新中媒体号
2023年40期
唐山学院 河北 唐山 063000

摘要:新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高等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坚定初心使命,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模式则成为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合格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

基金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研究课题:“大学生双创教育融入思政教育路径研究”(课题编号:JRS-2022-1167)。

作者简介:郑越(1981-),女,河北唐山人,硕士,政工师、统计师,研究方向:高校人事管理、创新创业教育。

一、大学生双创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双创意识较为淡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当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双创意识较为淡薄,跟学生受传统就业意识影响有较大关系,但是跟自身缺少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有很大的关联。大多数大学生热衷的考研、考公、考编、考证,更多是一种“跟风效应”,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兴趣点或者特长其实并不在这些领域,但是如果周围的人都在准备这些考试,他却执意不涉身其中,难免给人一种孤傲的印象,甚至会被“孤立”。所以,在大学生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势在必行。要让大学生在进入就业准备阶段前,对自己有一个客观、透彻的认识,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成型的奋斗目标,要让自己在就业准备阶段就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避免“跟风效应”。学校也要充分发现想自己创业的学生,帮助他们提前规划、超前谋划,提供多种帮助,为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支持。

2.高等学校双创课程设置模式较为保守,教学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当前,大多数高等学校开设的双创类教育课程基本上都是遵循传统模式推进,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有诸如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之类的实践技能的指导,使学生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有所提升,但是往往只是从单一方面注重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思维意识的培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对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探索的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抗压力抗挫折能力的养成。这种以培养单一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的课程,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如果缺乏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在创业实践过程中遭遇失败,将会对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或者打击,甚至会有一蹶不振的担忧。所以,在给大学生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使其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上述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在双创教育推进过程中,开始关注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互动推进,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局面。

3.高等学校双创教育师资理念较为保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严重不足,而且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和相关知识的综合技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主要包括三部分人员构成:其一是部分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专业课教师,数量占比较少;其二是大学生政治辅导员,利用业余时间兼职上双创类课程;其三是学院原来的就业指导中心教师,主讲就业类课程。这些教师中虽然也有一些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或者较为丰富的就业创业实践经验,但是在实际操作方面,这些教师在学校分属不同的体系,彼此间的交流较少,在实现优势互补或者集体备课等方面还存在较大障碍,甚至还存在着授课模式僵化、授课内容千篇一律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理论性表述较强,但课程的创新创业实践层面把握偏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原有的部分师资,虽然对国家的就业创业政策有相应的把握,但是在真正的创业实体运营等方面还缺乏相应的研究和理论支撑,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所以,复合型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短缺,成为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二、大学生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瓶颈

1.大学生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没有明确的方向

据相关资料显示,曾有权威机构对全国100所大学近5000名大学生进行针对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问卷调查。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没有受到关于创新创业相关的教育或指导,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事业发展目标,还有近六成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没有产生实际上的指导意义。这也充分反映出当前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其教育体系之中。另外,通过中国知网和维普网等资源转载的学术研究论文来看,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也就是关于“思创融合”相关关键词的检索相对较少,对二者如何有效融合的方式方法均没有给出一些合理有效的专业论述。说明高等学校虽然认识到了“思创融合”的重要性,但是还没有构成体系化研究和发展,相关专业教师在讲授双创类课程或者思政类课程时,将“思创融合”有效体现还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2.大学生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理念没有形成一致

高等学校长期以来一直将专业教育作为了智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塑造的主要形式,长期以来受到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大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重要考评范围。而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年来,随着新时代大学毕业生群体快速扩大,社会经济持续繁荣的实际需要,高等学校提前引导大学毕业生提高毕业率和毕业去向落实率的一个重要举措,以此来激发大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创造社会价值。可以说,针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高等学校为了凸显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心放在了创新创业教育大赛上,让学生迅速掌握争取比赛名次的技巧和方法,却忽略了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塑造,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存在偏差,没有形成一致性。

