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研究

耿家娜 高薇 冯姜宁
  
新中媒体号
2023年40期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4

摘要:在全媒体时代,微信的普及使得微信公众平台的覆盖面急剧扩大,几乎能覆盖所有大学生群体,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旨在通过厘清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与主要困境,为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新思路,使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高效发挥其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生活,助推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

一、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一)全媒体时代舆论环境复杂

科技发展持续推动着信息技术的变革,信息产生方式与传播媒介由此不断更新。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手机媒体等新型传播媒介应运而生,信息不再是仅仅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方式进行传播,其传播渠道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全媒体不是简单的媒体叠加,而是在传播体系中各级媒体以及各种媒介形态的深层次融合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每天面临着复杂的互联网舆论环境,各式各类的信息都被呈现在大学生眼前,良莠不齐,甄别难度较高,学生有时缺乏辨别能力就容易被错误舆论引导。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要发挥激浊扬清的作用,给大学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成为互联网中的清流。一在于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打破信息壁垒,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多样化的信息。

(二)微信公众平台覆盖面扩大

微信在互联网产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腾讯公司以微信为基础开发出了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的普及使得微信公众平台的覆盖面急剧扩大,几乎能覆盖所有大学生群体,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高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来进行正向引导与理论宣传。现阶段,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加入语音和视频,内容展现边界进一步拓展。目前高校的学生基本都是00后,这一年代出生正逢中国加入WTO,他们受到了世界上各种文化的影响,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且从小接触网络,对传统媒体的关注不高,而对微信等新兴媒体具有非常高的认可度和关注度。

(三)构建大思政格局需要发挥媒体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说,“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树立大思政观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方方面面,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是高校思政类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其权威的内容以及精确的推送对高校思政教育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以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为基础,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为导向,与高校官方微博、高校官方抖音账号共同成为传播思政信息的载体,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发挥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作用,让思想政治教育如春风化雨般融入学生的生活,助推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困境

(一)平台传播效果有待优化

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的政治性和严肃性强,高校及其相关机构监管力度大,导致目前部分高校的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仍然习惯传统的关于体系和方式进行工作,未从传统媒体模式中走出来,新瓶装旧酒,未能准确把握住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征,传播效果不佳。虽然是运用微信公众号发布推送的形式,但内容与过去在传统媒体上发布的相差不大,文本多数时间长篇大论,没有采用更加直观的方式,不注重结合当中当前的热点信息,没有抓住互动性的特点。当前的信息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及其广泛,如果不能利用好新媒体的特点,不脱离传统的思维模式来开展工作,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就会在丰富的微信公众号对比中显得不生动,难以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二)平台吸引力有待提高

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当今的大学生普遍有订阅微信公众平台的习惯,这就为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高覆盖率提供了可能。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设有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高校的党委、团委、学生会等相关组织或部门通过设立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普及思政知识,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总体覆盖率较高,一方面因为高校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视度普遍较高,另一方面因为其推送内容主要面向与大学生,而大学生作较多时间活跃于网络平台,有时间阅读推送内容。虽然大部分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了高覆盖率,但由于板块设计、推送内容等缺乏吸引力,出现了阅读量及互动较少的问题。从板块设计来看,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一般由教师或者学生骨干进行板块设计与制作,鲜少聘请专业人员,容易出现设计不美观、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就推送内容而言,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文章与思政教育有关,但由于撰稿人写作水平、获取信息速度有限,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文章质量、更新速度也有待提升。目前,多数高校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并不能提供较为完善的个性化服务,文章的创新性和趣味性不足,导致平台缺乏吸引力。

(三)运营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的特性要求运营者有较高的媒体素养和思政素养,对于能否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快捷、正向、广泛传播的内容具有决定性作用。微信公众平台工作队伍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微信公众平台涉及多个方面,具有复杂性,需要平台运营者既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根基,又有媒体运营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数据分析能力。由于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大段文字兴趣降低,而对图片等更具冲击力、更直观的内容感兴趣。团队需要根据网络信息传播特点调整传播形式,持续性产出优质内容,才能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

(四)平台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微信公众平台实效性、精确性、便利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大学生获取思政教育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为高校思政教育打开了新的思路。高校将思政教育内容推送到微信公众平台,订阅的学生可以实时接收并查看推送内容,进行点赞、评论、分享等互动。大学生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了高校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扩大了思政教育内容的传播范围。就传播速度与效率而言,传统的传播媒介难以与之匹敌。然而,大部分高校沿用传统传播媒介的管理体系,针对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机制并不健全,缺乏对平台的监督与管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着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新挑战。在全媒体时代,健全平台管理机制对建设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至关重要。

三、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路径

(一)贴近学生实际,提升传播广度

对于网络热点话题,站在青年学生的角度,给予合适、正确的引导,切合时机地帮助广大学生理清思路,明辨是非。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受众主要是学生们,要根据受众的情况和属性制定内容方向,并做出相应的宣传计划。语言表达贴近学生,公众号推送图文并茂,提升吸引力。校园重要资讯应该与学生紧密相关,尤其要反映学生的诉求。建立反馈渠道,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主题要符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中。内容的形式和语言应该符合大学生的阅读兴趣。紧跟时代潮流,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保证宣传模式,创新宣传手段,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采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和话语体系,用更加活泼的方式提升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的亲和力。不管宣传形式如何变化,我们始终要培育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好青年,但是需要根据青年的特点对原有的话语体系和宣传模式进行调整,更接地气,更适应新时代的青年学生。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平台吸引力

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内容如何提升阅读量与互动率是很多高校面临的问题。在板块设计方面,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应聘请专业的设计人员负责板块设计,或对高校思政教师与学生干事进行板块设计相关的专业培训。在推送内容方面,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应重视推送文章质量、提升更新速度。另外,也可以通过增强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创新性与互动性,如设置签到、投票、问卷等互动模块,由此提升平台的吸引力。除此之外,加大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宣传力度,同样是提高平台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在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不断增加,依靠大学生主动订阅本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是不够的,应积极宣传,如通过进行宣讲、制作海报、账号转发等方式大力推广。高校应具有建立兼具创新性、权威性、便利性的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使大学生在全媒体时代接受并乐于使用此平台,真正发挥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学生和思想引领作用。

(三)培养运营人员,加强队伍建设

培养打造一支专业的运营队伍,规范运营过程中的基础性问题。公众号平台运营的复杂性使得仅靠单个部门参与很难得到理想效果,需要多部门联动,协同工作,建设环环相扣、分工明确的组织协同机制。目前高校多数的微信公众平台,都是以“老师+学生骨干”的形式开展工作,队伍的数量和专业性上保障不足,校内各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老师联动,参与相关的专业培训,不断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对学生骨干做好培训,才能更好推动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水平水平提升,提高宣传的质量和效率,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以保证育人效果。

(四)完善工作体系,健全管理机制

高校要调动教师及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平台管理质量,真正发挥其道德引导与思想引领作用。在管理主体方面,应明确管理主体与运营主体,做好权责分配,系统地培训工作人员,增强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在管理内容方面,应对公众平台中版面设计、运营团队等内容进行适当管理;在管理方法方面,建立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机制,对平台予以管理和监督,打造优质的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当前,互联网正逐渐成为舆论信息传播的主战场,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的思想引导作用,可以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有力支持。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人员应及时关注并掌控校园舆情,避免舆论发酵,为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营造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引领正确的价值导向,使平台在达到思政教育的基础上呈现更好地服务效果才是建立政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应有之义。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策略研究”(L20DSZ001)

作者简介:耿家娜,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冯姜宁,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高薇,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