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其特殊性。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为今后学生的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应不断地更新教学思维、教学内容和方法,将新时代的信息融入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教学质量。
一、概述
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处于边远山区,信息技术落后于其他大中城市,导致教育教学相对落后的问题,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重视民族地区教育。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学生的启蒙老师,承担着语文教学的相关任务,是学生奠定基础的学科,较为复杂,具有多音新的文字、书写复杂的汉字、阅读内容的深意剖析等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带来的困扰不仅仅是文章的丰富的词汇,复杂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更深层次的意思,就让学生感到难以琢磨和下手,容易导致学生学习遇到瓶颈,不容易突破。由此可见,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不断根据新课改的内容。本文主要阐述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及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及意见,共同探讨,以供同仁借鉴。
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特点
(一)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突出。 语文的学科特点是,就是我们平时所说所用的语言的书面化和规律化,从而形成的一门学科,语文教育是基础,是促进学生走向新的台阶的阶梯,是现今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人们在生活中,用语言说话做事,但是如果我们好好学习语文学科,在人际沟通中可能就存在不能很好的表达我们的语言,不能很好的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不清楚成语的运用时机,不懂人文的历史,将会影响我们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理解。将情感教育、价值观人生观等人文性的因素规划在教学目标中,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有效的突出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现出语文教学自身无穷魅力,将语文的博大精深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吸引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语文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后,强调教学语文教学设计,注重内容的组织建构,淡化教师灌输式的讲授课程。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注重教学设计,规定学生课前教学内容的预设,讲授过程中,教师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通过设置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最终实现提高课程的效率,提高教学效果[1]。
(三)小学语文的教育提倡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采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方式,独立思考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查找资料的能力,合作学习可提升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具备较强的团队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合作学习与 独立思考是相互促进的一个过程,团队合作学习,使得学生在进行了充 分阅读和思考之后,将自己的学习见解与小组的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最后形成一致的学习成果,最终实现教师教学的目标。
三、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小学生最基础的语文学习就是汉字的书写,面笔画较多的汉字书写较为困难。小学生存在书写习惯不同,书写速度有快慢,是小学语文老师教学过程中不可小视的问题,书写的快慢也直接影响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数量。一些同学可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不断的书写和用心去记住这一字一句,作业没多久就完成了,也起到了一个复习课程的作用,而一些书写较慢的学生,书写过程中可能被周围的事物打断,不能将此刻全部的精力 放在作业中,不能一边写一边思考,影响思维的发展。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教师未掌握学生的内心需求,仅仅是按着自己的想法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准备、讲授。目前,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工作较为繁重,需要完成课程的相关教学准备工作、作业的批改、学生日常、生活的安排,这样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缺乏,未进行全面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接受的程度、以及内心真实的想法,未能做到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教育,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实施相应的教学,从而导致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2]。
(三)教师教学内容未做到与时俱进。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因信息接受较慢,教师的教学也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教学内容的组织也过于死板,依然沿用既往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去进行课程的讲授,不能做到将新时代的信息,融入到自己的讲解内容中,使得学生教学过程乏味无趣,导致该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3]。
四、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几点建议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的特点。少数民族教育有一定特殊性,与其他地区的有明显的差距。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文化背景、习俗、心理特征等各方面存在一定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应该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
(二)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育,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并且学校也应该积极支持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采取同级学校之间进行教学学习,互相交流的形式,让学校的教师去合作的学校听课,学习其他学校教学的优点,摒弃自身的不足[4]。
(三)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需要主动转变教学角色,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进行自我体验学习,帮助他们创立学习情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程互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思考的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可塑性强,因此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相对容易。因此,我们提倡在自学、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学习,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最终实现教学的高效性。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已经列举了简单的解决方案,但对此方面的认知仍然有限,因此需要不断完善这方面的研究。同时,学校教师也要不断地创新教法和提高教学能力。
参 考 文 献
[1]吴烨佳.核心素养下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师博览,2023(15):71-73.
[2] 董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 读与写,2022(36):225-227.
[3]扎西多吉.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J]. 电脑校园,2020(12):5086-5087.
[4] 姚婷凤.第四范式视域下小学语文数字教材开发与应用探究[D]. 闽南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