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以移动音频为中心的听觉文化转向及其建构

王卓栋
  
新中媒体号
2023年40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摘要:随着移动音频技术的迅猛发展,听觉文化正在发生转变。移动音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便利的音频体验。本文通过分析移动音频对听觉文化的影响,探讨了移动音频对听觉文化的重要性和建构过程,以及如何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拓展了听觉文化的边界。同时也为移动音频的后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移动音频、听觉文化建构、听觉转向

早在二十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就在《理解媒介》一书中将“重回听觉”这一观点提出,把听觉问题暴露于大众视野中。马歇尔·麦克卢阐述了以偏向口语倚重听觉的的“部落时代”、偏向文字倚重视觉的“脱部落时代”以及出现电子传播时代的“重回部落时代”的三个阶段总结了人类的视听倚重方向。麦克卢汉认为人类从眼睛到耳朵的过渡是人类在重回部落时代经历的最大变革,即听觉回归。所谓回归,就代表着曾经的远离。听觉作为人类重要的感官之一,其在人类感知世界的过程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媒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作为载体,以有声小说、电台、相声评书教育培训、新闻资讯、综艺娱乐、小说、学科知识等音频内容的新型业务:移动音频,使视觉的霸权主义地位发生改变,听觉也开始被人们重视。而如何使用移动音频建立听觉文化转向,如何让听觉文化再次被人们重视。本论文提出了“以移动音频为中心的听觉文化转向及其构建”这一命题。

一、听觉觉醒:唤醒听觉意识

1.视觉霸权下唤醒听觉的急迫性

美国批判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1976年指出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他从传播技术和传播内容以及“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度,解读了大众传媒在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蜕变过程中的社会作用,从而揭露出大众传媒与文化危机之间的关系。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让视觉文化的霸权主义依然存在,以图像呈现的视觉文化所具有的感性化、欲望化,能够满足人们急切的希望将所有事物都拉近到眼前的需求和欲望。在这种欲望下,人们更加急切的想将更多非视觉化的东西视觉化。由于图像所独具的感性化、形象化,同时人们长久以来所习惯的“眼见为实”,导致这种以图像为基础的视觉文化,通过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方式,不断创造出一系列“娱乐文化”内容。在视觉文化的引领下,大众的享乐主义与欲望被无限度的挖掘和放大。这些视觉文化的过度偏激也终将导致文化的危机。

2.以移动音频作为媒介的优势

移动音频app的诞生与发展,带来了一大批网络音频用户并程明显的上升趋势;在技术上为听觉创造了时间性维度,运用大数据算法精准推送特色产品以稳固网络音频用户;在关照特殊人群方面起到关键性做用,有利于营造和谐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移动终端的进步促使了移动音频的迅速崛起,2011年国内的第一家网络音频app“蜻蜓FM”诞生,带动了移动音频应用行业的发展,之后与2012年的“懒人听书”、2013年的“喜马拉雅FM”与“樊登读书”等。根据艾媒数据中心统计,从 2015 年到 2020 年中国在线移动音频用户逐年递增,在2020 年达到了的 5.42 亿人次。各大在线音频头部平台流量都有普遍上涨。基于国内的移动音频平台与网络音频用户的增长,为听觉文化转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视觉文化的主导下,音频市场潜滋暗长也在充分展示声音的魅力。声音具有天然的接近性,聆听的情切感不但能增强故事创造的人物肖像、文章中营造的听觉场景,同时也能拉近传播者与聆听者这之间的距离。而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声音也具有了时间性的维度,通过各种技术处理与算法,为具有各种喜好的网络音频用户精准的推送他们所喜爱的音频产品,可以充分满足创作者对于声音的各种需求。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移动音频平台的包容性与社交属性能更多的关注到特殊人群(如视觉障碍、行动不便等)的想法、诉求与问题,如视觉障碍、行动不便等。以移动音频为媒介可以让特殊人群更好的感受生活中的温度,也可为特殊人群带来新的就业方式。综上所述,移动音频平台在各方面都有显著优势,在传播与发展方面有很强的可塑性与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听觉转向:以移动音频带动听觉文化转向

