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企业需求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陈开屏
  
扬帆媒体号
2023年19期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化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化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具有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重要作用。因此职业院校必须立足企业发展需求,培养高质量化工专业人才。

关键词:职业教育;化工专业;企业需求;实践

化工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化工行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对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为满足新时代对化工行业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需主动适应产业升级与科技变革,开展基于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通过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质量管理等措施,为学生提供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调整专业设置,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

目前,我国化工行业发展迅速,行业需求不断扩大,对化工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培养更多的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应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可通过调研、分析和研究行业企业的用人岗位能力和要求,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和特点,调整专业设置,将相关专业与企业生产相对接,培养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人才。同时,职业院校还可以根据市场对化工类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增设与企业岗位直接相关的新专业和新方向。如职业院校可增设化学工艺、工业分析与检验、精细化工技术等专业;或是在现有化工类专业基础上,增设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等新兴专业。此外,职业院校还应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和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如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职业院校可开设新能源技术与应用专业或新能源技术应用等相关课程。

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

职业院校需根据企业需求,优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化工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水平。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化工专业与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是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职业院校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化工企业的生产环境,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水平。其次,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化工专业与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使其认识到实践操作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需要明确校内实训基地职责与管理制度,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还要制定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考核制度,通过规范的考核制度确保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中实践操作水平得到提高。此外,要根据化工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适当增加化工专业实践课程学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最后,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确保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中实践操作的安全性。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职业院校可以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校企双方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化工企业生产效率。

三、优化课程体系,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化工专业属于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专业,企业需求的化工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职业院校需根据企业对化工专业人才能力和素质要求,在深入分析和了解企业技术发展趋势、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建立起与企业实际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一是调整课程内容。结合化工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内容的重点及难点,精选或开发适应社会、行业需要的课程内容。二是改进教学方法。针对化工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特点,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活动,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师而言,需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以及教学技能;对学生而言,则需要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三是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方式,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等情况。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学生专业技能培训、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四、完善评价机制,构建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

化工行业具有产品更新换代快、生产工艺复杂、知识更新快等特点,对人才的培养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为提高化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职业院校需要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构建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第一,加强对化工企业实践过程的评价。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过程考核,发挥出学校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同时,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第二,建立符合化工行业特点的考核制度。化工行业具有特殊性,为了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化工企业工作需求,学校需要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设计不同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如化工生产岗位技能考核主要分为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两部分;职业院校可以采取“学中做、做中学”模式进行考核。第三,创新教学评价方式。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职业院校可将考试评价与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和专业建设评价相结合。在课程期末考试中加入平时成绩、实验操作、小组合作等方面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结束语:

职业院校要将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通过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等措施,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在新时代下,职业院校需顺应时代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化工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为我国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孙迎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制度设计研究--以化工职业教育为例[J].塑料工业,2023(8):162-162.

[2]杜晓春,孟博,刘丽丽.化工企业创新人才需求与高校创新培养机制改革[J].粘接,2019(10):153-15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