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东北抗联精神的新时代价值与传承路径
摘要:在中国的二十世纪30-40年代,发生了一场神圣的民族保卫战——抗击日本法西斯战争。在这场汹涌澎湃的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在14年的艰苦奋斗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与担当,做到保家卫国,英勇无畏,毅然决然地挡在民族的前列,保护中华儿女,留下民族的希望。通过学习东北抗联的精神有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民族精神,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重点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动力。
关键词:东北抗联;民族精神;时代价值
引言:
党中央批准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的伟大精神中,东北抗联精神就位列其中,它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宝贵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财富。东北抗联战士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坚持抗战14年,用非一般的毅力展示出斗争决心,忠贞报国、勇赴国难,坚贞不屈、勇于献身、不畏艰苦、百折不挠、休戚与共、团结御悔,铸就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值得后辈永远铭记与学习。
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一—东北抗联精神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一时刻比近代战争更为激烈残忍,为了抵抗外来侵略,我们付出的代价不可估算。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是人的立身之本,我们就是凭借着英勇顽强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中打败侵略者,恢复民族生活本态。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危难之际,为了挽救民族存亡呕心沥血,赤诚肝胆,一次次的战争汇聚成一份份精神,这些精神又推动民族的进步,汇聚成今天庞大的民族精神谱系,其中的代表精神就有东北抗联精神,它是永远忠诚于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化身,是伟大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者之一。在东北抗日战争中,战士们用鲜血和身躯铸建了抵御外来侵略的城墙,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作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成为中国共产党永远为人民的精神底色。勇赴国难的大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蕴,东北抗日联军的英雄气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生死存亡的危难之际勇于挺身而出,将生死置之度外,直面国难时的浩然正气,鲜明的立场态度,无不叫人拍手称快[1]。
二、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价值
东北抗联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战士用生命和忠诚铸就的伟大精神,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命源泉,能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具有超越时空限制的生命力,是持久恒源的精神力量。
1、坚持和弘扬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有助于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我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才能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跑起来再到强起来,东北抗联精神就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持,是经受考验的精神支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党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将人民始终放在首位上,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就是将人民放在首位上的最强劲有力的体现和证明。我党用实际行动凝结成抗联精神,从中充分挖掘内在价值和含义,要把这些红色的精神力量汇聚到我党日常工作中来,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坚持和弘扬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有助于加强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爱国从来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我党用行动证明什么是爱国爱家爱人民。东北抗联精神中的忠贞报国、勇赴国难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展示,爱国主义是民族的生存根基,是民族精神最生动的体现,东北抗战是开始时间最早,也是战斗环境最恶劣的,是一场声势浩大的长期拉锯战。在1931年“9·18”事变后,中国就开始了局部抗战,中国共产党高高举起民族旗帜,组织力量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东北抗日联军,他们英勇拼搏、顽强奋斗,敢打敢拼,在一次次的战争中取得胜利,保护中华民族,战士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战斗,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永世难忘,用于激励后辈奋发图强,增强民族自信心[2]。
3、坚持和弘扬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不怕困难,勇于向前的实干精神。东北的这片土地上发生过许多惨痛的事件,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缅怀过去,更要以史为鉴,东北抗日联军的精神内涵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与铭记,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坚定理想与信念,时刻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心间,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才能不断加强干部的实干精神,真正做到造福为民。
三、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承路径
坚持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时刻践行抗联精神,才能赢得先机,在时代的洪流中化被动为主动,应对现在世界机遇的挑战,所以要从以下三方面传承精神:
1、加强对东北抗联历史资源的挖掘,建立红色基地。研究东北抗联精神,就必须了解历史了解过去,建立红色教育基地,展览抗日战争时的老旧物件,组织人民群众和干部、学生多次参观浏览,要实地考察学习,发自内心感受红色文化教育,才会有新的感受和想法。
2、进行东北抗联的历史研究探讨。东北抗联精神是具体的,有形象的,不是空洞无物的,我们要时刻注意历史的研究与分析,党史研究者要把抗联精神的文化内涵充分吸收,摄取养分,开会组织宣传学习,并转换成日常行动,带动影响其他同志,跟学跟做。
3、要不断创新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播途径。我们首先要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学生课堂,让祖国后辈了解抗联精神和背后的价值意义,自觉成为精神的传承者与宣传者。利用新媒体手段,将东北抗联精神制作成短视频,分集播放,每次时长约为1分钟左右,将东北抗联的起因、发展、困难、结果都展现在观众眼前,还可以将精神汇编成为耳熟能详的歌曲进行传播,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3]。
四、结语
东北抗日联军的精神值得千古传诵,他们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什么叫做中国精神,什么叫做民族气节,当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苦不堪言,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我们用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震慑敌人,用身体阻挡大炮的行动扼杀敌人,在实践中冲出一条通往美好明天的血路,用民族气节树立光辉未来,这就是东北抗联精神!
参考文献
[1]赵慧玲.东北抗联精神的新时代价值与传承路径[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5(06):485-490.
[2]于靖娴. 新时代大学生传承东北抗联精神的路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21.
[3]张雪,董艳.新媒体编辑要做到稳、准、新——全媒体时代编辑素养浅析[J].中国地市报人,2017(08):31-32.
《建党百年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转化研究》2021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 立项编号:2021B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