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双减背景下上海小学低年级英语学科融合性作业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杨佳霓 边嘉怡 吴彤
  
扬帆媒体号
2023年11期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 20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自双减政策发布以来,备受社会关注。其中小学低年级的作业模式发生了变化。对于小学生而言,二升三年级面临着作业量增长以及难度上升的问题。国内有大量关于小学英语作业的研究,但是在二升三年级的英语作业衔接研究以及有关于学科融合的作业设计很少。本文以上海地区英语学科为主要研究,通过文献法、调研法、问卷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小学二升三年级英语作业衔接问题进行多维度、多角度的调查。在发布并收集问卷后,运用SPSS软件分别对学生、家长、教师三份数据进行数据挖掘、预测分析和决策支持。研究发现教师作为主体要提高作业质量,重视“新三年级”衔接任务,提高英语课本知识和实用场景的结合。学生和家长作为客体应当配合教师。学生需要跟随教师并积极反馈学习情况,家长则需要注意科学培育,减轻焦虑。而在作业方面,设计者需要做出创新与改进,改变传统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追求形式新颖、内容实用。

关键词:上海小学低年级,英语学科,作业设计

一.引言

自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来,备受社会关注。其中有关作业部分的内容就包括了五点要求,这意味着作业的质与量对于减负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低年级的作业模式发生了变化。政策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笔者发现自小学三年级,作业的形式和总量开始发生变化。英语是一门需要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学科。在两年级升三年级这一关键阶段,英语作业模式的改变会使小学二升三年级的学生面临作业量增长以及难度上升的问题,极有可能出现不适应的情况。目前国内有大量关于小学英语作业的研究,但是在二升三年级的英语作业衔接研究以及有关于学科融合的作业设计很少。本文聚焦于研究上海地区二升三年级的小学英语衔接问题。用文献法、调研法、问卷法、访谈法进行研究。调研者分为教师、学生和家长三部分,分布在上海市奉贤区、静安区、徐汇区、普陀区、虹口区、浦东新区、闵行区和宝山区。其中经历过双减政策的小学教师14人,学生21人,家长67人。所选取的学生和家长多为二胎家庭,两个孩子中的一个在小学经历双减政策的实施。以此更直观地发现在双减政策下,小学二升三年级的英语衔接问题。通过问卷数据、访谈结果等来分析上海二升三年级的小学生、家长、教师对英语衔接作业的需求,并就此针对英语学科设计衔接作业,创新改进传统作业的形式与内容。

二、现状分析

经过研究发现,双减政策前后,作业在量与质上有一定的变化,受到老师、家长、学生的共同关注。然而,作业量的控制更受到老师的关注,而作业的质量,包括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等往往被忽视。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减弱,出现不适应或畏难情绪,进而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或对知识掌握片面。目前,作业设计的创新之路仍任重而道远,具体的分析如下:

1.双减政策后作业量基本得到控制,但作业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在双减政策下,三年级的课后书面作业完成时间要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根据对老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图1)显示,作业量基本得到控制,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作业时间量集中在30—60分钟。然而在重时间量的同时,作业的质量易被轻视。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对象小学生中,针对“在做三年级的作业时有困难”这一观点,有42.86%的三年级学生较同意,有42.86%的学生表示不确定。由此可见,学生对于三年级作业难度的提高多有不适应现象,作业的布置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与学习能力及时做出调整。同时,在作业量减少的基础上,要达到与双减前差不多的教学要求,对作业设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作业布置中,要尽量减少重复性抄写作业、无用练习等,改善目前“重时间量,轻创新”的状况。

2.传统作业重于板块知识练习,但作业形式单一,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不高

在作业量的减少下,仅有传统单元式的作业难以达成理想学习效果。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2.54%的家长表示平时学校采用的作业类型为传统单元式作业,其他类型如主题类、表达类作业比例较低。针对“孩子的作业存在什么问题”(图2),有43.28%的家长认为“作业没有兼顾新知识的学习和旧知识的复习”,43.28%的家长认为“作业缺乏创新形式”,41.79%的家长认为“作业缺乏趣味性”。以上这些作业问题,包括作业不能兼顾新知识的学习和旧知识的复习、缺乏创新形式及缺乏趣味性都是传统单元式作业存在的缺陷,由此可见,开发其他有效作业类型的必要性。同时,受作业形式单一的影响,大多数学生渐渐丧失了英语的学习兴趣。从二年级到三年级的英语学习,面临难度与作业量的上升,口头作业向书面作业的过渡,书面作业更应注意形式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三年级成绩下滑或不稳定的原因问卷调查(图3)中,在成绩下滑或不稳定的学生中,有50%的学生表示“不适应三年级有书面作业,不愿意写书面作业因而导致成绩下降”,由此可见,增添作业趣味性,丰富作业形式的重要性。老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爱好与学习能力,拓展不同形式作业让学生进行选择,尽量消解学生厌倦学习的情绪,同时避免大量作业抄袭情况的发生。

