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第七次人口普查新时期学龄人口现状与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策略探析
——以随州市为例
摘要 本文以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为依据,结合随州市学龄人口现状,分析了该市基础教育资源的供给现状;并提出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学龄人口;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策略研究
引言
基础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随着随州市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我市农村地区学龄生源逐年减少、学校办学条件相对城区、镇区学校存在较大差距,教师难招、难留,存在留守儿童较多、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本文以第七次人口普查为视角,对新时期本市学龄人口入学率和教育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现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学龄人口现状及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一)随州市学龄人口现状
学龄人口是指新增加人口中入学年龄的人口。随州市学龄人口一般都以 6 岁或 7 岁为学龄起点,直到十六七岁。其中,6 岁或 7 岁到11 岁或 12 岁为小学年龄组,作为确定普及和发展小学教育的依据;十一二岁到十六七岁为中学年龄组,作为确定普及中学教育的参考数据。
受人口流动和城镇化等因素影响,一方面,随州市学龄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义务教育在校生城镇化率高于常住人口城镇化;另一方面,人口净流入城区学龄人口聚集,人口净流出农村地区学龄人口相对较少。
2020年随州市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91.3%,高于全省的89%。2025年计划达到93%,高于全省的92%。
九年义务教育2020年在校生20.5万人,巩固率达到98.16%,低于全省的98.3%,高于国家的95.2%。2025年计划达到98.2%,低于全省的98.5%,高于国家的96%。
(二)随州市基础教育资源现状及问题
1.基础教育经费供给不足
我市部分偏远乡镇及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学设施仍然比较落后,如教育信息化建设滞后,学校教学仪器少,没有实验室,图书室,录播室,导致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滞后。
2.农村地区师资力量匮乏
(1)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我市部分乡镇教师队伍中,教师以语文、数学学科为主,没有专职的英语及体、音、美、科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相应科目由语、数教师兼任,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职务晋升困境重重,教师培训落实难,效果差。乡村教师晋升高级职称比城镇更为困难。
3.学龄儿童上、下学无安全合规的交通工具。
我市部分乡镇的住宿条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许多学生不愿在校住宿而成为走读生,这些走读生除极少数家长自己接送外,剩余大多数为家长拼车接送,交通安全得不到保障,隐患突出。
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策略探析
(一)持续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
据统计,近十年来,全市共计投入近15亿元,新建、改扩建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80余所,有效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其中,全市各地各乡镇均保障建设了1所公办幼儿园,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7.78%;各地主城区新建了一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极大地缓解了城区学校学位紧张和大班额问题;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改薄工程,乡村寄宿制学校和农村小规模学校软硬件建设得到较大的改善,学校运动场,学生宿舍、食堂等硬件建设和教室、实验室装备等软件建设投入较大,基本达到了国家相关标准,满足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上学正常需要。
1.实施教育公益普惠工程
为满足我市学龄人口入学需求,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教育薄弱地区及人口集聚区域的教育财政投入,加快解决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问题,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随州市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对我市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大投入,一是进行硬件建设,使校舍更安全,更适用。规划投资2.37亿元(中央、省专项资金1.87亿元、地方配套资金0.5亿元),新建、改扩建45所幼儿园,形成能满足需要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
2.基础教育提质扩容工程
持续扩大城镇中小学教育资源。按照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布局教育资源,加大老城区中小学改扩建力度,加快城市新区义务教育学校配套建设步伐。市中心城区新建编钟小学、高新区文帝学校,还建擂鼓墩小学,扩建八角楼中学、文峰塔学校。随县新建实验小学,迁建万和镇小学。广水市在中心城区新建2-3所义务教育学校。
抓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实施。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全部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基本消除现有56人以上大班额,全市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以内。加强两类学校建设。科学合理设置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补齐两类学校短板,办学条件达到基本办学标准。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全覆盖,不断提升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
(二)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大力实施教育振兴工程
据统计,2022年随州市共有教师27029人,较2012年增加6535人,师资力量进一步增强,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近两年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共计招聘教师1700余人,让更多优秀人员从教,从而优化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性别结构。
第一, 实施农村教师本土定向培养行动。面向随州籍学生,定向培养专科层次幼儿教师和本科层次农村教师。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实施乡村教师关爱行动。鼓励广大教师扎根乡村学校。深化乡村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积极探索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新法,落实教师待遇,让教师能安心从教。
第二,加大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使教育均衡发展真正落到实处。一是进行硬件建设,使校舍更安全,更适用。二是配套各种教育教学设施,如实验室,图书室和阅览室,体音美器材室,增加实验仪器及各类器材、图书等。三是改善师生生活条件,缩短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差距,各级政府部门在政策方面,大幅度向农村地区倾斜,加大经费的投入,用来改善农村的教育设施、教学环境、师资状况等。让师生的住宿、生活环境提档升级。着力解决中小学幼儿园教辅、安保、校医、后勤保障服务。给予适当补贴让社会力量参与组建校车公司来接送学生上下学等。
第三,健全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坚持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及时足量补充师资。开展城乡教育交流活动。让城市中小学的老师、学生走进农村,让农村中小学师生参观城市的中小学,增进他们之间的沟通和了解。
总之,我市教育主管部门,合理布局义务教育机构,加强教育资源供给侧改革,推动教育的内涵式和优质均衡发展,助力我市学龄人口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成策.从学龄人口变动看未来山东省基础教育与师范教育的发展[J],西北人口,2001(4).
[2] 徐竖成.我国不同地区未来学龄人口波动与基础教育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1999(8).
[3] 石人炳.中国人口变动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人口研究,2003(1).
[4] 孙红玲.浅论转型时期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J],教育科学,2001(1).
[5] 梁志,曾冬梅.从经济和人口的区域分布看我国高等教育的布局调整[J],广西大学学报,2000(5).( 21 ):167.
项目基金: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2年度课题《基于第七次人口普查新时期学龄人口变化与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以随州市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2G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