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政策下对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提出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见[1]》中所指出的要求,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的体育教育在中学教育中仍存在的不足,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和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结合实际情况,文章首先阐述了“双减”政策背景下体育教育改革的意义所在,然后分析了现如今国内外开展体育教育改革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多弊端,最后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此次调研,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加深对“双减”政策背景下体育教育改革的认知和对今后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双减;体育教育;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体育中考; 改革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强烈[2],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中,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体能,还能为将来踏入社会奠定基础。但部分地区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导致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轨现象严重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学效果。针对这种现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力度,使他们可以掌握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并且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同时要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研讨会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进而保证体育课程体系设计合理性和教学质量。基于以上两点考虑,笔者以当前我国体育教育面临的政策和体育考试现状为研究课题,以国内外实施“双减”政策的情况进行分析,以及对我国体育教育领域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体育教育领域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2 基本概念界定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实施《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到的“双减”政策。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素质“双减”,即为继续深造、降低考试难度而减轻学生的压力;“减负增效、增教增能”诸如此类的问题,也是当前体育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才能不断提高体育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不断增长的需求[3],是当前体育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在当前体育教育工作中,如何有效解决好这一难题,是体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相关人员必须明确其内涵与外延。从本质上看,体育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以及教师在开展体育教育活动时所用到的一系列措施及手段。
3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3.1发达国家学校体育政策的改革及启示
3.1.1美国体育政策的改革
《美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双减法”,即“双减法”[4]。“双减法”是指通过实施“体质健康测试+运动处方计划”,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通过实施标准化考试,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通过推进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5]。
3.1.2英国体育政策的改革
自 2014 年起实施“双降”政策后,英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体育中考成绩,并将体育中考纳入高中学业成绩(即 A-levels)考核范围,使体育考试更加公平、公正、公开。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文件,鼓励各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重点;制定相应的体育训练计划。
3.1.3日本体育政策的改革
日本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升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工作。日本2010年颁布实施新版《体育振兴基本法》,提出将“双减”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加以推进实施。此外,日本政府制定了包括体育教学内容、方式、方法以及考核标准在内的体育教师培训相关规定,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树立积极向上、全身心投入的正确价值观,必须按照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进行。
3.2发达国家学校体育政策的启示
发达国家的“双减法”强调将竞技性强的体育项目作为学校重点发展的体育项目,也成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的“双减法”鼓励各类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学校的具体实施办法;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体育教师明确规定,要承担起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责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方法,达到改善学生体质,增强学生体能,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3.3我国体育政策发展阶段及特点
3.3.1我国政策创设阶段(1949-1977年)
党和国家在建国后对体育教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1950 年 9 月关于开展国民教育运动的文件《全国第一次中等学校工作会议决议案》颁布;1953 年 6 月教育部制定了《关于改进初中体育课教学的意见》,1956 年 8 月颁布了一系列有关体育课程设置的法规性文件,如《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标准草案及实施办法》等。
3.3.2我国政策巩固阶段(1978-1993年)
1992年党的十四大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6],在此期间,为进一步积极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强人才培养;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体教融合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意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要求;教育部于1987年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体育考试大纲》和《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进行了修订。
3.3.3我国政策完善阶段(1994-至今)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的飞速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国家于2021年7月24日发布关于“双减政策”的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激发了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得体育教育受到更多的重视和促进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
3.3.4我国学校体育政策的阶段性特点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的提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体育教育方面的文件与政策,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双减”是我们的重要工作,通过实施“三减三增”等措施,促进体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加强对体育中考、高考的管理;建立健全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标准体系、健全考评机制;制订并发布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报告;加大中小学体育教师业务培训,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完善中小学体育竞赛制度和相关配套措施,规范中小学生参加各类体育比赛活动的行为规范等。这些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体育事业高度重视以及不断创新发展的精神,是当前我国体育教育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
4我国学校体育仍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7]、体育课课时少、课时安排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场地设施不全等因素,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虽然已基本解决,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尽管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备、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体系。这就使得很多家长认为运动是浪费时间,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就可以了,根本用不着进行体育训练,也用不着学习运动,这不仅会对整个国民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对快速增长的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阻碍。
5我国“双减”政策下对体育教育改革方法及思考
5.1体育教育改革的方法
引入过程性评价方法,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探究精神,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成绩,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通过开展课堂观摩、小组合作讨论、课后总结反思三个环节,达到综合能力评价学生的目的。
5.2“双减”政策下对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
5.2.1体育教育改革在国家、地方、学校、社会层面中的思考
5.2.1.1国家层面
把“减负增效、提质培优、全民健身”作为重要目标,进一步深化“双减”工作思路;
5.2.1.2地方层面
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推进体育课教学改革、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为重点,积极探索“双增”新路子;
5.2.1.3在学校层面
要加强对体育中考、中考改革的指导,使更多的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关注孩子的身体素质,同时加大对体育中考、中考改革的宣传;
5.2.1.4在社会层面
要通过逐步完善体育考核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体育竞赛管理机制等措施,加快体育考试制度建设。
5.2.3体育教育改革在体育考试中的思考
从体育考试情况分析,“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国民体质健康水平总体水平有所提高,这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不断增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总体水平与同时也为今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形式更加多样,丰富多彩。深入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优化体育教师队伍结构,加大经费投入和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设备,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8],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竞赛体系,大力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全面提高全社会的体育意识和锻炼能力。使人们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为国家培养一大批优秀人才,适应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实现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6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改革的经验和启示
6.1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改革的经验
6.1.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教育事业的治本之策。为此,我国应该从国家层面出发,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体质增强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等方面;
6.1.2注重体育中考与高考制度的衔接性建设。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也成为其中一项重要考试内容,这就要求两者有效结合,体育教师的业务技能培训工作也要加大力度,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6.1.3完善体育课程标准体系。当前我国各地区都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体育课程标准,但是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导致使用的教材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必须实事求是进行调整,确保体育课程标准科学合理,同时加大对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视程度[9],不断提高教学考核指标,提高教学效果;
6.1.4构建多元化评价模式。目前很多高校采用终结性评估方式,即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再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或者是测验,这样不仅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积极主动性,还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应付心理。尝试引入过程性评价方法,通过开展课堂观察、小组合作讨论、课后总结反思三个环节来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10],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成绩、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基于系统模型的教育减负政策执行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为例;陈嘉欣(导师:张玉强);广东海洋大学,硕士(专业:行政管理);2021
[2]一种海洋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藏开采系统及其开采工艺201710179721.7 ,西南石油大学 ;发明专利;2017-03-21 00:00:00.0000000
[3]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探讨,曹艳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 魏占英,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 研究所/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 王将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2010年学术年会》;2011-01-01
[4]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管理对策研究 ;郭鹏飞;《管理观察》;2014-12-20
[5]TSZY132181021000479489 ;2018-12-31
[6]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805-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2-06-28
[7]一种探究两平行通电导线间相互作用力的演示实验仪CN201920594369.8 ;井冈山大学;UTILITY_MODEL;2019-04-22 00:00:00.0000000
[8]学校体育,如何让学生感觉“过瘾” ;本报记者 靳晓燕;光明日报;2021-10-26(版次:14版)
[9]TSZY132181021030230577 ;2018-12-31
[10]首都高等学校引入与推广新兴体育项目的研究;尤义坤,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北京100096;《2018年北学校体育科学大会(首都高等学校第十九届体育科学学术论文报告会)》;2018-12-01
作者简介:邓鹏,男,2001年6月生,仡佬族,贵州道真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S202210666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