3.大学生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难以形成互补

当前,绝大多数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三部分人员构成:其一是部分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专业课教师,数量占比较少;其二是大学生辅导员,利用业余时间兼职上双创类课程;其三是学院原来的就业指导中心教师,主讲就业类课程。其中专业课教师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大多会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专创融合”教育,但这部分教师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的占比非常低。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大多会结合就业政策和专业就业特点进行实践层面的指导或者案例解读,极少会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辅导员虽然也在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高等学校也将其纳入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但是大学生辅导员对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更多的是实践领域和日常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知识较少,而且大学生辅导员的日常管理里工作异常繁忙,难以将主要精力放在日常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所以,依托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师资数量方面还有一定压力。

目前,由于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也直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更加专业化,而这些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主要集中在文史哲领域,涉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领域研究的教师少之又少,他们既缺少双创类教育的理论知识,又没有创业成功的实践经验,所以依托现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难度也可想而知。

所以,从师资队伍角度来分析,依靠当前的两支师资队伍进行大学生的“思创融合”教育的难度不言而喻,短时间内两支队伍还很难形成优势互补。当务之急应该寻找到两支队伍的交叉点,也就是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的大学生辅导员队伍,让他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长,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以达到最优效果。

三、大学生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1、更新教育理念,营造校园氛围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应对变革,主动更新教育理念。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就必须要在教师队伍中树立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教育理念,并将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作为二者相互融合的切入点。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效力,还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不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领航作用,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正确性和方向性,确保二者能够真正融合发展。

所谓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其外显形式就是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体现其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功能,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将二者有机融合起来,以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正是高等学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之一。

2、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探索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当前的教育理念,高等学校各个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都会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传授知识为基础、培养能力优先的原则。在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要深入贯彻满足新时代对人才需求为导向的教育观,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合理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思政元素。同时,要定期走访和调研在校学生和毕业校友,了解他们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等因素的满意度。还要经常性进行“访企拓岗”活动,定期走访企事业单位和毕业生接收单位,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我国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充分发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作用,要高标准站位、高质量定位、高效率产出。相关课程的开发要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准绳,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优化各类课程资源,深入挖掘其中的育人资源,深挖淬炼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中蕴含着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经典案例,注重对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融入,科学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真正做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目标,努力打造“一心多元”的课程体系,以价值引领为核心,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3、打造师资队伍,融合教学内容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育,对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加大力度,要积极挖据高等学校中既有的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技能的教师来从事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并且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越来越多的本校教师积极地朝着这方面发展。同时,还要创设相应的优惠条件,吸引更多的具有这方面能力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来校任教。同时,高等学校还要在年轻教师群体中发现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又具有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的专业教师或者大学生辅导员来从事这项工作。另外,高等学校还要积极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设培训进修、出国学习、党校学习等进修的机会和条件,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创新创业专业能力。还要积极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举办教师论坛、学生座谈会等,让他们通过与学生广泛的沟通交流,向学生宣传创新创业理念,并且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从创新创业教育来看,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航作用,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及精神等方面开展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所需要的思想品质和职业精神,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及时吸收经验教训的能力,正确认识挫折和抵抗挫折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过错的能力,让大学生尽快树立良好的创业素质,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从而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使其能够灵活应对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各种挑战和挫折。

4、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搭建实践平台

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发展,就是要善于改变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锻炼相结合,通过各种创新创业大赛或项目来改善课堂教学方法,通过“以赛代练”的方式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

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存在创业意识薄弱、参与创新创业项目较少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克服“与己无关”的教育教学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其次,高等学校应该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来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使其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的外部环境。可以通过组织科技型和创新创业型竞猜、竞赛活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加强创新创业的观念意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最后,通过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助力,对国家相关的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及条件等进行普及和宣传。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解著名的创业成功案例,加大家庭的支持力度,提高社会的包容性和认可度,以此来真正地实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使教育工作者能够充分地挖掘出学生的发展潜力,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代砚春.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21):1-3.

[2]丁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心同向”育人策略[J].普洱学院学报,2021(4):112-114.

[3]蒋大伟.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J].就业与保障,2021(16):170-171.

[4]何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21):103-105.

[5]尹祥.高校“双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40):165-168.

[6]张培卫.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构建的探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10):30-3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