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苏州私家园林中砖雕纹样研究——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本篇论文旨在探讨苏州私家园林中的砖雕纹样,以拙政园为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苏州私家园林中砖雕纹样的起源、演变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苏州私家园林砖雕纹样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在以拙政园为例进行具体研究时,本文重点探讨了其砖雕纹样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包括雕刻技法和图案特点等方面。
关键词:砖雕纹样;苏州私家园林;拙政园;中国传统文化
引言:苏州私家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瑰宝,其中,砖雕装饰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代表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和建筑装饰艺术的独特风貌。然而,现代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下,苏州私家园林和砖雕文化面临着破坏和遗失的危机,因此,本文旨在以拙政园为例,深入挖掘苏州私家园林中砖雕纹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为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一、苏州私家园林中砖雕纹样概述
砖雕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装饰艺术,在苏州私家园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形式多样、图案精美,展现了私家园林的艺术和文化魅力。砖雕的主要材料是黏土或陶瓷,其制作技艺十分精湛,既融合了民间工艺的技法和艺术特点,又结合了儒家文化的精髓。砖雕纹样在园林中的运用灵活多变,有的是作为屏风墙的装饰,有的是作为廊柱的点缀,还有的是作为地面的铺装,不仅反映了当时苏州发扬士人文化的传统,也展现园主们追求精神境界和品位的文化自觉。
二、苏州私家园林砖雕纹样形成与演变
(一)形成原因
1. 士人文化——儒家文化因素
苏州私家园林砖雕纹样艺术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密不可分。宋代,儒家文化在苏州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传统的儒家文化强调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讲究“和谐”和“和美”。一方面,私家园林主人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文化人,他们在园林建设中注重审美性、文化性、人文性,以表达自己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和追求。另一方面,苏州的士人居多,他们注重文化艺术修养,崇尚精致、高雅的生活方式,对于园林建设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追求。因此,当时的人们通过雕刻精美的砖雕纹样来表达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美的追求,以此彰显其文化水平和生活品味。
2.士商互动——经济发展因素
苏州私家园林中的砖雕纹样的形成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宋代,苏州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经济繁荣发展,士商之间的互动也愈加频繁,商人注重生意经营,而士人则注重文化修养和审美体验,两者相互促进了砖雕纹样的应用和发展。在明清时期,苏州商业繁荣,各地商人云集,这些商人大多数也是文化人,他们在园林建设中,不仅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还互相学习交流,既注重外观的装饰和建筑材料的使用,也注重文化内涵和艺术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和艺术风格。
3.传统技艺——雕刻工艺因素
苏州私家园林中的砖雕纹样的形成与发展,还与传统雕刻工艺密切相关。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苏州园林中的砖雕纹样是在这种传统工艺的影响下形成的。砖雕纹样常常以各种动植物、山水、人物等为主题,形象逼真,雕工精湛,栩栩如生。在技艺娴熟的雕刻师傅们的精湛工艺下,不断探索出新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使得砖雕纹样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不断发展和创新,符合时代需求,达到了极致的艺术境界。
(二)演变历程
1. 起源:唐代时期至南宋初期
苏州私家园林中的砖雕纹样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时期。唐王朝国立强盛,文化艺术也空前高涨,隋唐两代宫殿建筑和碑石墓志的也得到空前发展,以及砖的产量和使用不断增长,极大的刺激了砖雕这一艺术领域,人们开始建造私家园林。这些私家园林中,砖雕纹样主要是一些简单的几何图案,如六边形、八边形、方形等,通常被应用在庭院、围墙和屋顶上。
在南宋时期,随着儒家文化的兴起,砖雕纹样也逐渐变得更加精细和复杂。南宋时期的砖雕纹样主要是一些文化和宗教元素,如吉祥图案、福字等传统的象征意义。同时,南宋时期苏州的经济发展也为砖雕纹样的演变提供了条件。商业和手工业的兴起,使得砖雕工艺在苏州得到了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砖雕纹样的创新。
