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戏曲舞台艺术“道具”的制作与运用

杨玉华
  
扬帆媒体号
2023年12期
广东粤剧院 广东广州 510080

摘要:作为一门综合艺术表现形式,戏曲舞台艺术承载了众多工作者对经典文化的热忱。一场成功的戏曲舞台表演不仅融汇了表演者对艺术的独特阐释,更体现了灯光、音响、道具、化妆等一系列台后工作的整体质量。基于此,本文以戏曲舞台艺术道具为例,运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对道具的制作与运用策略进行了论述。首先,文章从道具制作要求以及手法两方面阐明了戏曲舞台艺术道具的制作策略;接着,论述了运用道具辅助表演者情感抒发、创设意境烘托戏曲氛围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戏曲;舞台艺术;道具制作与运用;策略分析

一、引言

伴随着现代艺术的迅速发展,戏曲舞台艺术水平得到了显著地提升,道具制作与运用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通常而言,舞台道具最根本的特征在于生活与艺术的真实性,这就要求工作者在“求真”“求巧”“求美”的原则上适当调整道具制作手段[1],使其在应用过程中更加符合戏曲舞台的特定艺术标准,从而真正发挥出道具独有的艺术价值,促进戏曲舞台艺术的长远发展。

二、戏曲舞台艺术道具的制作

(一)道具制作要求

1.巧妙制作,讲求实效

舞台道具追求的“巧”并非现实意义中的“小巧玲珑”,而是指制作道具时构思及方法的巧妙。为满足戏曲表演的道具要求,舞台中需要使用的道具种类丰富、样式奇特。这些道具虽然是仿照真实物品制作的,但在制造工艺以及选用材料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把戏曲道具制作得轻巧、耐用而又有质感非常的重要。例如,在制作戏曲中用于交易的金银锭、豪门贵女穿戴的金银首饰以及皇帝上场仪仗所需的金瓜钺斧等贵重道具时,为节省经济成本并高度还原实物,制作者通常会巧妙地选用性质类似的材料代替金属,或直接在道具的外表层镀金,从而保证道具在舞台上的观感,同时节约成本。

2.贴合实际,追求艺术

戏曲艺术植根于人民生活,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厚的精神文明,其本质在于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人民生活,从而展露出生活与艺术相互融合的魅力。而戏曲艺术的生活化特征正决定了舞台道具的真实性特点。因此,道具设计者必须要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掌握精湛的道具制作工艺,力求还原物品原貌,达到“求真”的制作要求。

3.特点鲜明,引人注目

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活化象征,舞台道具虽然充分体现了真实性特点,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依旧要以舞台的艺术性为重,即舞台道具必须要达到戏剧美的要求。这一特殊条件要求设计者在制作真实性道具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夸张处理,例如大胆运用色彩,突出道具在戏曲情节中的意义,使观众能够在视觉刺激下更加清晰地感知道具的存在和作用,从而服务于戏曲的情节发展与表演者的情感表达。

(二)道具创作手法

每一个剧目的道具创作,前提是通过熟读剧本内容及与导演作充分的沟通,梳理出剧中所需要的道具物资,再进行构思。道具是为剧情服务的,是为演员的表演服务的,作为舞台美术的一个组成部分,道具的样式形象要符合剧情,要遵从历史时代背景,要契合舞美设计的风格,而在舞台作为支点或辅助演员表演时又能恰到好处。如在粤剧《红头巾》一剧,是写关于广东三水的女人远赴新加坡做苦工赚钱养家建设家园的故事,舞美的风格写意而古朴,色调暗沉厚重,用了大量的黑色调,连舞台地毯都是黑色的。所以在道具上,包括舞台上的桌椅,演员挑的砖担等,都要符合那个时代的造型形象,且要用较古朴沉着的色调,而桌椅的底部都需要黑色由下而上的渐变过渡,使之与黑色的地毯更融合,与整个舞美风格色调更协调。

