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背影》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分析

——以人教版和部编版为例

张佳
  
新中媒体号
2023年15期
重庆三峡学院 404000

摘要:《背影》作为一篇在不同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中经久不衰的散文,其教学价值不言而喻。本文以人教版和部编版为例,试图从单元说明、教学安排和课后习题拓展三方面切入,对朱自清散文的《背影》编排情况进行分析,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了解和使用教材提供些许启示。

关键词:《背影》;语文教材

引言

朱自清被誉为“现代散文之父”,他创作的散文有着独树一帜的风格,其中《背影》一文以真挚的思想感情和自然的行文风格,经常被选入各种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成为了语文教学的经典篇目。由此可见,对不同版本的教材编者意图展开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背影》教学价值

(一)语言教学价值

《背影》一文的语言虽朴实简洁,但字里行间都凝聚着巨大的打动人心的力量。文章中有许多质朴细微感染读者的片段。如文中描写父亲为“我”买橘子的场景,特别是父亲去站台买橘子的动作“蹒跚”“攀着”“抱起”等词,真实地塑造了一个质朴“笨拙”的平凡却伟大的父亲形象。作者用朴实平淡的文字叙写曾亲身经历而又难以忘怀的事情,也使得这份朴实无华的父子情被世人广为传颂。

(二)情感态度教学价值

《背影》作为一篇展现父子情深的散文,作者与父亲间的故事,两人间隔膜的消除,彼此之间的真情流露,都能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通过本课的情感教育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层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内容,有助于学生加强对亲情关系的理解。

二、教材编写体系的比较

笔者试图从人教版和部编版的单元说明、教学安排和课后习题拓展三方面对编者在教材中的编写意图进行分析。

(一)单元编排情况及分析

1、人教版

人教版《背影》选自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与杨绛的《老王》、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李森祥《台阶》组成了以“爱”为主题的单元。单元说明指出:“这种‘爱’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单元的重点是诉说人文关怀,让学生感悟文章中各种形态的爱熏陶情感健全人格。因此,教师教学《背影》时不但要强调伟大的父爱,还应该关注世间的其他关爱。

2、部编版

部编版《背影》选自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与《白杨礼赞》《昆明的雨》《我为什么活着》组成了各具特色的散文单元。此单元旨在让学生学习不同类型的散文风格特点,培养其鉴赏散文的能力。部编版的单元说明与人教版的单元说明相比,更注重学生鉴赏不同类型散文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着重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还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散文所需要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安排对比

人教版教材中的《背影》一文分别从文章的细节描写、语言的风格特征和关键字词的积累分析等方面做出相关的教学安排。如:“复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何要写得这样详细?”品味“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余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等关键性语句;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话,体味其朴实简洁的特点。以上教学环节的设置很好地体现了《背影》的语言魅力,加强了学生对于语言风格和特征的鉴赏能力。

部编版教材中的《背影》一文在课前安排了预习部分,旨在从主旨和艺术特点两大方面对文章进行教学价值的定位:“作家李广田说,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学生中,朱自清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这篇文章以它的真实和诚挚,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默读课文,设身处地体会文中描写的场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文中的父子深情;本文语言平实,饱含情感,看似平淡,其实极具有表现力。阅读时要注意反复咀嚼,仔细品味。”

(三)课后习题拓展

1、人教版习题

人教版教材在课后安排了两道拓展延伸题:其一,引入余光中对《背影》的批评:“一个20岁的大男孩是不是还要父亲这么照顾,而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我很怀疑”,学生相互讨论并谈谈看法。其二,“作者一再说自己‘聪明过分’‘太聪明’,为什么这样说?你在自己的长辈面前,也有这种自作聪明的情况吗?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从这两个拓展习题可以看出编者意在让学生从《背影》的学习中生成自己的体验感受,并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从而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

2、部编版习题

部编版教材主要从文章的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两大方面进行习题拓展:“本文的语言素朴而又典雅,简洁而又细致。请以下列语句为例,加以赏析: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从上述设计我们发现编者意在让学生掌握文章的语言表达特征和作者的感情脉络变化。虽然以上两种语文版本教材的编订者都意在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的父子情深从而学会珍惜感恩亲情,但是人教版语文教材更注重让学生感悟身边的人与事,体会有关“爱”的情感;而部编版更注重传递语文知识类的教学价值,让学生学习不同散文类型的特点。

三、对语文教学的启发

(一)加强文本细读,提倡读写结合

在对亲情主题选篇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自身的亲情体验,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把对亲情关系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用文字记录和表达出来。

(二)抓住文本特质,针对性地教学

《背影》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兼具散文和记叙文的双重特点。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两点来进行叙事性散文的阅读教学:一是注重阅读教学的情感性,在叙事散文故事或情节的背后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与挖掘作者背后的精神世界;二是注重阅读教学的开放性,在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发散与想象空间并允许学生基于自身的理解与领悟对文本内容与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做出不一样的解读。

四、结语

语文教材与一线教学密切相关,分析《背影》一课在部编版与人教版教材中编者意图的不同仅仅是探寻新时代新语文教学的其中一个角度,笔者希望能以此为抓手,正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保持对语文教学的新思考在教学中做出新调整。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课程论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温儒敏.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