2.发展:南宋时期至明代中期
南宋时期至明代中期是砖雕纹样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苏州园林中的砖雕纹样开始具备了一定的装饰性和艺术性,体现了园林主人的品味和追求,也反映了时代的文化气息。南宋时期以后,随着苏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私家园林数量的增加,砖雕纹样开始有了更加精细的设计和更为复杂的构图,各种花卉、动物、人物等图案被运用到其中,这些图案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化。此外,苏州私家园林中的砖雕纹样也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如传统的“鱼子纹”和“鸟子纹”被重新演绎和运用,加入了更多创新元素和精细的纹样设计,呈现出更为华丽和细腻的效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纹样,如“蝴蝶纹”、“花鸟纹”、“人物纹”等,为砖雕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也为苏州私家园林增添了别样的魅力。
3. 兴盛:明代中期至清代时期
明代中期至清代时期是苏州私家园林中砖雕纹样的黄金时期。明代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商业文化的日益繁荣,科技领域的诸多突破,苏州私家园林的数量和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砖雕纹样的应用也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发展,使得砖雕纹样在创意上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技术上更加完善和精湛。同时,这些纹样更加注重艺术性和文化内涵的表达,构图更为精致,色彩更为鲜艳。例如,清代时期的“荷花纹”、“莲花纹”等砖雕纹样,不仅是简单的图案,更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荷花、莲花的丰富内涵,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在这一时期,苏州园林中的砖雕纹样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表现出了苏州园林的特色和精髓。此外,这一时期传统的手工雕刻技术逐渐被机械化的雕刻技术所取代,这种新的技术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刻画出更为复杂的砖雕纹样,使得砖雕纹样的创作和应用更加广泛和方便。
苏州私家园林中的砖雕纹样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辉煌的历程,从唐代时期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砖雕纹样在苏州私家园林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装饰,更是苏州园林文化中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三、苏州私家园林砖雕纹样的特征
(一)砖雕纹样的构成元素
苏州私家园林中的砖雕纹样通常由一系列构成元素组成,包括花鸟、人物、山水、建筑等等。这些构成元素在砖雕纹样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能够表现出园林主人的个性特征和情感,同时也反映了苏州园林的历史文化背景。
1.花卉纹。苏州私家园林中的花卉品种繁多,各种各样的花卉都被用来做砖雕纹样,例如牡丹、菊花、兰花、梅花等等,它们的砖雕纹样多姿多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不仅仅是园林的装饰,更是对自然和人文的一种表达和赞美。
2.动物纹。在苏州私家园林的砖雕纹样中,常出现龙、凤、麒麟、狮子等动物形象。这些动物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代表吉祥、祥瑞等美好寓意。动物形象的运用赋予了砖雕纹样更加生动有趣的特点,同时也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动物的崇拜和赞美。
3.人物纹。苏州文化中,人物具有很高的地位,代表着历史和文化,并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时代变化。园林中的人物主要描绘传统文人雅士、神仙和民间人物等,这些人物纹被用来表达园林主人的人生态度、文化修养以及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4.建筑纹。在苏州私家园林中,砖雕纹样中的建筑元素常常出现。这些元素是私家园林中建筑的缩影,如亭子、楼阁、桥梁等等。它们的砖雕纹样设计精美,不仅可以反映出园林主人对建筑艺术的追求、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还可以展示苏州地区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
(二)砖雕纹样的组合形式
苏州私家园林中的砖雕纹样并不是单纯的一个图案,而是多种图案组合形成的整体。这些图案的组合形式非常多样化,常见的组合形式有对称式、整体式、多边形式和立体式。
1.对称式组合。对称式组合是指将砖雕纹样以某个中心对称轴为中心,分别在对称轴两侧按照相同的方式进行组合,适合用于空间相对规则、较为简单的园林设计中,如院落、花园、长廊等。这种组合方式的优点在于对称美感明显,整体效果简洁、大方。
2.整体式组合。整体式组合是指将不同的砖雕纹样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具有完整性和连贯性的图案,常见于苏州私家园林中的院落、走廊、长廊、廊桥、石桥等处。这种组合方式的特点是具有连续性、流畅性和统一性,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视觉效果。
