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大思政”格局下强化高校共青团工作多向协同路径研究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共青团组织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力量,在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中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本文立足共青团工作改革要求,基于多维建构视角,旨在从加强组织建设、优化工作设计、丰富教育内容、拓展实践平台和提升育人质效等五个维度,提出“大思政”格局下强化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施路径,切实增强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亲和力和时代感,丰富共青团工作内容与开展方式,构建共青团工作的新格局。
关键词:大思政;高校共青团;多向协同路径;立德树人
一、前言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随着“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基于“大思政”工作体系的构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性融合成为高校越来越重视的工作内容,在施行“五育并举”的前提下,如何在高校有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从而发挥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的核心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守正创新,这需要高校形成多方合力,探索可行性路径并付诸实现。
二、当前高校共青团改革工作面临的挑战
①教育理念偏差。一方面是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活跃度不强,尚未形成“大思政”格局,还存在单纯灌输的方式;另一方面是教育者重视教育对象的个性化特征,也意识到以多向协同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性,但是却容易处于一味迎合,会在团学工作中摒弃原则和限度,甚至会出现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难以占领意识形态高地。
②数字化迭代快。思想政治教育分众化与数字环境的有机融合面临技术挑战,分众对信息传播和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者不仅要懂得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数据搜集、定量分析和处理能力,把握不同个体的思想动态,精细化处理数据,个性化制作信息传播内容,精准化推送教育内容。
③教育平台、队伍和制度建设欠缺。现有教育平台和载体建设相对落后,缺乏共青团创新改革教育平台,各组织机构之间缺乏协同合作,数据资源的共享共建尚未实现,大数据资源库更新慢,教育对象信息存在壁垒;顶层设计不够完善,缺乏全面统筹,未形成工作合力;缺少既通晓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又掌握数据信息技术与传播学的跨学科专门性人才。
三、多向协同路径探索
①优化工作设计,牢牢把握学生意识形态主动权。高校共青团既要服务“大思政”工作大局,又要立足组织和自身实际,适应青年学生的特点,大力推进思想引领工作创新。在新形势下,意识形态斗争越来越隐蔽,形式越发多样。高校共青团要始终牢记党的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必须在思想引领工作中做到旗帜鲜明,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要内容,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②创新教育方式,切实着力增强文化育人吸引力。高校共青团工作要与时俱进,因势而进、因时而新,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重要内容,厚植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发挥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加强网络文化产品开发,注重运用学生乐于接受、善于表达的方式,增强文化育人的吸引力。
③拓展实践平台,提升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驱动力。高校共青团改革是聚焦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这要求思想引领工作必须牢牢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当前新时代新形势新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应以制度创新为驱动,积极拓展实践平台建设,尤其是以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效融合,努力搭建协同育人的实践平台,加强团教融合协同,促进高校共青团“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实践育人路径。
④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扩大组织育人覆盖面。组织育人是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优势和鲜明特点,重点聚焦基层团组织建设,可以有效整合育人的向心力,一方面是进一步规范团员发展工作,强化团员意识教育和管理,让团员切实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要坚持开展团组织“三会两制一课”,以“班团一体化”制度建设为抓手,以“青年大学习”为理论保证,以推进“团支部活力提升”为依托,不断增强基层团组织的政治堡垒作用。
四、形成“大思政”格局的必要性
①“大思政”格局下强化高校共青团工作是时代发展和高校实际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运转,青年群体的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发挥生命线作用,本课题研究将研究视野聚焦时代特征,聚焦高校共青团工作实际,将各个职能部门纳入“大思政”构建体系,更具有解决高校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②“大思政”格局下强化高校共青团工作是适应大学生思想新变化的必然要求。本课题研究基于当前思想撞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探索梳理不同群体的思想特点,聚焦差异化背后存在的个性化,度身定制共青团工作开展方式。
③“大思政”格局下强化高校共青团工作是适应信息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本课题研究强调在共青团工作中的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不断开拓新载体、新平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出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有创造性的重要途径。
五、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校共青团要从“大思政”格局出发,以多向协同探索强化共青团工作的实施路径,重新厘定共青团职能,是新时代背景下,共青团改革创新的逻辑起点,是共青团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摒除“机关化、行政化、娱乐化”等现象的同时,加强团组织的政治功能、育人功能、群众功能,充分激活团的职能与活力,发挥团组织在大学生健康成长、创新创业方面的引领和教育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之中,提升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创新团学工作模式,使团学工作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基金项目:大连工业大学社科联项目(高校思政专项课题研究),项目编号:GDSKLYB20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