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五四精神融入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杨玉静
  
新中媒体号
2023年7期
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 天津市津南区 300350

摘要:五四精神是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精神根基和宝贵的教育资源,在新时代下,充分了解五四精神的科学内涵,积极探索五四精神融入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向对于激发中职生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五四精神;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五四精神的科学内涵

五四运动爆发于中华民族生死危亡之际,唤醒了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爱国主义实际行动,孕育了伟大的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1]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人民忧思国运,以实际行动彰显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进步是五四精神的基础,五四运动中充分彰显了青年人追求进步、勇往直前的精神。民主是五四精神的要义,包含着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渴望。科学是五四精神的动力,五四期间,青年从客观实际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世界。

二、五四精神融入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中职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的碰撞、交融、冲击会给学生们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带来一定的困惑,很容易使得学生在价值选择中迷失正确的价值方向,从而造成价值观的混乱。将五四精神不断融入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强化宣传,深化教育引导,培育其爱党、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一)激发爱国情怀

在五四运动中,爱国青年和人民群众面对困境,不畏艰难,奋勇直前,以强烈的家国情怀维护国家主权与民族独立。

爱国主义的光辉始终闪耀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在国家破碎、山河动荡时,青年学生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的方案,用实际行动表达爱国情怀。五四精神能够激发中职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新时代下,使同学们永远跟党走,时刻心系祖国,强化责任担当,在实践中增强本领,将深厚的爱国之情转化为铮铮报国之志,不懈奋斗。

(二)坚定理想信念

五四精神生动展现了青年学生对真理的坚定与追求,其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也是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与宝贵资源。将五四精神有机融入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积极发挥精神的引领作用,凝聚精神伟力,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梦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系,将小我融入于大我之中,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负青春韶华。

(三)提升道德素养

五四精神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含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弘扬五四精神能够增强中职生的道德修养,通过多种实践路径潜移默化浸润中职生的心田,影响其思想与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陶冶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五四精神融入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向

(一)创新思政课程,增强育人作用

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性课程,要加强引领,增强创新思维,发挥好思政课堂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增强育人实效性。

第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入党史故事。将五四精神与课程特色相融合、与相关课程相结合,可开设专题学习,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通过一则则小故事激发学习兴趣,感知五四精神,增强精神力量。第二,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方式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对五四运动相关案例分析,增强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多方式展示教学素材,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讲述知识要点,使思政课有声有色。同时注重学生对课堂的反馈评价,加强教学评价体系建设,要灵活转换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善学、思学,增强教学实效性。第三,联系时政热点,发挥榜样力量。关注时事新闻,可选取新时代正能量偶像及身边的同学作为教育案例,充分发挥好榜样作用,加强同辈示范引领,积极引导学生积极进取,坚持知行合一。

(二)构建校园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要充分运用好校园文化载体,弘扬五四精神,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好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第一,环境育人。可以建设五四精神主题文化长廊,校园与班级的宣传栏中张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重要讲话内容、对当代青年的寄语等等,以文化熏陶、精神渗透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凝聚精神力量。第二,精神育人。通过举办多样化、趣味性、互动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弘扬五四精神,如召开五四精神主题班会、举办主题晚会、进行知识竞赛与演讲辩论赛、召开研读会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体会、制作主题手抄报及黑板报、举办五四精神微电影比赛等,不断创新校园文化传播方式,使五四精神进公寓、进社团、进校园,真正入脑入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第三,制度育人。将五四精神有机融入到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之中,加强制度建设,可召开五四精神系列教育活动,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将五四精神融于校风、学风、班风之中,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五四精神内核,并在实践中弘扬五四精神,热爱祖国,创新进取,科学求知,团结奋斗。

(三)强化社会实践,发挥联动效力

社会实践是中职生塑造品格、锤炼人格、提升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要不断强化社会实践,使五四精神的理论意蕴通过实践方式转化为学生的行为表现。

第一,五四精神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活动,如在博物馆向参观群众宣传五四精神、参加“三下乡”实践活动等,在实践中强化担当,增强综合素养。第二,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平时可依托于地方文化特色,让学生通过实地参观学习,深化认知,知而践行,例如在天津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周邓纪念馆,感知伟人事迹,激发昂扬斗志。在假期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到红色文化革命根据地进行参观学习,使同学们聆听革命先辈的奋斗故事,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脚踏实地,不懈奋进。第三,将五四精神融于各类实践活动之中,增强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好课堂、校园、网络的多方联动作用,形成育人合力,以实践增强认知。

(四)优化网络环境,扩宽育人空间

新时代下,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为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多重育人路径,为加强五四精神的学习与领会创造了有利条件,扩宽了育人空间。

第一,优化网络课程资源。学校可以利用信息平台,整合关于五四精神的优质学习资源,同时可以开发校本课程,录制系列微课,增设网络专栏,定期向学生推送相关内容,使学生将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第二,运用网络信息平台。学校可以在官网、官微、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上发布与五四精神相关的图文、视频等内容。可以利用腾讯会议、抖音等直播平台,开展五四精神专题讲座和同学讲五四等活动。可以向学生推送学习强国、学习通、抖音、微博等平台上与五四精神相关的优质内容,大力宣传五四运动中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第三,观看红色影视作品。可以列出推荐作品,可以组织学生集中观看关于五四精神的影视作品,如电影、影视剧、纪录片等,交流观后感,深刻感悟五四精神内涵,积极引导中职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新时代下,五四精神仍焕发着蓬勃的活力与生命力,将五四精神融入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积极传播五四精神价值意蕴,发挥思政课程、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网络资源的联动育人作用,“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感召青年。”[2]青年学生勇担时代使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 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9-05-01(2).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

作者简介:杨玉静,(1993.10-),女,汉族,山西省阳泉市人,助理讲师,研究生,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