3.多边形式组合。多边形式组合是指将砖雕纹样以多边形为基础进行组合,使其在视觉上呈现出几何形的美感,常见于园林中的砖雕窗棂、栏杆、天井等处的装饰中。这种组合方式的优点在于比较灵活可以增强园林的动感和流畅感。
4.交错式组合。交错式组合是指将砖雕纹样分别沿着水平和垂直方向进行交错排列,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的视觉效果,常见于园林中的小径、走廊、庭院等地方,可以有效地增加空间的动感和趣味性。交错式组合的特点是空间感强、层次分明,可以使视觉效果更加丰富。
除了这四种主要的组合形式之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的组合形式,例如立体式组合、对角线式组合、重复式组合等等。
总的来说,苏州私家园林中的砖雕纹样的组合形式非常多样化,每一种组合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美感和艺术效果。通过这些不同的组合方式,苏州私家园林中的砖雕纹样能够更加全面地展现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四、苏州私家园林中的砖雕纹样——以拙政园为例
(一)拙政园的历史背景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市区东北隅,占地面积约5.2万平方米,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最具代表性和最为著名的一座园林,也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一座私家园林,作为当今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建成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其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原为官员、文人高邮派的别墅,后来由太监、官员等多位业主陆续改建,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和风貌。历经五百余年沧桑历史的拙政园虽经过历代修缮和重建,但其精美的砖雕纹样却得以完好地保留至今,成为砖雕纹样的代表之一。拙政园以其优美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著名,成为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拙政园砖雕纹样的表现形式
在拙政园中,砖雕纹样是其建筑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表现形式多样,主要体现在雕绘的内容上,神仙人物、祥禽瑞兽、花草植物、自然山水、几何纹样等都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它们通常被运用在门额、廊柱、花坛和山石等位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这些砖雕纹样都有着精细的工艺和细致的图案,彰显出苏州砖雕纹样的独特魅力。
1.门额砖雕。拙政园中的门额砖雕主要体现在门前廊柱的装饰上。廊柱砖雕图案以花鸟为主,运用细腻的线条和精美的色彩,将各种花卉、鸟类等图案组合成华丽而具有立体感的砖雕纹饰。廊柱上的砖雕装饰为园内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2.花坛砖雕。拙政园中的花坛砖雕主要分布在各个亭台楼阁、走廊花厅等建筑物的前庭、园道、厅堂等处。花坛砖雕图案以各种动植物为主,形象生动,富有生机和美感。花坛上的砖雕装饰与建筑物形成了有机的组合,使得整座园林充满了动态美和静态美的交融。
3.山石砖雕。拙政园中的山石砖雕主要体现在假山、石桥、石阶等建筑中。假山上的砖雕图案以山水为主,如山石、流水、树木等;石桥和石阶上的砖雕图案则以花卉、云纹、蝴蝶等为主。山石砖雕的技法运用自如,雕刻的精细程度和图案的组合形式都非常优美。在拙政园中,山石砖雕的运用使得园林更具有自然和谐的美感,也体现出苏州园林艺术中的重要特征。
(三)拙政园中的砖雕纹样的艺术特点
1. 拙政园砖雕雕刻的技法特点
砖雕技法在拙政园中的应用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浅浮雕、深浮雕、透雕、镂雕、圆雕、阳刻和阴刻等多种形式,这些技法被用来表现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例如门楼、门罩、壁芯和大门垛头等建筑装饰上的图案雕刻。砖雕的形式常常包含山水人物、花鸟动物等元素,营造出远近分明的层次感和塑造感,或者采用连续、对称、规整的纹饰边框来增强视觉效果。在拙政园的砖雕纹样中,最为突出的艺术特点在于其精细程度和技法的运用。拙政园中的砖雕作品大多采用浮雕、阴刻、圆雕和透雕等技法,巧妙地利用不同深浅的雕刻方式来表现图案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此外,砖雕艺术家们还采用了雕琢、打磨、切割等多种技法,让砖雕更加细腻,质感更加光泽。
(1)阴刻
阴线雕刻技法是一种将图案线条在平面上凿成阴纹的技法,也被称为浅线雕。阴刻作品可以分为四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国画风格的花卉、山水和人物等图案,通常应用于宫殿和园林的墙体上。第二种形式是花边图案,如“串枝”工艺中的花卉或锦类图案,常用于大型砖雕或壁画的花边上。第三种形式是题字篆刻,常用于游廊的廊墙、影壁和字匾等地方。第四种形式是简单的图案纹饰,通常与其他技法配合使用,以呈现图案纹饰的细节,如果单独使用,则通常采用锦纹的形式呈现。阴刻作品的效果类似于绘画中的白描手法,具有精练、清晰和高雅的感觉。
(2)浮雕
浮雕是雕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技法,主要分为深浮雕和浅浮雕两大类。浅浮雕也称为单片活,它是只有一个层次的凿刻,从某些方面来看,比复杂的深浮雕更难,需要非常高超的技艺才能达到优秀的艺术效果和美感。深浮雕或大浮雕是有两个大层次或特殊技巧的凿刻,以线面结合的方式表现物象,以面为主,通过众多的层次和精湛的技艺打造整体效果,并且“挎活”方法也能表现出大层次的效果。
