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王亚 马涛
  
新中媒体号
2023年9期
邹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省济宁邹城市 2735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资源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保护并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农村土地改革发展情况,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村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的对策,包括科学规划、加强土地整治、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转变观念、改革土地使用制度。

关键词: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引言

土地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也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基本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几次重大改革,从最初的“分田分地”到公社体制下土地集体所有和统一经营,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联户承包经营,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农村土地资源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使得农村经济发展与土地开发利用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同时农村的各种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导致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因此,须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在确保耕地总量平衡的前提下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1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1.1耕地面积减少

随着非农产业和城镇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农村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仅老人和儿童留守在家,加之种植业效益低下,导致耕地撂荒现象突出。

1.2耕地质量不断下降

近年来,我国可耕种农田中高质量农田的比例有所下降,究其原因:一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不当,尤其是农田只注重开发,掠夺式利用使耕地缺乏保养。二是部分农民知识水平有限、环保意识不强,在农田耕种时单纯为了追求产量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导致土壤板结突出、污染加重,适耕性降低。三是农村土地管理不规范,导致土壤沙化严重。四是随着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企业越来越多,但部分乡镇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环保措施落实不到位、大量排放废气废水等污染物,污染了土地资源。

1.3闲置土地增多

一是农村人口外迁较多,闲置住宅形成了大量难以利用的空闲地,导致土地利用率降低。二是“空心村”问题依然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修建新住宅时不在原有旧宅基地上拆除重建,而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新建,导致大量旧宅基地被闲置,形成了大量外实内空的“空心村”。三是随着农村居民的不断减少,土地撂荒现象日益严重,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低。

2农村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土地污染现象严峻

环保意识仍然较差,尽管近几年在生态宜居理念下,乡村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是农民缺乏必要的环保知识,导致土地污染等现象较为严重。比如,很多群众不知道电池的危害和处理,对塑料等污染材料大量使用和丢弃,造成土地污染。高质量耕地地力下降问题较为严重,由于肥力过度透支等问题,所以即使是很多东北地区的黑土也出现退化现象。农民生产中仍然习惯于依赖大量农药化肥,农村地区垃圾处理设施也不够完善,加剧了土地污染。

2.2土地利用效益较为低下

由于受到土地流转限制的影响,所以当前土地流转价格还是相对较低,导致土地集中度不高,劳动力没有实现充分流动和转移。宅基地浪费仍然较为严重,大多数农村住房用地分布稀疏、散乱,土地利用结构上存在缺陷,过度依赖粮食种植,种植结构单一,经济效益较差,农业产出较低,环境成本较高。而实际研究表明,粮食种植面积每增高1%,产生的经济效益就会降低0.02%。林地资源目前也没有创造太多的经济收益,管理水平较低,而且由于规划不合理导致生态效益也没有显著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足,为农民提供的科教文卫等服务较少,降低了土地的社会效益。

2.3土地资源利用中科技含量较低

农田水利设施还有待完善,导致水利灌溉中浪费较大,受到自然气候影响因素较大。农机农艺融合度较低,比如现代机械土地保水性较差,很多地区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没有对农机农艺进行相应改善。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导致农村劳动力闲置,剩余劳动力只能够进城务工,没有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土地资源。科学技术含量低也造成了土地整治和恢复水平较低,影响了土地综合利用,加剧了环境恶化的趋势。

3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优化的策略

3.1提升土地质量

土地质量是影响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人们要高度重视不断提高土地质量,并注重采取以下几项措施:第一,施用有机肥,有效维持土壤有机质平衡。通过在农业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合理采用有机肥,为土壤微生物提供充足营养,并优化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促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适宜的水平。在有机肥的作用加持下,能够大大提升农作物的种植质量,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第二,做好水土管理工作,严控有害物质。为了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相关人员要做好水土管理工作,加强对土地周围植被的保护工作,切实落实好合理的耕作制度,并注重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而不是片面强调粮食产量规模。除此之外,还需要注重切断土地的污染源,基于现代生物技术、农艺等减轻对土地环境的污染,避免我国农业土地资源受到破坏,从而影响农业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科学规划,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

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是解决农村土地资源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最主要手段,要根据土地资源的特性、结构及分布区域等,多方位、多层次划分耕种区域,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价值。相关部门要强化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调查土地性质,对土壤进行检测,引导农民根据不同土地的性质和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种植适宜的农作物,提高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对于不适宜耕种的土地,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生态还林,减少撂荒,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可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良好经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此外,应建立健全土地规划利用制度,强化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坚决杜绝农用地被盲目开发或“非农化”,同时对农户盲目开发、过度开垦土地的现象进行严格管理。

3.3加强土地整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针对当前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基础条件差等问题,应加大土地整治力度,重点整治沟系交错、地类交叉的土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价值,扩大农田面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同时,加大对污染土地的整治力度,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加强土地资源污染治理,提高适耕性,或适当变更土地用途。另外,要完善农用土地基础建设,配备灌溉设施,维修老化渠系,改善耕种区域的生态环境,促进种植业良好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工作是当前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政府部门一定要正确对待土地资源利用,朝着可持续利用的方向不断努力,明确认识到土地资源利用及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找出当前土地资源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建设用地的把控,提升土壤肥力,使土地资源的运用结构更为完善,从而使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达到共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孔聪聪.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问题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33).

[2]陶丹丹,杨怡倩.生态经济视野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2(33).

[3]孙桂清.加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策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0).

[4]唐玄武.城乡统筹发展下的土地利用管理问题及策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1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