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学习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唐巧媛
  
名万媒体号
2023年2期
沈阳大学 110041

摘要: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阶段,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无疑向教师与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国家对于高质量、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增加与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严格要求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落实为学生减负。本文通过对近十年研究学者对小学生学习压力水平的文献研究调查发现,我国小学生学习压力水平在“双减”政策颁布之前一直处于超出适度水平,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压力、竞争压力是学生学习压力的重要压力源,双减政策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上是否取得理想效果仍有待研究,并结合当前社会实际从学生、教师与家庭三方面出发提出切实帮助小学生减轻学习压力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生;学习压力;培养策略

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为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源的同时,也向其提出了更加全面的素质要求。“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传统教育理念与多元化、多方向的兴趣导向新型教育理念,带给孩子的却是更为繁重的学业负担和与日俱增的学习压力。学者余国良等人2010-2020年中国内地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中指出近十年来我国小学生普遍存在包括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主要压力为学习压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与过重的学习压力具有紧密联系。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提出严格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严格管控校外培训机构,发挥学校的教育主体功能。“双减政策”作为近年来最为严格的减负措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压力来源。

切实改善学生学习压力过重问题,有利于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建设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检索文献过程中发现,以往学者对小学生学习压力的研究均以某一特定地区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实证研究,对于研究结果的总结与综述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整合近十年来我国关于小学生学习压力的研究结果对小学生学习压力的总体水平、压力来源以及特点进行归纳与分析。

一、我国小学生学习压力现状

1.我国小学生学习压力总体水平

压力(stress)指的是个体受到威胁或压迫后产生的紧张状态。学习压力作为压力在学习领域的体现,指的是由于学习相关因素而产生的威胁与紧张状态。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将学习压力定义为:由学习引起的心理负担和紧张,并将其从压力源区分为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受课业难度、学校教学方式、教师家长期望等外部压力源与个体期望、个人自我效能感水平等内部压力源的综合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学习压力。

近十年来,小学生自杀案件频发,学习压力大成为了该类案件中的重要因素。多名学者已经证实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学习压力水平具有紧密联系,我国教育界也逐渐将视角转向学生的心理健康方向。笔者以“小学生学习压力”为主题在CNKI上检索近10年间研究成果共187篇,先前学者分别从小学生所处学段、性别、城乡、学习压力的影响因素与中介作用等角度出发对我国小学生学习压力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大多采用龙安邦等人根据相关学习压力测量量表编制的“中小学生学习压力问卷”,该问卷采用五点计分法,分数越大代表压力水平越高,得分为3为中间值表示压力适度,大于3表示压力较大,小于3表示压力较小。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与研究从总体情况、学生所处学段以及学生所处地区三方面进行论述。

从学生所处学段出发,绝大部分学者对小学生学习压力水平的研究集中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学者龙安邦以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现状调查,并得出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压力水平较高,超出适度水平的研究结果。各压力源的压力在总体上从大到小依次是自身期望、社会压力、教师压力、家长压力、考试压力和学习内容压力。学者黄文治在小学生学习压力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中同样得出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压力水平较高,超出适度水平的结果。学者任木千子在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生压力的影响研究中指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中等水平,心理压力表现为中等水平,生理压力表现不明显。

从地区出发,学者吴明洁对城市小学生学习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对无锡市新吴江区江溪小学的全体小学生进行了学习压力水平现状调查,并指出该校全年级小学生学习压力水平较高,仅有三分之一的小学生未感受到学习压力。学者沈梦等对藏族某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证实该校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压力水平得分高于常模分数。学者林毅翔等以江西省农村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小该地区小学生学习压力大的报告率明显高于2013年其他各地研究结果。

从总体而言,学者黄晓红对某校全年级小学生进行学习压力水平调查,发现其所处的压力水平偏高,同时学业压力、考试压力与教师期许压力较高。学者敬钧淇对小学生学习压力的调查研究中指出全年级小学生学习压力均偏高,超出适度水平,且小学一、三、四、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水平居于高位。与以往的调查结果无明显出入。

综上所述,在2013-2021年的研究中,绝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均证实小学生学习压力水平超出适度水平,且处于不断升高趋势,在压力来源上主要表现为自我期望压力最高。李敏(2022)年的研究表明,双减政策的实施在降低学生学习压力上的有效性,将该地区的学生学习压力保持至中等水平。但大部分学者在人口变量学研究中证实学习压力的地区差异性,因此关于我国当前小学生总体学习压力水平的研究仍需当代学者扩大研究范围,不断完善与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2.我国小学生学习压力来源

(1)内部因素

首先,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压力水平。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够更好的面对学习压力,并对自身学习行为形成合理预测与期望。

学者黄文志等在小学生学习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指出,小学生学习压力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且具有互相预测作用;在小学生学习压力维度中自身期望的压力水平较高。学者林毅翔等在研究中证实遭遇过校园欺凌、家庭暴力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学习压力问题。学者李文辉在探究小学生学习压力与自尊在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自尊水平与学习压力呈显著相关关系。

