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探索“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

李建友
  
名万媒体号
2023年2期
防城港市防城区第一小学 538021

【摘要】“双减政策”实施后,我国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变化。为了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教育部在2021年6月4日印发《关于推广部分地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明确提出了确保课后服务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服务质量,加强服务质量,确保服务质量。为了推动“双减”与课后延时服务的顺利开展,本文对课后延时服务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延时服务;双减政策;小学

引言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为了缓解家长们不能准时送孩子上学的问题,《意见》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为“双减”政策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和借鉴。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时间缺乏选择

实施此项制度后,儿童在校时间将会超过8个小时,对幼儿而言,会显得格外长。有的父母觉得,在学校里,孩子的学习环境会好很多,但作为一个学生,还是要注重学习和休息的。

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自我约束能力较弱。许多老师在进行课后服务的时候,并没有很好的服务意识,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同学们自己去做题目,但是当同学们发现了问题的时候,他们并没有能够第一时间去解决,这就导致了他们在课程中的效率和质量都存在不足。此外,许多课后服务都属于偏向于教学的,并没有进行有趣的课外活动,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参与性下降,也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小学教师在课外活动中的认知水平较低,直接影响到为小学生提供课外活动的质量,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同时也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

(二)服务内容单一

校外延时服务不仅仅是为了响应“双减”政策,也是为了缓解家长接子女的难题,更是一种对教育的一种延伸,小学生天真活泼,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不是以学习成绩来评价一个儿童的好坏,在小学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好的生活习惯,发挥好的作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避免自己的短处,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自由。

当前,部分学校的延时服务以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开展课外阅读为主,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呆在课堂上,很少有诸如篮球、足球、接力赛、拔河等户外运动的安排。由此可以看出,在学校的课外延时服务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也不能促进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的发展。

(三)政策认知偏差

第一,是老师对教育方针的理解有偏差;有一些老师觉得两小时的延时教学,他们扮演的是“保姆”的角色。本文认为,延时服务的意义在于监督学生完成作业,保障其人身安全;另外,也有一些老师在课堂上使用了延迟服务,他们相信延迟服务的价值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业成就,缩短他们的差距。在实施延迟服务的过程中,教师是启动延迟服务的主要力量,其对政策理解的偏颇,将会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若延迟服务的作用被片面化了,延迟服务的意义便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二,父母对政府政策的理解有偏差;有些家长觉得,学习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培养兴趣的重要性要放在学习成绩的后面,而延时服务属于课堂教学的延伸,老师们应该把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在延时服务的两个小时内,对今天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学生对学校教育的认识有偏差,这是影响学校教育延迟时间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校教育延迟时间的重要因素。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优化策略

(一)丰富课后服务活动内容

延时是一种拓展,它的教学方式不局限于教科书、课堂,而是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中心,实施“1+ N”的教学方式,其中“1”就是平时的教学,包括作业辅导,自助阅读,学生安全,以及对差生的特殊辅导等。“N”指以学生的兴趣小组、社团为主要组织形式,在学生中开展各种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课外活动;

针对本校的特点,根据自身的特点,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一校一策,因校而异,在本校中,力求创建一个有自己特色的“第二课堂”,并在此基础上,为本校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对社会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以少年宫、养老院、运动场馆为依托,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体育、科技、艺术等活动,不能将课后服务仅仅局限在作业辅导和室内阅读上。要让学生们从学校中走出来,去了解社会,去积累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的经验,提高他们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养他们践行、力行、笃行的素质。

学校应开设阅览室、图书馆、图书角等场所,进行古诗朗读,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同学们进行读书活动,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同学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乐在其中。此外,还可以结合地方的特点,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到学校来进行演出,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还能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弘扬,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二)合理安排课后服务时间

要严禁学校在课后服务时间内进行集体补课和授课新课,学校要对课后服务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为学生提供作业辅导答疑和新课的预习,并组织学生参加兴趣班,开展体育美术活动,让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得到提升。

(三)合理认识双减延时政策

课后延时服务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也是党和政府解决群众集中诉求的惠民工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课后延时服务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是对教育教学的一种补充,它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发展、个性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升。学校是课后服务的主要场所,必须要具有全局意识、大局观念,对政策精神进行深入贯彻,充分发挥课后服务的价值。

结语:“课后延时”是“小学作业不用出门”的强有力的保证,可以有效地抑制“内卷”,消除“起点不能落后”的非正常“心病”,防止家长被校外培训机构的广告误导,盲目地参与“报班热”,有效地抑制了“抢跑”现象。我们应该回到教育的轨道上来,将家教工作交由专门的老师来指导,将家庭作业放在学校,将时间还给儿童,让他们在学校里接受更规范、更全面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尹嘉慧,彭勃.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06):71-73.

[2]龚俊红.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No.179(02):3-5.DOI:10.16322/j.cnki.23-1534/z.2021.02.00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