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文科背景下基于就业市场需求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应用类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2018年教育部高教司提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2020年11月,全国“新文科工作会议”召开,发布“新文科工作宣言”,标志着我国新文科建设全面启动。本文针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需求中面对的问题,提出应用类课程建设,可创新教学方式、设置模块化课程群、培育超学科视野及重视数据思维能力等改革思路。
关键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应用类课程,就业市场需求
2019年教育部提出“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建设,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文章在新文科背景下,基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表现提出创新教学方式、设置模块化课程群、建立超学科视野及重视数据思维能力等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研究现状
(一)“新文科”背景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重塑教育教学形态,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探索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推动形成“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态,是实现高等教育提质的重要举措。
2018年教育部高教司提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四新建设,2020年,全国“新文科工作会议”召开,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并提出文科教育融合发展需要新文科,推动跨学科融合,融入现代科技为新文科赋能。
(二)网络与新媒体应用型课程
网新专业课程设置上具有很强的跨学科特征,就业领域广,学生需要学习的技能多,对应用型课程体系要求高。随着社会对“全媒体人才”需求的大量增长,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该专业要求学生既能从事信息传播时代内容方面的深度、综合、跨学科的信息传播工作,同时也能有新闻传播技术、设计、制作、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传播技术类工作的能力。李卫东(2017年)提出教育界的重心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战略眼光的引领性人才,而不是一味 地追求“有用之用”,着眼于眼前的实用技术。[1]
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就业需求
应用型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与学生日后的就业竞争力息息相关。韩秀等人通过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毕业生的1128条网络招聘信息进行内容分析后提出,在专业背景方面,用人单位倾向于招聘精通某一领域的专才而不是通才。[2]
用人单位的需求岗位类别是运营岗位(30.41%)、产品经理(30.67%)、产品销售(16.14%)、策划文案(12.41%)、采编类(2.75%)、用户研究与客户服务(2.57%)、数据分析(2.57%)、宣传公关(1.33%)、影视类(1.15%)。对各类岗位技能需求整合后发现,被提及较多的三类技能包括软件类技能、数据分析能力及策划能力[3]。从市场招聘需求发现,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就业岗位跨度大、技能要求多、学科融合要求高、应用性强。因此在专业应用性课程设置上要整体把握理论课程与实操课程的占多占少的问题、解决专业设置偏“文”偏“理”的问题、跨学科的目的满足社会需求。
三、改革思路
(一)创新教学手段
传统应用型课程的授课方式为教师先示范,学生后实操;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实践为辅,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性不足。对于应用型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打破学堂式教学场景,既要“走进来”也要“走出去”。
1.企业项目走进课堂,推动校企合作。企业带着实际问题,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
2. 鼓励教师带学生走出课堂,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参加校外实践,将教学场景搬到企业、搬到直播间、搬到虚拟仿真实验室等,了解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减少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不匹配的问题。
(二)设置模块化课程群
广西艺术学院申雪凤在广告人才培养课程群建设中提出“三维一体”课程群构建形式,突出专业特色、体现交叉融合、课程思政形成圈层效应[4]。目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存在课程设置多、技能学习不深入等问题,不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针对此问题应从社会岗位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就业规划提前划分专业方向,做好课程群模块化建设,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及就业规划选择合适的课程群。
(三)引入超学科理念
我国在启动新文科时也明确提到“新文科建设则是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但是仅强调“跨学科”也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各学科与各行从业者也即“学科内”与“学科外” 的跨界合作,这就需要引入“超学科”视野。[5]超学科视野下网络与新媒体应用类课程除学界跨学科的前沿理论知识之外还应涵盖业界发展中存在的社会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数据思维能力
大数据作为互联网领域的核心资源,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新文科建设中跨学科融合的突破口,北京交通大学晏齐宏(2022)曾提出数据思维是新媒体人才培养的新动向。[6]良好的数据思维能让网新学生,在相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而言,在数据挖掘、处理方面上不占优势的就业市场中得以展露。但由于学生对专业认识和理解不足,容易片面追求技能学习而忽视数据思维的锻炼和应用。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数据分析课程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能从认知上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基础输入型课程,为高年级新媒体应用类课程提供分析技术和模型。
四、结语
文章基于新文科背景下探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就业状况和应用类教学课程改革方向,在面对社会大量就业市场需求,应用类课程群建设和课程模块化设置是关键。此外,在面对数字媒体技术等工科类专业的带来就业竞争压力,数据思维的培养是提高网新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制胜法宝。未来应用类具体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还需根据社会新需求、学生对专业的新期望长期性优化调整。
参考文献
[1]李卫东,邓雯.应用模式创新设计能力: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的核心目标[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04):148-153.
[2][3]韩秀,王昱迪,张富芝.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的实证研究[J].教育传媒研究,2022(05):50-56.DOI:10.19400/j.cnki.cn10-1407/g2.2022.05.013.
[4]申雪凤,文宰鹤.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卓越广告人才培养的课程群建设[J].传媒,2023(06):86-88.
[5]赵奎英.试谈“新文科”的五大理念[J].南京社会科学,2021(09):147-155.DOI: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21.09.017.
[6]晏齐宏.基于数据思维的新媒体人才培养[J].科技智囊,2022(04):67-74.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2.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