3.传统作业满足三年级新知识的学习需求,但忽略了旧知识的复习巩固

在三年级的英语学习中,多数的老师、学生及家长都重视三年级新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二年级旧知识的复习巩固。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习,特别需要注重学习的连贯性,三年级与二年级的英语学习并非两个系统,而是一体的学习。二年级旧知识复习被忽视会导致三年级学习出现困难、不顺畅的问题,因此旧知识的复习巩固是很有必要的。在三年级成绩下滑或不稳定的原因调查(图4)中,在成绩下滑或不稳定的学生中,有60%的学生表示是因为自己“二年级的时候没有好好做口头作业,落下很多知识”。由此可见,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自身二年级的知识本身就存在薄弱的现象,学校老师更应该关注此类现象,对帮助学生进行二年级旧知识的复习巩固。在对老师的问卷调查(表1)中,有“三年级以学习新知识为主要任务,对旧知识会逐渐加深理解,不需要非常强调”一项的响应率和普及率分别达到了15.15%和35.71%,“学生基本上都能跟上,不需要进行大的改动”的响应率和普及率分别达到了12.12%和28.57%,拟合优度检验没有呈现显著性(chi=2.606,p=0.626>0.05),意味着各项的选择没有显著性差异,也即是选择改动和不改动的两类持平,由此可见,相当比例的老师忽视了对旧知识的重新巩固,这一问题值得重视。

4.现有作业设计基本满足应试要求,但缺乏长远考虑

英语学科的学习兼具听、说、读、写四种要求,而在应试教育中考察听与写的部分较多,对于如何说英语,什么场合说英语的教学较少。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小学英语的作业设计难免缺乏此类长远考虑,然而,学校不能忽略学生与家长的英语综合能力提升需求。绝大多数学生及家长认为,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在于能在不同场合下,用英语流利地交流,而目前传统的作业设计很难满足这一要求。在对家长的采访中,家长表示希望作业设计有所创新,更有实际应用能力,能让孩子真正学会用英语交流,比如用英语描述在户外活动的场景等,这样同时也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因此,这对课后作业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减负的基础上,既要保证基础知识的巩固学习,又要提高作业的应用实际能力。在目前作业的创新设计中,有的没有实际作用,反而把作业变得更复杂;有的不满足现实需求,与传统作业效果差别不大。作业的创新口号越喊越响,作业的创新数量越来越多,而真正可用的创新仍十分有限。

三、建议与对策

根据笔者的研究,将老师作为主体、学生和家长作为客体进行分类建议。老师制定教学计划、设计作业,学生则是接受教育的对象,来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同时,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育者,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具有重要影响力,家长与老师之间需要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并进行个性化教育。所以,以下将对于主体和客体两类做出建议指导:

1.对于小学教师:

(1)科学减轻负担,提高作业质量:“双减”政策依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明确规定了不同阶段中小学生的作业时长,严禁中小学生超负荷学习。根据表2拟合优度检验呈现出显著性(chi=22.519,p=0.001<0.05),其中“双减政策对于作业时间有所要求,希望作业是高效、有效的”的响应率和普及率明显较高,大部分教师认同只有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才能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机会,但“减负”不是一味的减少作业量,而应思考如何“质效双增”,建议布置分层化、弹性化与个性化,增强作业的综合性、趣味性和实践性;警惕日本“宽松教育”带来的后果,即“减轻作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让本就任务繁重的教师不断陷入教育创新的泥潭”。可以通过改部分传统笔头作业为实践性作业,降低难度,增强趣味活动部分,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在“提升孩子综合能力”的响应率和普及率显著最高,所以建议在英语作业中,融合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部分,以“玩”启思,可以结合课堂教育与作业,达到培养思考能力的综合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提高对“新三年级”衔接任务的重视:在前期展开教研活动做好充足准备,尤其是对于“双减”后的新三年级,要注意二年级时没有笔头作业带来的知识掌握程度的降低和课后有自我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要合理调节作业难度,实施分层教育,实现平缓的二三年级过渡期,由易到难;其次,要在作业中融合二年级的知识点,做到新课和复习同步进行,让英语学习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在新课中加深旧知识的理解,巩固英语学习的地基,以此可以达到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学习;然后要进行个性化的评价模式,减少机械式的题目练习,增加开放式的,能体现学生运用和日常积累的题目,来提供对于德智体美劳的个性化回馈,减轻成绩与学习成果的挂钩,注重过程性评价。