在道具创作的细节上,需要更加严谨的思量与巧妙的运用,思考每一件道具应该用什么材料,用什么制作方法,使得道具的造型更美观贴切,使得道具的质量更加轻便耐用,使得道具的使用更安全方便。如粤剧《谯国夫人》一剧中,写的是在南北朝时期巾帼英雄冼英作为俚族首领的一生事迹。剧中使用了大量的兵器,而在戏曲舞台上武打场面非常壮观,所以兵器的制作上要符合南北朝那时期的风格特征,而且要使用上足够安全轻便,所以我选择的多为藤木作材料,再加上EVA等软胶材料,这样兵器表面不会坚硬锋利,使得演员方便使用,又降低了风险,避免演员受伤。又如剧中的盾牌,我设计了青铜器质感的造型,用软胶雕刻制成,但软胶如何硬挺及抓手如何具有承受力呢?我在软胶内隐藏部位加入了粗铁线,并用软布带藏于抓手位连接在粗铁线上,这样的盾牌既轻便又牢固,在演员大量的表演动作中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在道具的创作中,非常琐碎而又具体,除了外形的设计外,每一件道具的具体落实怎样去制作呈现及应用到舞台上都非常的重要。

三、戏曲舞台艺术道具的运用

从古至今,道具在戏曲舞台表演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价值不仅在于充实舞台场景,配合戏曲表演,更在于体现戏曲表演中的美学文化与情感艺术。要想充分发挥不同道具的实际应用价值,工作者应根据戏曲表演以及舞台设计的要求,大胆创新道具运用方法,为戏曲表演创造良好的舞台环境。

(一)辅助情感抒发,塑造艺术形象

在人物情感丰富、矛盾冲突复杂的戏剧中,舞台呈现效果往往与道具的应用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3]。以粤剧《倩女幽魂》为例,女鬼聂小倩这一角色在人生中的悲惨遭遇是戏曲舞台表演中独具代表性的部分,她纯洁,幽怨,敢爱敢恨,为爱至死不渝的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手持无弦箜篌弹曲是她最典型的人物形象,在这个戏中,我设计的箜篌是一个浅紫花茎的造型,花纹镂雕,上缀饰物,精美轻便,此箜篌在戏中除了弹曲外,聂小倩与宁采臣有大量的舞蹈动作是通过箜篌完成的,包括有利用箜篌拉扯、旋转等动作,需要箜篌有足够的承重力,我在箜篌中加入弧形不锈钢管,并融入造型中。通过道具的作用,推动戏曲情节发展,促进表演者情绪的表达。

(二)烘托戏曲氛围,创造舞台意境

作为阅读文本的一种存在,戏曲艺术以具体可感的故事情节为依托,包括剧本情节、结构、关目、宫调等方面,同时有着复杂的艺术形式,饱含高尚的审美趣味、人格魅力以及源远流长的精神文明。但无论是哪一类艺术形式,都需要依靠营造戏曲意境、烘托氛围表达主旨,因此道具的价值便充分体现了出来。为促进戏曲艺术的世代传承与发扬,艺术工作者可以通过意境的营造提高戏曲的吸引力,进一步优化观众的舞台观感与体验。例如在粤剧《还金记》中,是讲述一位马夫因为帮助长征红军运输物资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在剧中有匹大黑马,叫“大黑青”,我们设计了一匹由两个演员穿着弹跳鞋扮演而成的大马,整马由前后两部分组合而成,由藤为骨架,加泡沫、软胶及绒布等制作,一匹马在舞台上活灵活现地与演员互动等进行表演,栩栩如生,让观众非常的惊艳,观众往往能与情景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更加投入地体会戏曲文化内涵,更有助于提高当代群众对戏曲舞台艺术的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戏曲舞台艺术在世界民族艺术之林中熠熠生辉,离不开舞台道具的合理运用。艺术工作者在道具的制作与应用过程中要秉持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以坚定的奉献精神服务于艺术传承与发展。当然,在艺术形式复杂多样的今天,艺术工作者更要注重道具制作的与时俱进,并追求运用方法的创新与拓展,为戏曲艺术的繁荣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玉雁.道具不可小觑的戏剧手段[J].大舞台,2010,79(2):112-121.

[2]胡品莹.肢体与物体的结合[M].舞蹈,2008,87(9): 102-104.

[3]罗鹰.戏剧舞台道具的特征[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2).275-27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