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意义与路径研究

郭欣韵
  
新中媒体号
2023年2期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上海市徐汇区 200233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能够很好地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加深学生对美的认识,聚焦文化理解从而落实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提高美术教育质量。本文聚焦探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美术教育的意义和路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美术教育; 中小学美术;路径研究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1]”近年来许多政策强调了要在教育中加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2014年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2]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正式公布,这是第一次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见》指出:“大力倡导将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融入国民教育各个领域、各个环节。[3]”2021年1月19日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旨在课程教材、教育教学等育人环节全面落实中华优秀文化教育。

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我国教育的热点,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学科教学成为热点教育问题。笔者作为未来美术教育工作者,认为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学科教育教学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方法

使用了文献研究法,通过检索中央及教育部相关政策文件,了解本研究与国家发展趋势的契合度,同时整理国内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术教育的相关论文、期刊等,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美术教育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发展现状。

(三)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近年国内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不断增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关键词在 CNKI 中进行精确搜索,分别得到相关文章12,966与 1,560篇。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表1-1可见2014至2019年研究数量逐年递增,2021年再次达到新的高峰。再次在CNKI检索“传统文化美术教育”主题,得到1,764篇。可以发现许多美术教育领域学者以及从事基层教育工作的教育者们开始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结合,提出了一些当前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与实施建议。

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的讨论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领域:

1.相关教育理论的研究

钱初熹(2017)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与创新的问题,聚焦学校美术教育的领域,以传统文化智慧的视角展开论述。突破以往美术教育领域对传统文化研究的局限,从文化研究、社会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学的视角,再次追问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术教育的价值与意义。[4]

2.相关教育现状的研究

在当今多元化的时代,人们深切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与新时代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相结合,但部分学者认为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还存在一些问题。徐晗(2019)指出优秀传统文化讲授浮于表面以及与现代生活结合不足等问题。[5]王丽(2019)持相同的观点,认为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教学方式多为教师讲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独立思考的空间。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西方现代审美的融入使学生对古老的传统文化缺少兴趣,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术教育。[6]

3.相关教育策略的研究

面对种种问题,学者们也进行了教育探索试图寻求可行的路径。郝佳彤,崔月英,朱红(2015)指出要加强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重视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发挥中小学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和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7]徐晗(2019)认为当今中小学美术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丰富立体课程资源,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5]段鹏(2019)提出要基于真实的情境找准文化内核,注重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向,把握与协调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8]

(四)文献评述

通过对国内的研究进行梳理,充分了解了当前美术教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域的研究现状。基于当前我国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科教育还处于初探阶段,笔者认为本研究需要对几方面问题进行解决:

第一,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界对此众说纷纭。因此,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蕴含的美育内涵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

第二,目前各界对美术教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仍然存在争议,在探讨其策略前我们还需解决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的价值问题。

第三,我国中小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仍以单一的教师单一以讲授形式传递文化价值以及技法为主,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美育功能需要多元实施路径,尤其对于中小学而言,“怎么做”仍然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念界定及其美育内涵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界定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念的界定,学界有很多相关讨论,也有很多从不同角度进行的描述性定义。有学者从“文化”和“传统”两个角度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我国古代形成的思想文化的精华。例如,李宗桂教授指出:“所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思想文化,具有积极的历史作用,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器物文化中的优秀工艺、制度文化中的某些精华元素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范畴。从近些年来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文件中,我们也可发现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概念进行的具体阐释。2014年教育部《纲要》中界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2]”在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意见》中提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传承内容的三个方面,即“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及中华人文精神[3]”。

基于上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的研究,笔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定义为: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能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经过了实践与社会检验而保留下来并能传之久远、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的、体现中华民族特点的优秀文化。在内容上包括思想理念、民族信仰及精神、行为习惯、民俗活动以及艺术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育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9]”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主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在文化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艺术、绘画、书法、建筑、设计等方面也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其自身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能不断为美育活动注入活力,传递具有教育价值的经典内容,使美育不再局限于艺术领域,而是发挥其深层次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息息相关,美术教育应立足于时代文化语境,美术教育的内容需要通过传统文化来丰富,传统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究:对于中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以 及对于学生的意义。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方面

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融入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首先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其次,可以丰富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深化教学内涵,使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不再单调呆板,让中小学美术教育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例如,《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体验传统工艺”的学习任务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中国书画”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瑰宝,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最后,有利于推动中小学美术教育形式的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不断探索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例如用新媒体手段呈现优秀传统艺术,学生更能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自身的价值,无形中生成文化的自信与自豪[8]。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不仅对中小学美术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避免盲目学习西方文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爱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其次,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生自觉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通过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加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最后,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可以减少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影响和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三)落实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方面

中小学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培养。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落实。无论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还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核心素养中都提到了“文化理解”。学校美术教育在实现育人价值和学科价值的同时,需要致力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师要让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身边的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观念。在形成广泛的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形成基于文化的理解、判断和应用能力。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路径与方法

(一)更新传统教育观念

首先,在美术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注重向学生传授中国美术传统艺术形式中一个门类的知识与技能,虽然其中也涉及对中华文化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授,但更多的是形式化的讲解。[5]在现如今这个核心素养时代,强调教学联系现实生活情境,而非如传统教学一般只是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8]美术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应仅仅停留在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技能的教育层面,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美术素养。其次,教师要想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就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有意识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知识,比如皮影、扎染等,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选择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教育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些民间艺术蕴含着我国古人的智慧和技艺。在美术教育中引入民间艺术,向学生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感悟到传统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学习积极性。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内容。比如中学生美术教育的内容可以选择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传统文化形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教师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教师要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美术教学中,可以使美术课程的教学立体化、直观化,向学生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美和形式美。例如用动画形式展示《清明上河图》,给学生带来更直接的视觉冲击,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能让美术教学更加生动。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术教育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媒体、网络技术、3D打印技术等,以多种形式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结语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学科教育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对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艺术,也有利于促进现代艺术的创新发展。教师要不断优化美术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N]. 人民日报,2021-11-17(002).DOI:10.28655/n.cnki.nrmrb.2021.012023.

[2]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J].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2019(00):14-23.

[3]《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J].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2019(00):3-13.

[4]钱初熹.融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美术教育创新发展[J].美育学刊,2017,8(02):21-28.

[5]徐晗.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问题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6):146-147.

[6]王丽.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美术教育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9(11):91-92.DOI:10.16129/j.cnki.mysdz.2019.11.040.

[7]郝佳彤,崔月英,朱红.中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5(01):107-109.

[8]段鹏.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学校美术教育[J].中国教师,2019(08):9-13.

[9]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10-16(004

[10]谭红樱,田穗.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综述[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29(01):152-156.

[11]马文琴.加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6(18):45-48.

[12]李群,王荣珍.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3):101-105.DOI:10.19877/j.cnki.kcjcjf.2018.03.017.

[13]姜春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融合路径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01):64-67.DOI:10.13396/j.cnki.jsict.2021.01.014.

[14]徐茜妍.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路径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1(08):152-153.

[15]段德成,李晓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1(13):71-72.

[16]刘贵青.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的路径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17):124-125.

[17]陈霞.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07):108-110.

[18]刘天娇.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23):163-165.

作者简介:郭欣韵(1999—)女、汉族、上海市、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美术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