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关于幼儿园自然角与一日生活有效结合的探究
摘要:随着人们对组织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对幼儿的在园所中的要求也不仅限于提升幼儿的身体素养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还对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对大自然的认知有一定的要求。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应将幼儿园自然角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相结合,让幼儿从生活化的场景中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此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旨在通过结合方法。结合内容等进行方面展开论述,对如何实现自然角与一日生活的有效结合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自然角;一日生活;有效结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务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并与幼儿其一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与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开设自然角时应与幼儿的兴趣需要与一日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将科学探究融入到生活情境中,充分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喜爱,以此提升幼儿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辅助材料区域生活,实现有效融合
辅助材料是自然角中最常出现的三部分之一,也是最能够提升幼儿学习兴趣,激发幼儿操作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材料。教师在自然角投放生活化材料时,应注重材料的安全性、便捷性、生活性、和多样性,让幼儿依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选择喜爱的教具进行操作,以此促进幼儿操作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升[1]。
以大班科学领域《小小园丁》为例。本次活动内容的创设主要是让幼儿能够通过生活中常用的材料和物体进行组装和改造,从而演变成可以为自己所用的操作材料。如在“小小园丁”活动中,教师组织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够借助教师所准备的生活化教具让幼儿为植物浇水。教师可以利用美工区的游戏材料为幼儿制作创意化的灌溉工具,如吸管制作成针筒、饮料瓶制作浇水壶等,让幼儿在教师创新教具的其他下能够充分发散思维,以此提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教师还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还可以用什么教具去盛水呢?纸可以吗?”并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使幼儿在感知中提升生活经验,以此体现自然角与一日生活的结合的有效性。
二、立足主题活动,鼓励探究自然角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开展自然角活动时通常是以教师的讲解和幼儿的观察为主,让幼儿真正切身体会和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这就导致部分幼儿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活和植物的生长发育没有具体的概念,从而降低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主题活动,通过感官让幼儿切身体会到自己中职的乐趣和成就感,以此提升幼儿对自然角的兴趣[2]。
以大班科学领域《种植小能手》为例。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日常询问或观察选取幼儿最喜欢的蔬菜和水果种类,并将蔬果图片通过信息技术打印出来,展示在区域活动角中,通过环创、进屋布置等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此激发幼儿对主题活动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邹忌幼儿喜爱的蔬果种子,在主题活动中让幼儿进行自主种植和实践,使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实现主题互动的育人价值。而后,在蔬果成熟后,教师可以组织“蔬菜会”将幼儿所种植的蔬菜进行简单加工和烹饪成为菜肴,使幼儿能够在味觉、嗅觉的刺激下提升对自然角的兴趣。最后,教师再次带领幼儿认知自然角的蔬果,并组织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切身体验进行自主交流和探究,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立足于自然角活动,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发现大部分幼儿对于生活中的小动物和昆虫很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以大班科学领域《小小昆虫》为例,教师可以将昆虫带到教师中并放置在自然角供幼儿进行观察,并根据幼儿的喜好制作专门的课题,对此昆虫的形态、习性、生活状况以及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制作昆虫观察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探究喜好对昆虫进行记录,使幼儿通过探究和观察得出坤中的喜好和生长规律。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幼儿播放昆虫纪录片,让幼儿系统化的了解此昆虫的习性,以此加深幼儿对大自然和动物的兴趣,以此体现生活化自然区角活动的价值。
结束语:综上所述,生活化情境是教师教育幼儿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只有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才能够将教育效果最大化。因此,教师在创设自然角时也应与生活化情境相结合,带领幼儿不断探索事物的生长的真正过程,并能够通过情境的创设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此外,将自然角与生活化情境相结合还能够拓宽幼儿的眼界,让幼儿能够从获取到丰富的自然知识,并能够结合自身经验运用在现实生活中,以此解决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真正体现自然角与一日生活融合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顾红梅.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班级自然角创设实践探索 [J]. 第二课堂(D), 2022, (12): 72-73.
[2]顾奕莲. 亲近自然,关爱生命——从自然角出发,幼儿生态启蒙教育初探 [J]. 才智, 2020, (15):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