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工科课程思政探究与实践—以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为例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1SJA2380)
摘要: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如何将思政元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本项目依托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基于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工科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究与实践,力求树立学生大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电力电子
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是工科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位课程。本项目基于该课程,开展思政教学改革,围绕行业发展形式展开介绍,了解整流、逆变、交-交变流等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场合,通过实际案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为社会主义电力系统建设做出贡献,最终达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一、课程教学团队
本教改项目教学团队由课程任课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及思政教师组成,任课教师主要负责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的主讲,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企业兼职教师负责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程思政背景资料调查、翻转课堂讨论、实验分组仿真等模块;思政教师进行思政教学视频录制,负责进行本项目资料、反馈意见的收集汇总。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目标
本次基于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为实现以下几项育人目标: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1:基于我国当前的电力行业发展形式,使学生了解我国国情,培养大国情怀,引导学生在掌握电力电子课程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应用所学内容为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2:掌握电力电子技术在工业方面的应用,树立学生责任感,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3:课程知识点背景资料调研,进行分组,明确组内成员分工,实现团结协作的素质培养目标。
三、思政教改方案的探究与实践
1、教学大纲修订
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开展教学的基础框架,为进行本次教改,项目团队综合课程任课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及思政教师的意见进行教学大纲的修订,在原有教学大纲基础上融入课程思政目标,加入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等内容。
2、项目改革实施
本教改项目基于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由课程任课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思政教师共同进行。
课程任课教师于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建课,教师录制教学视频上传,编写课程相关教案,供学生课后复习回顾,教师也可进行总结反思,形成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模式。同时,除基本知识点讲解外,针对各个知识模块,采用德融教学设计— “主题+渗透模式”,立足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工学类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育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寻找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点。例如,第二章电力电子器件模块中,分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引入华为公司近期芯片供应情况进行分析讲解;第三章整流电路模块中,掌握特高压输电在我国的应用,了解我国特高压输电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介绍各类电路在长距离输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UPS(不间断电源)模块中,了解我国核电站发展历史,各种供电设备在核电站中的应用,重点讲述UPS的原理及作用,树立学生责任感,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将上述资料进行讲解整理后上传网络平台。课后进行相关课堂作业布置,同时上传拓展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课程内容及各类知识点的广泛应用场合。
企业兼职教师依据课程要求进行背景资料查阅任务布置,采用分组法,学生分小组进行调研,明确各小组成员任务,进行资料总结和考察汇报。企业工程师结合行业企业生产标准对于学生提交的资料总结进行考评打分,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采用带入情景分析法,假设情景和位置,给予真实的例子,对学生进行触动,例如列举高压输电易发生的事故案例,树立学生身为一名工程师的责任感。除理论部分的思政教学改革外,在实践环节,企业兼职教师依据自身企业背景,引入生产案例,布置学生针对不同实践应用电路案例进行matlab仿真,并提出改进方案,加强学生的课程参与感,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思政教师于线上教学平台进行思政教学视频录制并布置相关任务,同时,对学生迟到、不交作业、翻转课堂汇报不积极的情况进行统计和计算,重点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下发问卷调查,学生对于各个知识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包括对于德育内容的建议收集,重点关注学生对于课程开展情况的评价意见。撰写相关总结报告,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方面分析达成效果。与工学院各科老师沟通交流,发掘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今后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进一步改进。
四、总结与展望
本次基于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项目,由课程任课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思政教师共同参与,将国家战略方针政策、科学发展思想等内容与学生学习的专业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制定能够帮助学生认清当前国内外形势、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的教学方针。本项目开展过程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课堂讲授和演示、课堂讨论、分组法和情景分析法等,通过引入思政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思政教学内容和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提高课堂的积极性,切实达到了思政改革项目的目标。
本项目依托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开展,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将根据本次教改成果,与工科其它专业课程教师进一步沟通交流,结合不同课程教学目标、知识体系等,将本次项目改革的方案应用于多门其它课程,将项目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秋野,黄雨佳,高嘉文.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以《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为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1,41(2):11.
[2]李林英,卢鑫.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J].中国高等教育, 2021(20):3.
[3]赵禹,冒国兵.工科高校机械类课程思政教育策略探析[J].科学咨询, 2022(7):188-190.
[4]李清富,刘晨辉,张华.论课程思政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有效融合[J]. 2021.
[5]吴宜锴."新工科"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工科类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探析[J].大众投资指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