(3)提高英语课本知识和实用场景的结合:虽然小学英语知识较为基础简单,但作为一个语言类学科,只有“理论学习—应用实际—理论再学习”进行循环,才能获得更好的成果。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一味按照书本上死记硬背的知识进行课后学习,更应该加强学生运用其沟通交流、简单写作的能力,达到知识的输出,可以在课本的基础之上,融合知识点增加情景式的浸润分类。例如,在场景分类作业的In the zoo中,可以以进入动物园为顺序,涵盖特殊句式、形容词、名词、动词等等融合性知识学习和综合式能力培养。在英语出现日益频繁的今天,以及考虑到海纳百川的申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多多留意一些英语表达,自发地去搜寻一些单词,可以给学生带来成就感,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4)保持和学生、家长的密切沟通反馈:和学生之间,可以在作业上体现,可以在作业最后增添“完成时间”“学生自我评价”和“老师评价”部分,减少学习成果和成绩直接挂钩,增加个性化评价,以便优化作业形式和课堂教学,以符合学生综合发展的需要;和家长之间,可以从学校层面给家长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专家咨询、家访和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交流科学的课余时间管理经验,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2.对于学生和家长:

学生层面:

(1)应主动跟随老师教学,积极反馈:在适应二三年级衔接的过程中,要积极向老师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例如可以在作业本上写下自己完成这一章节的想法和心情,同时也可以和同学保持交流,跟随作业的设置,运用学习的英语知识进行讨论或者角色扮演,有学有乐。

家长层面:

(1)注意科学培育,不一味拔苗助长:小学学习作为打基础的阶段,不可望才过切,不“鸡娃”式教育,要基于学习的科学发展规律,在作业上不能只求难度而忘了实质基础性知识,适当提供正向的反馈,在新三年级的情况下,和孩子保持积极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顺利度过二三年级衔接,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相关教育讲座和交流,和任课老师进行交流反馈。

(2)适应“双减”教育,减轻焦虑情绪:在减负的大环境下,可以利用好孩子的课余时间,不只是单一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加课外实践活动,让孩子培养从生活中学习,再将知识运用进生活的能力,增强学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多元赋能,注重孩子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结语

学界已有不少学者对于双减后小学英语作业的创新改革做出了研究,然而对于双减后产生衔接问题的“新三年级”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由于二年级没有笔头作业的落实,三年级的作业在时间上设限,介于此种情况,承上启下的小学三年级教学须达到“质效双增”、高效高质,温故而知新,又同时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所以在这一新情况下英语作业的融合性优化设计迫在眉睫。

经过笔者的调研和访谈发现,尽管双减政策对作业和教学的影响受到老师、家长、学生的共同关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的作业部分仍存在可以改进的方面。笔者发现,作业量的控制更受到老师的关注,而作业的质量,包括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等往往被忽视,目前存在以下待改进之处:(1)双减政策后作业量基本得到控制,但作业整体质量有待提高(2)传统作业重于板块知识练习,但作业形式单一,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不高(3)传统作业满足三年级新知识的学习需求,但忽略了旧知识的复习巩固在(4)现有作业设计基本满足应试要求,但缺乏长远考虑。对此,笔者将老师作为主体、学生和家长作为客体进行分类建议:对于小学教师(1)科学减轻负担,提高作业质量(2)提高对“新三年级”衔接任务的重视(3)提高英语课本知识和实用场景的结合(4)保持和学生、家长的密切沟通反馈;对于学生和家长,对于学生应主动跟随老师教学,积极反馈,对于家长应注意科学培育,不一味拔苗助长;适应“双减”教育,减轻焦虑情绪。

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能够有利于创新小学低年级英语作业教学策略,为教师在创新作业设计方面提供新的思路,从而进行更多的研究探讨和对作业设计这一方面的思考,引发学校对于这一角度的关注和优化。

参考文献:

[1]王贺.“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J].语文新读写,2022,(09):64-66.

[2]苟文芳.“双减”后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新视角[J].语文新读写,2021,(12):64-66.

[3]汤叶子.小学低年级英语作业设计方案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23):57-58.

[4]苟福红.“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作业布置的探索实践[J].新课程,2022(37):214-215.

[5]朱亚文.落实“双减”政策 创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小学生(中旬刊),2022(10):82-84.

[6]李雯.“双减”背景下英语作业的新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22(33):60-61.

[7]张红芳.“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研究[J].甘肃教育,2022(10):54-56.

[8]王桥治.“零起点”教学:不仅仅是“减负”[J].人民教育,2018(09):68-69.

[9]康丽颖.促进儿童成长:课后服务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20(03):22-26.

[10]刘艳华.“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学科作业的改革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9):117-11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