其次,学生面对学习压力采取的应对方式深刻影响学生的学习压力水平。学习压力的形成受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极易产生学习压力。

学生对学习压力的应对方式不但表现出学生的抗压能力与心理韧性,更对今后面临更加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时的心态保持平衡有着重要影响。学者华鑫在研究中证实小学高年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和学习焦虑之间存在深刻联系,并论证了应对方式在学生压力与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

(2)外部因素

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中依然以考试作为筛选人才的主要手段,即便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考试与成绩是影响学生学习压力的两大重要因素。学者吴明洁在研究中证实学习成绩与学生学习压力水平存在正相关,学习成绩越高的学生拥有越高的学习压力水平。

同时根据先前学者的研究结果,教师期望与父母期望是学生学习压力的重要来源。学者陆梦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构建了以父母压力、教师压力、竞争压力、双减适应压力与学习内容和方法压力形成了考试压力并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压力模型,并在研究中证实校内外学习时间的变化影响学生学习压力的变化,并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者陶明月在对S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业负担整体情况的研究中指出,“双减”背景下仍存在周中补课现象,学生在睡眠时间、期望压力与学习焦虑维度上仍存在高水平压力

3.我国小学生学习压力特点

压力作为主体对于客体的主观感受,在学习压力中表现为学生对于当前学习任务难度的个人感受与情绪体验,受个体能力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影响,同一学习任务对于不同学生而言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正因如此,学习压力往往具有积极与消极两重属性,适度的学习压力能够带给学生挑战感,帮助学生进入体验更加高效的心流模式;过轻或过重的学习压力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例如日本曾进行的“宽松教育”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未达到其目标,反而削弱了其原有的基础知识与能力;过重的学习压力会给学生带来消极负面的情绪体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2013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中将学习压力作为考察学业负担状况的重要指标,并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得快乐或疲倦或焦虑或厌学等状态为具体考察指标。通过总结以往学者对我国小学生学习压力水平的研究结果得出我国小学生学习压力存在学习压力总体水平偏高;与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学习焦虑作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维度之一,不妥善解决学习压力问题就极易产生学习焦虑;小学生学习压力主要来源于父母期望压力与竞争压力,社会竞争的加强与对人才的需求对无疑给家长带来了巨大的教育焦虑,家庭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一环,家长的态度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压力与心理负担。

二、双减背景下减轻小学生学习压力应对策略

1.学生自身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业压力的感受主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面对压力的应对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压力的重要因素。首先,学生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双减”政策的落实导致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在此基础上学生应主动调整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与新挑战;其次,学生应努力建立良好的压力应对机制,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学会对自身的学习压力水平进行合理评估,面对消极情绪时,采取适当的排解方式,例如呼吸放松、音乐、体育等合理宣泄手法,并能对于学习压力进行正确归因,从压力源入手分析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在理解、尊重教师与家长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手段的同时敢于发表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努力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化父母压力为学习动力,化师生互动压力为进步动力,学会学习,合理安排生活,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临学习生活中的一切挑战。

2.教师层面

学校与教师是落实“双减”政策与新时代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践行者,“立德树人”的核心教育价值观应体现在教育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考试与成绩作为重要压力来源,教师期望与评价作为重要影响因素,在处理学生学习压力问题上起到重要作用。首先,任课教师应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与教育素养及心理健康水平,以客观面对学生考试与成绩的问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考试观与学习观,正确理解考试与学习的意义,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减轻家长的教育焦虑;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培养,教会学生科学的面对压力与处理情绪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加强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的沟通,帮助其他学科教师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习压力状况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3.家庭层面

不论是“双减”的落实与教育体制的改革,都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小学阶段的学生不论是自我意识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或是学习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科学的家庭教育。近年来的研究在逐年证实着当前大部分家庭的教育观念已经对国家与学校的教育改革形成阻碍。首先,家庭教育期望作为孩子的重要压力源,家长的教育焦虑会影响孩子学习观的建构。家长应主动更新传统教育观念,在当代教育改革中已然体现出考试成绩决不能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与手段,“唯读书论”与“死学习”的传统教育观念也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家长应在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正确认识孩子的成长阶段特点,;其次,在孩子面临学习压力时,为其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压力产生与焦虑的来源,并给予其耐心的倾听与支持,陪伴与鼓励,让家庭成为孩子坚实的后盾与力量的来源,让家长担当起助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的“筑梦人”角色。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长应认识到双减政策的颁布与落实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1] 韩娟.农村小学生社会比较、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压力的关系[D].河北大学,(2019)

[2]樊秀丽.从“宽松教育”到“去宽松教育”—日本教育改革之一的历史进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28-136.

[3]敬钧淇.小学生学习压力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4]陆梦.初中生学习压力的现状及归因一以双减政策为背景[D] 华中师范大学 2022

[5]尉海婷.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压力与学业成缋之间的关系研究 [D], 天津师范大学,2018

[6]黄文治,王志刚,小学生学-习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校园心理,2020 (2):18-1

[7] 龙安邦,范蔚,金心红. 中小学生学习压力的测度及归因建模 构建[J]. 教育学报,2013,9(1):121-12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