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建构主义视域下会计类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陈翼然
  
新中媒体号
2023年9期
宁波大学 商学院 315211

摘要: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会计类课程在培养学生管理能力和财会专业素养上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显性知识传授,缺乏对实践过程中隐性知识的关注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会计类课程案例教学改革,以促进学生的情境化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入案例教学、强调学生参与和合作、以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策略和方法,使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在会计类课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能力。

关键词:建构主义、案例教学、会计课程

一、引言:

会计类课程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数智财务时代的到来,与经济环境和数字技术相匹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技能对企业和个人来说变得越发重要。然而,传统的会计类课程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了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我们需要进行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

二、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及传统会计类课程教学的局限性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与教材、教师和同伴的互动,主动建构个人的理解和知识结构。建构主义教育将学习者视为主体,注重个体的差异和学习的意义构建。

传统的会计类课程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深入思考和实际应用的机会。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会计类课程教学策略和方法

基于建构主义的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和方法:

1.引入案例教学

会计是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及其对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不断吸收现代管理理论等诸多理论研究成果,在传统财务会计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企业管理服务的本质和职能,要求会计教学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能够为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解决企业管理问题提供合适情境,因此,会计课程教学要注重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脑与外界刺激相互作用的结果,既包括行为的变化,也包括认知结构的变化。杨有红等(2005)针对北京工商大学和兰州商学院展开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期望在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因此,有必要在会计类课程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入恰当的教学案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相结合。

2.强调学生参与和合作

与“以教师为核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理念不同,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核心,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教学方法。同时,建构主义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参与和合作。在会计类课程中,可以以教学案例为载体,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可以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分享观点、讨论问题,并共同构建知识。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多元化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能培养沟通和协作能力。

3.引导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教育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构建知识。在会计类课程中,教师可以扮演导师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采用问题驱动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解决方案,并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和研究来获得知识。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创造性评估方式

传统的会计类课程评估方式主要以笔试形式进行,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在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中,评估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可以在案例分析与思考的基础上,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如个人报告、团队项目和实践操作等,以评估学生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估与改进

在进行基于建构主义的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时,教学评估和改进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评估方法,如学生自评、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评估结果,教师可以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例如,可进行生生自评与生生互评,同时借鉴课堂案例教学方式方法,立足生活中的会计问题,以小组展示形式揭示现象背后的专业逻辑;此外,课程组围绕案例教学法,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建构”的角色定位与职责分配,以此为基础探索改革路径;同时,学生也可采取评教等方式针对案例牵引教学方法提出看法和建议,教师在客观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相应调整与优化。对于学生的理解困难或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可以采取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措施;对于教学资源和活动的不足之处,可以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持续的教学评估和改进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五、结论

基于建构主义的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引入案例教学、强调学生参与和合作、引导自主学习以及采用创造性评估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高等院校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是一项长期、系统、综合的教学改革工作,需要所在院校管理机构、培养机构和师生共同努力,做好案例教学实施的各项工作。同时,院校应注重完善案例教学的激励机制,培养机构打造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任教师队伍,营造适合案例教学的环境和氛围,并将案例教学相关活动纳入人才培养评价体系,逐步提高案例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和所在院校的共同努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在会计类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为会计类教育的改进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 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N].中国会计报,2014-02-14.

[2] 杨有红,胡燕,谢萍.关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调查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52-58.

[3] 陈苏阳,李丰,宁军容.“互联网+ 税务筹划”案例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2020(15):116-120.

[4] 胡煜.《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改革探讨——基于全人发展理念[J].财会通讯,2019(4):45-47.

[5] 李华, 杨晓静.学生能力提升目标下的“税务管理”课程教学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1(21):63-68.

作者简介:陈翼然(1986-), 男,汉,籍贯:浙江宁波,管理学专业,研究方向:财务与创新战略。

课题:宁波大学教研项目:基于建构主义的会计学专业案例教学改革研究(JYXMXYB20190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