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刘颖
  
新中媒体号
2023年8期
兴达九年一贯制学校 125027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建构小学高效课堂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目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改革和实施“双减”政策的大环境下,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和心理需求,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亲身体验,为构建小学数学和谐高效课堂而努力。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引言

“双减”政策及“减负”“增效”教学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环境的改善,更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双减”政策的主旨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1“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意义

1.1有助于教师改变教学模式

如何提升课堂效率,是教学难题。关于这一议题,教师一直难以找到突破的途径,并一直试图以大量的课堂练习来提升课堂的价值,而教师所设计的课堂练习多为重复的内容,很多只是针对一种题型进行数字上的变换,最终的学习效果总是不令人满意。“双减”政策的提出,可谓为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思路,“减负”,所减轻的是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增效”也必将是以学生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内在需求,对课堂模式做出调整和创新,以让学生感到轻松和快乐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并逐渐形成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1.2学生及教师的发展需求

在教育教学阶段,为了更好地消化课程改革理念,教师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吸取新颖的教学理念和策略,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策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3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受年龄、个性影响,对学习的热情不高,在课堂上也总是难以做到注意力集中,若想提升课堂效率,必须使学生对课堂有足够的热情。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将“主体”位置移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了教师的关注和尊重,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本身就是能增加学生学习热情的途径。再从课堂内容的角度来说,“双减”政策指引下的数学课堂,凸显的是灵活和变通,学习于学生而言,不再是呆坐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而是强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富有趣味和乐趣的课堂活动当中汲取知识,学生会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课堂上,自然会提升课堂效率。

2“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

2.1精准预习,奠定减负增效的基础

减负增效意味着在相同的时间段内习得更多的知识,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纵观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实况,唯有充分利用预习环节的时间,方可实现减负和增效的目标。综合以上因素,教师可以开启精准的预习活动,针对小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和实际课程内容,设定简洁、凝练的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和探索基础知识,了解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将预习中遇到的难题或阻碍等一一提取出来,以书面的形式提交给教师,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当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后,教师可将学生提取出的信息进行全面梳理和整合,归纳出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依据这些问题精心选择课堂教学的内容、设定教学计划。这种教学方式既能规避无效学习的现象,最大限度地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也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学习惯,对于学生的日后成长与发展皆有益处。

2.2做好课堂学习交流

“双减”政策的提出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越发严苛,教师需要利用好课堂40分钟给学生灌输知识,并让学生学会理解和运用知识。但是课堂的无效问题就会严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例如:你学会了吗?这是正确的吗?大家同意吗?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属于无效问题,教师应当摒弃这些无效问题,提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效率。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仅仅会在课前的10至15分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要在课堂中很好的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够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要运用完整严谨的数学语言去描述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鼓励学生学会表达。

2.3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利用小组合作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更是在教学中加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微课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小学数学阶段包含了许多的公式和知识点,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公式和知识点,教师通常会在教学中加入微课视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微课可以将数学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在视频中加入讲解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学习素材,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能够有效弥补在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知识具体形象化的难度。

2.4巧用数学学具,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直观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需要打破以讲解和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巧用数学学具,更加直观形象地讲解深奥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在通过数学学具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能够由浅及深地掌握抽象数学知识的规律,学会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设计,力求重视学生的基础与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减少低效的作业的量来提高作业的质,统筹兼顾,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并制定全面的教学模式,多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学习能力与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莉颜.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J].世纪之星—小学版,2019(12):2.

[2]卢小中.“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甘肃教育,2019(19):76-78.

[3]钟志伟.“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9(C4):48-5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