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研究

——以阿妹戚托小镇为例

赵美荣 韦永培 龙消甜 龙含
  
新中媒体号
2023年1期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通过对阿妹戚托小镇幼儿园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研究,了解当地新市民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食品卫生与安全保障状况,居住环境条件,幼儿对于学前教育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并继续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户所面临的子女教育困境,将其与现代教育扶贫扶智理念相结合,最后转化为脱贫成效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助力。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留守儿童;教育;阿妹戚托小镇

一、阿妹戚托小镇基本情况概述

(一)三宝乡整乡搬迁历史背景

三宝彝族乡隶属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行政区域面积24.8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三宝彝族乡户籍人口有2918人。

自然环境:三宝乡位于晴隆县东南方,属于遐方绝域。三宝乡有许多高险的像屏障一样的山,且三宝乡与县城相隔46公里,生存环境恶劣, 2014年三宝乡的贫困发生率仍高达83.73%。

社会环境:三宝乡主要为彝族和苗族聚集地, 人口素质相对较低,信息闭塞,观念落后,交通不便,购买生活物资困难,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三宝乡的人均耕地仅有九分地,“春种一遍坡,夏收一袋粮”,这方水土养不起这方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宁迪 ,江山.大山深处的迁徙.中国青年报.2020-09-29.(版次:02版)]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地理条件、耕作方式、种植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依然是人、畜力为主,仍旧依靠传统的作业方式进行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与平原相比严重滞后,成本高,效率低。[ 徐波子.我国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及发展策略:《湖南农机》[J].2011—07—08.]

经济发展: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政府扶持力度不足,政策仍需完善,招商困难,资金短缺,融资难,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相互冲突。

(二)易地扶贫搬迁幼儿园留守儿童身份—新市民子女

新市民最开始指的是长期居住在城市,未在城市定居,并且具有稳定工作和收入的农民工,后来指的是原本户籍不在当地,因为政治、经济、教育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来到某一城市的群体的统称。其实,“新市民”本身的发展就是时代进步的一个标志,他们在时代大潮的推动下,从农村走向城市,随之在城市落户。[ 乔金霞,《“新市民”新的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融合》.[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4).]这类群体在政府的帮助下,从贫困闭塞的农村走向城市,从“挪穷窝”到“住新房”逐渐地与城市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融合在一起。而对于搬迁至晴隆县近郊的阿妹戚托小镇三宝彝族乡的人来说,在他们为实现脱贫搬迁至新环境的同时也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新市民,他们的子女则顺理成章的成为“新市民”子女。随着三宝彝族乡的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强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他们也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地与城市家庭教育理念相适应。当问及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时,他们的回答也相对一致。就是“要重视子女早期教育”、“应顺应孩子身心发展”。“新市民”这个身份给三宝彝族乡的人们带来了希望与未来,但当他们为这个“新”身份感到开心与激动时,这个“新”身份避免不了给他们的子女在生活教育上带来诸多困难。

新市民子女在教育方面的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利益,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以及人民大众思想道德素质和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在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的背景下,尽管三宝彝族乡的人们搬迁到县城周边,但除了极少部分人在当地就业外,还有相当多一部分人依旧选择外出务工,他们的子女也仍然是留守儿童,在这种情况之下留守儿童就不免出现问题。如:产生自卑心理、对新环境感到陌生、对老师和学校不适应等等。年龄较大的留守儿童或许能够较快察觉到周边环境的变化,并对此及时做出调整,总的来说对他们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对于正在对环境教师和父母有强烈依恋感情的3——6岁留守儿童,这意味着他们刚刚习惯原来学校的环境、教师以及教学方式就又要重新开始接受新的一切事物。以上这些问题对幼儿园留守儿童和家长教师以及学校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二、阿妹戚托小镇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现状探究与分析

(一)家庭教育长期缺失

家庭是儿童最初接触到的环境,是他们形成基本身份、价值观、动机、信念的主要场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是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环节,但是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往往缺失这一环节。贵州受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经济长期落后中国多个省份,从2015年的数据来看,除兴义市外,全州县和义龙实验区都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村629个、贫困人口97万,贫困发生率18.48%。[ 李正.黔西南州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J].人口学刊,2015(03):44-46.]近年因为新冠疫情晴隆外出务工人员数量攀升,导致了留守儿童群体不断增加,而留守儿童一直存在着严重的教育问题。

第一,留守儿童多由祖父母代为抚养监管,但是祖父母大多教育观念过于传统,受教育程度低。这既不能适应于当今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新教育观,也不能更好地为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其自信、自律、自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幼儿教育需要满足儿童对于归属与爱的需求,隔代监管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父母的陪伴与言传身教,且经常出现过度溺爱或者多加苛责的现象,导致留守儿童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如缺乏同理心、自卑怯弱,究其原因便是未能真正满足留守儿童对家庭教育的情感需求。

第二,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心,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不足。由于当前我国城乡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在农村出现了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谋生的情况,由此产生了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这两个群体,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内心长期缺失父母的关爱。因为留守儿童长时间与父母分居两地,或多或少导致儿童心理健康出现如自卑、焦虑和形成暴力心理等问题。

(二)学校教育条件落后

由表可知,晴隆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幼儿园教师性别处于性别严重失衡状态,男性幼儿教师极度缺乏,而这不利于熏陶幼儿对不同形式美感的感受与鉴赏,也不利于培养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走访调查和已有文献翻阅我们发现,男性在幼儿园教师队伍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男性幼儿教师相对于女性幼儿教师有着更加强健的体魄和精力,富有抽象逻辑思维,可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活力。

