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石台县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车毅
  
新中媒体号
2023年40期
中共石台县委党校 245100

摘要:富硒农业作为功能农业的先行典范备受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富硒产业发展,指出:“一定要把富硒这个品牌打好;要利用富硒地带宝贵资源,把它转化为富硒产业。”硒茶是石台县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是立县强县的支柱产业,发展硒茶产业对于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当前石台县硒茶产业发展基本现状,分析限制硒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推进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硒茶产业、建议

一、石台县硒茶产业发展基本现状

近年来,石台县依托富硒、负氧两大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硒茶产业,截止目前,石台县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2.3万亩,其中,可采硒茶面积8.7万亩,无性系良种高效茶园有5.2万亩。初步形成了“石台硒茶”、“石台富硒茶”县级公共品牌,“石台硒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2年10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石台硒茶”入选第二批“全国名特优农产品名录”。石台县硒茶产业在品牌培育、制度建设、茶旅融合发展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恩施等全国其他富硒地区比较,硒茶产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宣传、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存在一些短板突出的问题,制约着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当前硒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硒茶产业基础薄弱

由于石台县地处皖南深山区,地形复杂,县内茶园大多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茶园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茶园道路、排灌设施、电力设施等配套建设滞后的问题突出,特别是很多进入山地茶园只有羊肠小道,采茶人员行走不方便,运送茶叶和农用物资就更难了,交通运输、茶园管理不便从而使得硒茶采摘、生产和销售成本增加,给销路带来了很大挑战。其次,特色高山茶园利用低,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较小,单位面积茶园收益较低。

(二)经营主体带动不强

据调研发现,石台县现有茶叶加工企业300多家,茶企普遍规模较小,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带动产业发展能力不强。除部分富硒茶产区开设茶农合作社,大部分茶企以小作坊、家庭经营为主,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经营模式粗放,创新能力较弱,新型骨干型经营主体拉动硒茶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作用不明显。大多数硒茶加工厂处于初级加工水平,深加工产业规模欠缺,厂房简陋,设备老化,标准化程度低,无“SC”认证,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了茶叶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

(三)品牌知名度有待提升

“石台硒茶”虽为当地主导品牌,但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在全国知名度不高,品牌营销方式有待改进。目前品牌主要宣传渠道是通过拍摄宣传片、举办石台茶叶节及零散的消费者进行口碑相传,宣传力度不够。另外,很多硒茶产品、包装没有充分融入本地文化与现代热门元素,未能充分满足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产品附加值低,在年轻人消费市场上难以得到快速认同和普及推广。

(四)缺乏相关专业人员

近年来,很多走出去的年轻人选择在大城市发展,导致人才流失十分严重,现有茶农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口,茶农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种植技术不够规范,缺乏相关专业技术指导,茶园管理科技含量不足,硒茶产业发展缺乏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青年回乡人才。其次,由于石台县是人口小县,经济弱县,在人才招聘上存在一定的制约,当地大部分茶企在良种选育、幼苗生产、茶叶深加工、市场研究等方面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三、推进石台县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夯实产业基础,加快推进标准化茶园建设

一是加快茶园流转,规范茶园管理。目前,石台县茶园以农户自己打理为主,分布较为分散,为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效果,鼓励农户在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将自家茶园向种茶大户和茶叶龙头企业进行流转,扩大单体茶园经营面积,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二是选优特色良种,提高茶园产出性能。制定出台新的有关加快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的政策措施,调动茶农发展良种茶的积极性,优选体现我县茶叶品质特色的主导茶树良种种植,严控茶树品种杂乱。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在茶叶重点村、组加强茶园路网配套建设,完善茶园灌溉、机械作业面等基础条件,对已建立的交通便利、园貌规整的茶园,通过改造实现机械化生产,对新建茶园在园地规划上严格按照机械化生产要求实施。

(二)扶植龙头企业,培育骨干型茶叶经营企业

一是政府要高度重视龙头化企业的发展,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制定各种方针政策和措施,在税收和信贷方面给与大力支持,重点跟踪帮扶,建成一批成长性好、扩加工规模、上质量管理水平,带动能力强的茶叶骨干型企业。二是对全县不同类别的企业开展分类施策,重点培育有潜力的企业。在重点产茶村合理布局,采取改造与新建相结合、村集体经济资金与社会资本投入相结合,改造提升中小型茶叶初制企业,使其达到市级龙头企业要求。三是以茶旅融合为龙头,加快三产融合。石台县旅游景点较多,而且富有地方特色。茶企可以围绕茶旅深度融合,把石台县现有的旅游景点与生态茶园、观光茶园结合起来,开展有关茶的采摘体验、旅游活动项目,使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能够随时品尝到石台硒茶,体会石台县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三)突出产品特色,加强硒茶品牌建设和宣传

一是加强“石台硒茶”公共品牌建设。推进“石台硒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制定“石台硒茶”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规范开展品牌审核授权,提高品牌合格率和使用率。同时还要加强“石台硒茶”包装管理与使用,包装设计要充分融入本地茶文化与硒元素,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二是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硒茶品牌推介活动。石台茶叶节要瞄准上海、江苏、合肥等长三角主销区,使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石台硒茶”推介活动进网络、进社区、进乡村。鼓励企业以省会合肥为核心,在南京、上海、芜湖、马鞍山等重点城市开展“石台硒茶”品牌推介和展示展销活动。三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线上推广及销售。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创新“石台硒茶”市场调研工作,分析不同消费群体的饮茶需求,从而打造系统完整、定位准确、结构清晰的“石台硒茶”品牌识别系统,增强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和选择,创造利润发生点。

(四)强化科技支撑,培养茶产业专业人才队伍

一是加快专业人才引进培养。通过宣传和政策奖励,积极吸引茶叶栽培、茶艺表演、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人才回乡,在引进人才的基础之上,强化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让他们把先进的种茶、制茶、销茶技术带回家乡,为硒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建立技术与经验交流平台。组织相关人员去硒茶产业发达地区以研讨会、讲座、考察等形式进行学习、交流,总结先进经验,促进自身发展,带动县硒茶产业发展的活力,同时,要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尤其是加强与国内农业院校、硒研究机构产学研合作,着力提升硒茶生产、深加工、储藏、保鲜等技术,积极开发功能性食品、茶饮料、药物等系列硒茶再加工产品。三是开展茶叶专业技术培训。提供茶树种植、茶叶摘炒、茶叶加工、包装、销售等工艺技术指导,加强茶区种植能手、新型职业农民、经济能人培训,重点培育对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有浓厚兴趣的年轻人,鼓励支持他们在茶叶种植、生产、营销、茶旅融合等领域创业,不断充实基层茶叶技术人才队伍。

[1]毛雪,吴传海, 等. 石台县富硒茶产业现状与发展[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2]谷楠.安徽石台县富硒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

[3]王立新,孙川川,等.毕节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技服务,202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