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民族中学基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摘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仅可以为国民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工具,同时可以加深国民与国家之间的情感,通过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别是对于民族中学而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可以更好的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不平衡的问题,提升少数民族群体整体运用能力,发挥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基础性价值。基于此,民族中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出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突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价值,实现民族中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民族中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
在社会主义新时发展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可以更好的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国家的繁荣稳定发展。在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中华儿女需要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不断的努力拼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稳定发展[1]。在这一过程中,民族中学需要积极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所以说,在当前的民族中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重视程度,优化教学模式与内容,铸牢民族中学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价值
(一)促进民族融合
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中,可以更好的推动民族文化的交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发展,构建统一的民族观念,加强情感融合。首先,搭建民族交往的语言沟通桥梁。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语言文字作为最主要的媒介,可以为社会共同体与政治共同体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从国家层面而言,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帮助之下,可以为各民族的跨文化交流提供便利,同时增进民族之间的感情,了解不同的文化习俗[2]。其次,构建民族交流的思想文化桥梁。在人们的表达与交流中,语言文字作为重要工具,可以为人们的思想表达提供便利,加强历史传统、思想观念以及道德准则的传承与发展。此外,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下,能够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情感连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文明传承
文化内涵的诠释需要依赖于语言文字,语言文字作为其中的重要传播载体,可以更好的加深人们对于文化内容的了解。在中华文化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可以为文明成果的传承提供有力载体[3]。首先,在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中,可以加深少数民族青少年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实现国家凝聚力的提升,同时在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传承下,能够塑造出各民族共同参与的精神家园,形成各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烙印。其次,语言文字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符号,可以更好的增强文化认同感,在各民族中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可以更好的尊重与包容各民族的文化,又可以实现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
二、民族中学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推广策略
(一)落实新时代民族工作理念
在当前民族中学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抓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积极开展各民族之间的深入交往、交流,积极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这就需要积极落实新时代民族工作理念,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重视程度,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4]。在这一过程中,民族中学应该统一教育模式,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混合住宿以及混合编班的管理手段,积极开展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中,应该积极的与汉族学生进行活动,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增强情感上的亲近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保障少数民族学生文化权
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享有宪法规定的各种文化权利,这就需要民族中学在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中,必须要保障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权,享受文化发展所带来的成果[5]。在我国多元一体格局的构建中,各个民族的文化需要利用多元文化背景来交流,少数民族学生只有在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后,才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资源,有更多的机会来展示民族文化,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在教学内容与政策的制定中,必须要保障少数民族公民的权利,在综合分析少数民族学生的需求以后,开展针对性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更好的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
(三)保障民族文化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协调发展
在民族中学的教学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与沟通比较频繁,而语言文字中存在的障碍,往往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这就要求民族中学积极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同时保障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少数民族学生通过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可以实现自身政治觉悟的提升,更好的与其他民族之间进行沟通,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的开展,应该制定更为有效的政策,强化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协调,保障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加深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知,消除文化误解。
结语:在当前民族中学教学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其中的重要教学手段,可以更好的加深民族文化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少数民族学生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团结意识的提升,同时构建新型社会民族关系,强化社会关系协调,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团结。
【参考文献】
[1]巫达,孟凡玉.秦朝“书同文字”政策对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启示[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3(02):60-68.
[2]刘爱华.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01):76-78.
[3]金黑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教育的举措及实现路径——以内蒙古地区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2,10(06):14-17.
[4]张鑫,段雪柳.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动逻辑[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47-55.
[5]石琳.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协同共进路径[J].民族学刊,2021,12(08):46-5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