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实践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阶段向学校教育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是儿童告别幼儿期,即将走上新的教育阶段的开始。这一时期的教育在整个幼儿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幼儿将逐渐告别幼稚,为即将到来的小学教育打基础。另一方面,在这一阶段,幼儿在集体内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以逐渐适应小学生活。无论是在行为习惯还是在纪律方面都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作为幼小衔接阶段的教师,如何抓住儿童这一变化的契机,让儿童能够成功,顺利地实现幼儿教育向学校教育的跨越,这是摆在她们面前的主要任务。
就目前家庭教育的实践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家庭教育的内容较为单一,主要还是停留在关注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学习成绩上;家长配合学校工作积极性不高;深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的父母,在教养态度上存在偏差与不当等。无形之中给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极大的压力,导致幼小衔接难以顺利进行。如何让家长在幼小衔接中充分发挥力量,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协调一致,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二、课题实施策略:
1、专题培训,引导家长转变理念。
在开学初我们就积极做好幼小衔接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活动。进行了《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的专题讲座,为家长讲解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引导家长进行理念的转变。召开的《花开有时 衔接有度》家长培训会,对于父母心理上的改变,角色认知的改变,进行家校联系等内容进行培训。并指导家长学习家庭教育和心理疏导的知识,继而影响孩子拥有人际关系适应及情绪适应的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入学适应。
2、双向交流,传统家长会开出新意。
家长会应该是双向交流的,不应该是教师的“独角戏”,应该是教师和家长,家长与家长的平等的双向交流,把学生的真实情况都反映出来,相互吸取教育经验,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家校合作。《为爱携手 陪伴成长》主题家长会,就是以座谈的形式,互相沟通、经验交流,发挥家长参与教育的无限作用。
3、家校协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指导家长带领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各项安全知识,安排孩子做适当的家务劳动,和孩子一起亲子共读,家长通过配合学校打卡,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每个月,我们还会印发《好习惯卡》,由家长和孩子根据好习惯卡上列举的评价标准进行亲子互评,共同监督,养成好习惯。
4、问卷调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通过问卷星或发放纸质家长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发展差异和入学准备的不同程度,为一年级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班主任及心理辅导老师及时关注适应不良学生。采用面对面辅导、开通知心姐姐热线,接受家长咨询等方式,解决适应不良学生的问题。
5、更新观念,构建家校园共同体。
对于幼小衔接阶段对儿童的教育问题,很长时间以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幼小衔接阶段,我们教育者和家长不用人为的干预,让幼儿自然的实现这一阶段的变化就可以,不用过分关注。而有的教育者认为,这一阶段是儿童成长变化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有意识地对儿童进行关注,让学生逐渐从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这也利于幼儿在小学阶段尽快融入到小学教育生活中,尽快接受小学阶段的教育。经过我长期的实践研究和观察,我认为:在幼小衔接阶段,我们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有意识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儿童进行教育,这对于儿童良好人格的养成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一时期对幼儿的教育一定要取得家长的支持,更新家长的观念,构建家校园共同体,让各方面的综合力量为幼儿成长服务。
三、课题主要创新点:
1.构建立体化家庭教育模式,开展家校多元合作方式。现代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学校、家庭和老师之间快捷、实时的沟通搭建了平台。学校整合线上线下各个交流平台,充分发挥不同平台的优势作用,既要保证沟通信息的通畅性,又要保证信息传播的权威和有效性。
2.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导培训,加快家长角色转变。对于父母心理上的改变,角色认知的改变,进行家校联系等内容进行培训,使家长明确自己的职责以及自己应该带给孩子积极正向的引导。只有家校达成共识,步调一致,在发展方向上同步,在发展目标上同步,在教育原则上同步,在不同的场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共同承担起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任务,才能很好地帮助孩子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
3.通过多种途径取得家长的支持。儿童的教育是家校共建的结果。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在家庭和学校共同作用下的教育才能对儿童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缺少了某一环节的参与,孩子的教育就是不完美的。因此,在对儿童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的时候要争取家长的支持,让学生不仅在学校,即使在家庭也能得到有效的指导和教育,适应小学生活。
四、课题实践成果:
目前,随着研究的推进,实践层面上的行动落实与成效反馈,主要情况如下:
1、家长观念的转变。
通过家校共育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引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为幼儿上小学做好心理准备。家长在与教师合作的过程中,接受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也掌握了正确教育孩子的策略。家长也能及时、准确的把握孩子当前的发展状况,使得家庭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2、顺利帮助学生适应小学生活。
通过家园共育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交往、独立、评价等能力和自信、勇敢宽容等情感,喜欢上小学生活,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融入集体生活,快乐成长。
3、教师逐渐成为科研型教师。
通过课题研究这一载体,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通过与家长的合作,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更有成效性,并且通过研究,参与教研的意识明显增强,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提高,又在学习提高中沉淀。
结语:学校通过了解当前幼小衔接家庭教育现状,提出合理有效的家庭指导建议和策略,借助家校共育这一双向性教育平台,在幼小衔接工作方面紧抓不懈、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使幼小衔接工作中家庭的教育更加具有实践的有效性,帮助家长和学生平稳度过这一时期,达到了双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