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驻镇高校大学生留镇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杜英豪
  
名万媒体号
2023年7期
江苏大学 江苏 镇江 212013

摘 要:高校毕业生是我国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高校毕业生的留城问题不仅关系到城市人才资源的配置问题,更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进步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驻镇高校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试图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可以为现有研究提供补充,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镇江的人才配置政策,为提升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定启示。

关键词:镇江;高校毕业生;留城意愿;影响因素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本次研究结合镇江市和驻镇高校毕业生特性,研究驻镇高校毕业生的留镇问题,探讨高校毕业生留城决策的内在影响机理,挖掘出影响高校毕业生留城意愿的关键因素,以期为解决镇江等三四线城市人才流失问题及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一、研究背景

(一)、现实背景

近年来,镇江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始终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放在首位,全方位帮助大学生解除留镇工作的后顾之忧,多项措施拓展了就业空间,搭建了就业平台,帮助毕业生实现“成才梦,就业梦”,以期助力镇江高质量发展。

然而,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沿海一二线大城市吸引了大量高学历人才,而三四线中小城市则普遍存在着“人才难留”、“人才出走”等人才流失现象,即使地处东部发达地区的三四线城市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这一困境之中。镇江虽属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一直以来却深受人才流失的困扰,人才流动呈现“近水楼台难得月”的尴尬现象。

(二)、理论背景

当前学界对高校毕业生迁移行为的相关研究取得了许多理论及实践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本次研究主题——驻镇高校毕业生的留镇意愿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纵观现有文献,仍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之处:

1、研究对象上:目前学术界关于留城意愿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老两代农民工等相对较弱势的群体,针对驻地高校毕业生留城状况的相关研究仍较少。

2、研究内容上:现有研究大多立足于全国视野,研究高校毕业生在全国范围内的区域流动问题,缺乏对某一具体城市或三四线城市高校毕业生留城状况的重点关注。三四线城市因其城市发展需求及人才难求的现实现状更需要留住当地的高校毕业生,以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二、驻镇高校毕业生留镇意愿影响因素识别

(一)、个体因素。

高校毕业生的留城问题属于个体选择行为,诸如价值观、职业理想、能力等个体因素均会对其留城选择产生一定影响。高校毕业生初次择城就业无非关注两点,一是留在该城市是否发挥特长,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二是留在该城市是否能保障自己的生活质量,不必为住房、生活等经济压力所累。由父母观念、家庭经济条件决定的家庭背景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诱发因素,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不可避免的受其父母期盼的影响,渗透着家庭教育的痕迹。

(二)、城市因素。

大学生在进行就业区域选择时十分看重一个城市的发展潜力、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信息开放与交流度。针对高校毕业生而言,大部分在选择就业城市时主要进行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是城市就业机会的多少,二是城市生活环境的宜居与否,两者对于高校毕业生留城态度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区域人才政策。

许多高校毕业生在考虑未来就业城市时,会特意去关注该城市的人才政策,如租房补贴、购房优惠及其他人才基金等,一些身处不同城市但就业观念却较为一致的高校毕业生也可能会因为城市间人才政策的区别而做出不一样的留城选择。此外,住房因素依旧是三四线高校毕业生在进行留城抉择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居者有其屋”的传统思想使得高校毕业生认为只有在城市拥有了自己的住房才算真正的安定下来。

三、前期调研结论

地区的发展越来越依靠人力资源的力量,在“人才争夺战”背景下,许多地市出台人才政策以此来留住、吸引人才。通过本次调查研究表明,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地选择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否留在就学地就业也是大学生综合考虑就学地城市环境、发展潜力、生活水平、政策倾斜、家人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后作出的就业选择。

研究通过分析发现,驻镇高校大学生留镇就业意愿整体处在中等水平,离家近、城市经济发达、家乡生活成本低是驻镇高校大学生留镇就业的主要拉力因素,物价水平、工资水平是驻镇高校大学生留镇就业的主要推力因素。驻镇高校大学生留镇就业意愿在是否是独生子女、成绩排名方面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在性别、户籍、学校类型、年级、在镇实习经历、学生干部经历、户口性质、家庭社会联系在留镇就业意愿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四、提高驻镇高校大学生留镇就业意愿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保障,增强就业意愿

1、提高薪资待遇水平。镇江要大力发展经济,完善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要素的聚集,建成创新型企业群,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用人单位要提高大学生的工资水平,保障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待遇。

2、保障基本生活,优化住房政策。在住房方面,面向大学生提供“人才公寓”、低于市场价格的出租房等,做好居住保障工作,让留在镇江就业的大学生尽快享受到优惠政策。此外,在子女入学、交通出行、家庭养老等方面政策也应当适当向留镇大学生倾斜,解决大学生工作的后顾之忧。

3、增强归属感。大学生能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要增强大学生对就学城市的认可度,多方面多层次认识就学地,积极鼓励大学生为城市发展出谋划策,增强对就学地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向大学生充分展示城市魅力,提高对大学生对就学地的情感认同,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就业意愿。

4、建立学生多元化择业的支持机制,使学生在地区范围内顺畅流动。高校所在城市想要留住大学生,应该建立多元化择业的支持机制,使学生足不出市就可以顺畅流动。

5、加强政策的宣传及评估。镇江要加强对本地人才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自媒体面向大学生进行广泛宣传,对有留下意愿的学生进行精准推送。同时还要对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适时对人才政策的内容、实施进行调整。

(二)、促进校地联合,加强就学地就业的规划与指导

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增强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职业选择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的培养,帮助树立科学、全面的就业观。

镇江应当加强校地联合,以多种形式,开展就业政策解读,让驻镇大学生更多的了解就学地的就业政策,能够让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有清晰的规划。针对不同年级开展精准就业教育,通过就业价值测评,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针对性服务。

同时,驻镇高校充分利用校友会等社会资源,制定激励帮扶措施,鼓励社会资源为本校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加强与镇江政府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的联系,多获得一些招聘息,密切与社会上用人单位间的联系和交流,鼓励企业来学校举办招聘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优化城市属性,增强吸引力

健全劳动力市场、丰富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属性。更加关注特定人群的需求,发展“人本主义”规划范式,城市提供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城市发展水平、服务水平都将成为可持续的人才政策。各地政府要优化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和技术结构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发生变化,提高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水平,持续改善居住环境,做好基础社会保障工作。

(四)、提升城市形象品质,优化城市布局

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强城市设计管理,塑造独具魅力的城市景观特色。对老城区和旧小区进行社区改造,规划创新创业空间。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合理布局空间。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搭建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等,提高镇江市的管理水平。同时根据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特点,结合镇江的空间结构特点,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打造受大学生喜欢的特色打卡地、多元魅力地。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