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当前农村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牛海艳
  
新中媒体号
2023年1期
吉林省榆树市刘家镇中心小学 130400

本文系经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至“十四五”《当前农村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教师小课题立项编号为(QGAY230257)成果。

摘要:生命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深远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环境因素及家庭等各方面原因导致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平衡;部分学生缺乏正确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理力差而出现自杀行为等等都严重阻碍了“生命”观念深入人心;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使孩子们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容易产生悲观情绪甚至是杀人事件发生,因此开展好小学生生命教育,是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生命教育;教育研究

一、引言

生命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为目的,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在我国农村地区开展关于生命教育活动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至今仍未能取得较大突破进展。“应试化”现象普遍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考试作弊、学校管理问题等,考试升学率逐年攀升而导致学生对未来就业失去信心或产生自卑感,对生命价值产生怀疑。在这种背景下开展的关于小学生生存技能、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学生生活中存在或潜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农村小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农村小学生生命教育缺乏

首先,在农村,生命教育的内容过于陈旧,不能与时俱进。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存在着或多或少对死亡知识缺乏了解、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其次是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观念造成了“重智育轻德育”思想根深蒂固;同时受应试教育影响比较大也使得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意识,生命观淡漠;此外农村父母忙于农活不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 农村小学生生命教育缺失

(1)生命教育的内容枯燥乏味,只求记忆力和知识点。学生们在学习中没有太多兴趣,孩子们也不知道有什么事情可以做。(2)农村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成体、青春洋溢发展阶段,对自己未来的道路缺乏长期规划与判断;对安全意识淡薄而忽视了自我保护能力差等问题日益突出;生命教育内容枯燥单一无趣,如杀人手段和方法不当致使学生在面对危险时不能正确应对。

(三) 农村小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不健全

(1)生命教育内容不全面。小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发育阶段,对社会和家庭缺乏基本知识,在学习中只是单纯地模仿父母、老师们所传授给他们的一些简单肤浅的东西;同时由于农村学校数量有限、资源匮乏等原因也是因素之一。因此在进行生命教育时应多安排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正确看待生活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2)生命教育方法不科学合理。部分学生对死亡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再犯这样的错误,殊不知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从而产生了逆反心理,认为死亡只是一种应试教育。

三、加强农村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

(一) 加强家庭环境

家庭是生命教育开展的前提,也是实施社会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家校之间良好关系建设显得尤为关键。第一:父母要多和学校沟通交流。了解孩子成长规律及心理特点并及时给予支持;家长尽量不要直接插手幼儿生上学或学习活动,在事务上给农村小学生太大压力;应让有能力又懂教育的老师走进教室,帮助其解决生活、工作等方面存在的疑惑与难题并引导他们学会独立自主学会与人相处,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二:家长要以身作则,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去;父母在家中可以多陪孩子聊天;让有困难的小学生懂得关心和爱护等方法都离不开家人及老师等外部环境的鼓励,不要给学生造成很大困扰甚至是心理上的压力导致悲剧发生。第三:家校之间加强沟通交流与互动。家长应经常性地走进学校,了解一些关于生命教育方面的知识,如:如何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怎样得以实现,有哪些可以做等,给学生一些帮助和指导。

(二) 提高学生学习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知是而知存,乐生疑矣”。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指学生自身努力程度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首先要从家长方面入手;农村地区父母受传统思想影响较重、对子女过于溺爱导致孩子从小就缺乏锻炼与照顾意识及责任感等诸多问题都阻碍着让他们形成良好生活作息习惯,更谈不上时间观念了,所以我们在平时多鼓励表扬小学生认真做家务事以缓解其学习压力是十分重要的。其次是学校方面;我们应多组织一些活动,如“生命教育日”、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等让学生有机会亲身感受到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请教或家长自己想办法解决。

(三) 加强农村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心理健康

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指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健全和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以及身心潜能。对生命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面对挫折与困难。农村地区父母大多忙于事业生计或其他事务而疏于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严重阻碍了儿童情感世界的发展,有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等使学生心理健康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等等原因造成小学生抑郁、焦虑及烦躁情绪偏激。因此学校应加强对生命教育的宣传让生命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成长为目的人格。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开展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深入、逐步深化的过程。在这个进程中既要看到它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和意义,又不能忽视其现实价值,我们应以辩证唯物主义等思想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小学阶段存在着部分问题:一是教学资源匮乏;二是教师专业素养欠缺;三是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导致了小学生生命教育活动开展不全面的现象出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在农村小学实施生命教育,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庞娜.当前中小学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2] 唐小华.班主任实施生命教育四注意[J]. 江西教育,2011(1):25-26.

[3] 徐绍华.国外“三生教育”的探索与借鉴 [J ].昆明理工大学 学 报:社会 科 学版,2010(3):6-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