利用移动音频带动听觉文化转向首先要利用各类技术手段将视听环境的比例调整均衡。在拥有足够的硬件条件后,加入与听众互动的互动属性与社交属性来带动听觉文化的转向。

1.重塑听觉地位均衡视听环境

在视听环境中重新评估和平衡听觉元素的作用和地位,以实现视听平衡和优化视听体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视觉元素在视听环境中的地位逐渐得到了提升,这也导致了听觉元素的相对下降。然而,研究表明,大多数环境偏好的变化主要由声音成分决定,而视觉刺激则起着较小的作用,视听评估中的音频成分比视觉成分对舒适性评估的影响更大。也就是说,在环境评估中,听觉元素比视觉环境更为重要。因此,重塑听觉地位均衡视听环境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可以通过设计更好的音频系统来提高听觉元素的质量和表现力。例如,增加音频频率范围、提高音频清晰度和音量、改善音频平衡等。其次,可以通过优化音频内容的质量和平衡来增强听觉元素的地位。例如,在影视作品中增加更多的音效和音乐,以提高观众的听觉体验。最后,可以通过社交性音频平台建立听觉习惯,例如,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可以分享自己正在听的音乐、播客等内容,与朋友们互动和交流。此外,一些音频创作者也开始专门为移动设备和流媒体平台制作定制的音频内容,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偏好。

重塑听觉地位均衡视听环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不断改进音频系统、优化音频内容、改变人们的听觉习惯等措施,可以逐步实现视听平衡和优化视听体验。

2.以移动音频传播听觉文化

通过移动设备和音频流媒体平台来传播和推广各种音频内容,以促进听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移动音频的普及和流媒体服务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和播放各种音频内容,包括音乐、播客、有声书籍等。这种便捷性和多样性使得音频文化更加容易被大众接触和接受。在传承和推广传统音乐和音频艺术方面,移动音频可以为传统音乐和音频艺术提供全新的传播渠道。人们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和移动设备来欣赏和分享各种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等传统音频内容,使得这些文化艺术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推广。同时移动音频的传播也为音频创作和表演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音频创作者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和移动设备来发布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与听众进行互动和反馈,促进创新和多样性。在促进多元化的音频内容消费方面,移动音频的传播使得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偏好选择和消费各种音频内容。无论是音乐、播客、有声书籍还是其他音频内容,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来获取和享受。在增加听众参与和互动方面,移动音频的传播也促进了听众与音频内容的互动。通过在线平台和社交媒体,听众可以与音频创作者和其他听众进行交流、评论和分享。这种互动增加了听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也促进了听觉文化的共享和交流。

以移动音频传播听觉文化通过提供便捷的访问渠道、促进音频创新和多样性、增加听众参与和互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趋势有助于推动听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丰富了人们的音频体验和欣赏。

三、听觉浸润:以移动音频建构听觉文化体系

移动音频可以作为一种媒介,建构一个以听觉为主导的文化体系。在建立音频文化品牌方面,可以通过建立音频品牌,将音频文化与其他文化元素相结合,形成具有独特风格和特色的音频文化体系。例如,可以建立一个以“声音”为主题的品牌,将各种音频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音频文化体系。在推广音频文化产方面,可以通过推广音频文化产品,可以将音频文化推向更广泛的受众。例如,可以推出一系列音频文化产品,如音频书籍、音频杂志、音频游戏等,将音频文化融入到各种娱乐和学习活动中。在建立音频文化社区方面,可以通过建立音频文化社区,可以将音频文化与其他社交和文化元素相结合,形成一个具有共同兴趣和价值观的社区。例如,可以建立一个以“声音”为主题的社区,将各种音频内容和相关活动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互动性和社交性的音频文化体系。通过建立音频品牌、推广音频文化产品、建立音频文化社区和推广音频文化活动等手段,可以将音频文化推向更广泛的受众,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和特色的音频文化体系。从而让人们习惯听觉,进而均衡视听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移动音频产业的蓬勃发展所带动的听觉文化转向,为反对视觉霸权与促进视听均衡奠定了技术基础,人们的需求也在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为了让这以均衡的合理的现象得以健康的发展,则有待继续研探讨。

[1]雷澍宇. “听觉转向”视阈下移动音频用户的使用与满足研究[D].暨南大学,2021.

[2]周海宁.以互联网媒介为中心的听觉文化转向以及构建[J].出版发行研究,2019.

[3]周灵. 数字媒介时代听觉文化转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4]郭缨. 移动传播时代听觉回归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5]曾军.转向听觉文化[J].文化研究,2018.

[6]陆涛.文化传播中的听觉转向与听觉文化研究[J].中州学刊,2014.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听觉叙事——用声音演绎经典传统故事”的项目结题成果。

王卓栋 男 2001年10月16日 山西运城 本科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