(3)圆雕
圆雕也被叫做立体雕,能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欣赏,给人不同的观感体验。它的应用范围广泛,主要用于垂莲柱头、屋脊屋翎的装饰,以及动物、花卉等方面。相比之下,阳刻和阴刻通常表现在碑额字幅上的书法之中,它们通过点睛之笔表达业主的精神和追求。
(4)透雕
透雕,又称透活,是由浮雕演变而来的一种高难度的雕刻技法。它通过将图像的底座和边缘进行雕刻,从而增添了图像的丰富性和生动感。按照雕刻的方向,透雕又分为横透和竖透两种技法。如果只在局部做简单的手法处理,则不能被称作透活。若作品中只有两个大层次,则一般不需要进行透活处理。透雕、镂雕主要应用于门楼、门罩上的挂落、挂牙或花边装饰以及墙面上的漏窗图案等,展现了工艺的细腻和精湛。
2. 拙政园砖雕纹饰的图案特点
拙政园中的砖雕纹饰不仅体现了当时苏州砖雕的技法与特点也能够反映出当时作为砖雕艺术的手工艺人的智慧和努力,手工艺人通过砖雕的方式体现出了他们对的当时建筑的思考与创新,同时在砖雕的纹样以及内容中也能够反映出当时的历史文化与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不仅是当时手工艺发展的成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
(1)花卉纹样
花卉纹样的雕刻通常会采用自然流畅的线条,自然成型的曲线进行雕刻,释然产生一种对于自然的联想,线条雕刻会更偏向与轻盈细腻,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在技术和工艺上常常以阴刻的手法进行展现,这种手法雕刻的图案具有轻盈,高雅的特点,能够更好的体现出花卉的自然属性。
花卉纹样是在拙政园中的出现次数比较多的纹样之一,常用于石雕的装饰性元素,常见于门楼之上,花卉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其颜色丰富,形态多样而备受欣赏,在拙政园中也常见运用梅、兰、竹、菊等花卉或植物纹样来进行雕刻,表现君子的高风亮节,将花卉或者植物的特点比作人的特点,常常通过这种隐喻的方式形成一种图形的表达符号,并且寓意美好又可作为书法雕刻或石雕边框的装衬因而频繁的运用在砖雕之上。
(2)人物故事纹样
人物故事纹样更多的是人物的雕刻的传神度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背景之间的区分。有层次,有主题,有陪衬是人物故事纹样的特点,以精细的手法雕刻,以出神的艺术风格来表现,所以人物故事纹样更加考验的是砖雕艺人的技术与熟练度。在技术和工艺上的雕刻常以圆雕的手法进行体现。
人物故事纹样属于偏大型的故事性纹样雕刻,常被用作墙立面的装饰,常见到的题材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通常这些故事都伴随有美好的寓意,从砖雕艺术来反映出园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许。拙政园中的砖雕不仅传神而且细腻,无论是对人物故事的雕刻还是花卉植物的雕刻都犹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般,自然生动,神采奕奕,处处体现出砖雕工艺丰富的艺术风貌以及当时砖雕手工艺人的匠人精神。
结语:
砖雕纹样不仅是苏州私家园林中的珍贵艺术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尽管现在的拙政园已经与最初的拙政园相距五百多年,但也并不会影响它在建筑纹样甚至历史文化上带给我们的启发与认识,通过对拙政园砖雕纹样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古代建筑砖雕纹样的发展历程,还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当时从事砖雕的手工艺人的智慧和匠人精神。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些优秀的砖雕纹样,感受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魅力。同时,我们也需要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探索新的砖雕纹样表现形式,结合现代艺术的理念和技术手段,创作出更具现代风格和审美价值的砖雕纹样,为苏州私家园林和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 郭慧玲. 传统砖雕的装饰艺术及其传承发展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5-16.
[2] 朱玲玉,李悦.苏派砖雕的艺术形式解析及创新运用[J].天工,2022(07):42-46.
[3] 单存德.苏州砖雕——南方之秀[J].收藏与投资,2019(05):122-131.
[5]刘大可.古建砖雕技法(下)[J].古建园林技术,1991(02):10-14+55.
[6]那明祺. 苏州砖雕门楼的形制源流与空间内涵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8:8-29.
[7]方圆. 苏州与婺源砖雕艺术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0:27-28.
[8]张旭. 苏州传统民居门楼砖雕艺术审美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7-22.
[9]居晴磊. 苏州砖雕的源流与艺术特点[D].苏州大学,2004:19-32.
[10]李一清. 苏州园林装饰吉祥纹样的文化涵义[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3-15.
[11]吴涛. 基于地域文的扬州历史园林保护与传承[D].南京林业大学,2012:143.
[12]苏翔理. 浅探苏州砖雕——艺术表现形式[D].南京艺术学院,2014:4-9.
[13]胡秀娟. 江南古典园林细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4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