通过对小镇教师访谈了解可知,与公立幼儿园相比,当地私立幼儿园教育建设存在较大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总体上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年龄年轻化,且民办幼儿园出现教师无证上岗,教师考核低门槛化等情况 。根据上表,教师年龄低于24岁的占比较大,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能更好接受新式先进的幼儿教育观,但是年轻的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又因当地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薪水平总体偏低,从而导致聘请的教师专业素养良莠不齐,教师更换频繁,甚至在开学前招聘不到教师以至于聘用无证教师上岗。教师数量过少,时常出现一个幼儿教师担任教师与保育员的双重职位的现象。

第二,民办幼儿园卫生条件与安全保障有待提升。小镇公立幼儿卫生条件与安全保障基本达标。但是占比较大的民办幼儿园则与之相反,大部分未配备专门的保洁员和校车,而是由教师或者厨师自由担任,分工混乱,并且出现幼儿没有专属床具,挤大通铺,混用洗漱用品等现象,易致使幼儿患头虱、手足口病等常见传染性疾病。

第三,基础硬件设施不达标。部分民办幼儿园学校图书资料陈旧,学生没有正规合理安排的宿舍,教室与宿舍一体空间分配不合理,教学设备落后,学校基础设施陈旧,存在学校与家庭住所之间距离较远问题。

(三)公办学前教育与民办学前教育资源失衡

黔西南州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公办幼儿园未能满足州内儿童的教育需求,而这个问题在农村尤为严重。民办幼儿园的迅速发展有效缓解了这一矛盾,弥补了政府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投入不足,使教育投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多层面选择教育的需求。[ 龙欢.普及学前教育视野下黔西南州民办幼儿园发展现状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第1期).]但是受黔西南州经济落后的因素掣肘,民办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隐患。首先,民办幼儿园各方面教育建设体系不成熟 。黔西南地区私立教育因其起步晚,类型多、基础薄弱等,使得在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管理方式等方面都暴露出了它的不成熟。[ 张祥刚.贵州黔西南地区私立教育发展状况研究[J].《速读(中旬)》.2014-08-30.]其次,民办教育因以市场为主导,产生了诸多问题。首先,收费高低与学校教育环境成正比,费用越高的民办幼儿园儿童享有的各方面教育资源越丰富,但随迁子女家庭多数属于低收入或者弱势群体一类,所以多数会向下择校。其次,通过对当地民办幼儿园教师的采访得知收费低的民办幼儿园教学环境、教学管理 、教学资源相对于公办幼儿园和收费高的民办幼儿园差距较大。并且多数民办幼儿园因前期投入资金过低导致整个教育体系粗制滥造,时有面临经营不善倒闭的风险,虽然后期经过政府打击监管,但依旧或多或少影响了晴隆县广大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启蒙。最后,收费低、环境较差的民办幼儿园,教师薪资平均在2000元左右,过低的收入使得一批优秀的幼儿教师逐渐流失。

三、解决阿妹戚托小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

(一)家庭方面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庭自然而然的也就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由此可见父母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要想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其本质在于家庭教育。首先,应转变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大多数家长重视从经济层面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却忽视了孩子成长中亲情陪伴的重要性及家长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应让其认识到家长是孩子成长路上必不可缺的角色。其次,留守儿童家长也应当全力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使家园合作的教育效果达到最大。再次,应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沟通,满足子女对于归属与爱的需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最后,要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摒弃“家长”的独裁,尊重留守儿童的个体独立性,促进其个性发展。因此,家庭教育必须着眼于社会发展的要求,全面致力于留守儿童的基本素质培养。

(二)学校方面完善教育措施

学校教育是培养孩子的基础,特别是针对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不在身边,学校教育的地位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教育它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教学上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活动不是单向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后,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使留守儿童能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说:“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以游戏为主,寓教于乐,其前提是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便于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可以结合本地的民族特色文化,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根据国家教育部发表的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不同的活动课程,让课程与生活融为一体,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引进方案,打造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以确保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品德素养,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成习惯等标语,有利于培养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最后,加强园内的基础设施。建造学生宿舍,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可适当对学生宿舍进行布置美化,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宿舍,让留守儿童在学校找到归属感,住得舒心,使其更快地适应学校教育环境,也利于留守儿童更好的接受学校教育。

(三)加强政府扶持与社会帮助

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需要政府大力的扶持。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监督与引导,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加大对幼儿园的监督扶持力度,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并加以宣传普及,确保能有效避免在教育过程中出现资金断裂的情况。政府办学需坚持以公办教育为主,正确引导民办教育市场规模化、规范化、多元化发展。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就学机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户籍制度,解决家长务工,学生就学的问题。改善教师薪资待遇与完善学校基础设施,确保学校教育的教学质量,政府与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爱护,全面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行下,对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切实了解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方面的情况,社会应给予留守儿童生活上的帮助,关注其心理健康发展,安抚其情绪,切实推进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解决。

四、总结

本研究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进行梳理,通过实地考察和教师访谈,我们发现幼儿园存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幼儿教师性别失衡、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家长的教育观念较为落后、缺乏家园合作、留守儿童产生心理自卑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教育行政不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学校应重视教育的全民化、民主化,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用爱养育,用心教育。家长应增强教育观念,给予孩子陪伴与关爱。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为此需要我们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共同助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宁迪 ,江山.大山深处的迁徙.中国青年报.2020-09-29.(版次:02版)

[2] 徐波子.我国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及发展策略:《湖南农机》[J].2011—07—08.

[3] 乔金霞,《“新市民”新的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融合》.[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4).

[4] 李正.黔西南州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J].人口学刊,2015(03):44-46.

[5] 龙欢.普及学前教育视野下黔西南州民办幼儿园发展现状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第1期).

[6] 张祥刚.贵州黔西南地区私立教育发展状况研究[J].《速读(中旬)》.2014-08-30.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编号:S20221066646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