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浓缩沼液功能性水溶肥企业创立与管理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新时代背景下,各大高校要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核心问题,积极创新教育课程,搭建教育服务平台,并在教学改革方面与新时代教育理念相接轨,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浓缩沼液;功能性水溶肥;企业创立;管理
引言
为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改善大学生就业困难、就业率低的问题,在创新教育视域下,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思路的全方位深入研究。首先,明确创新教育视域的相关内容及定位,对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作出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维度培养大学生基础能力与专业能力、开创多样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完善创新创业指导体系、丰富实践培训教学环节,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帮助大学生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顺利完成就业。
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已成为教育、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展的重点。为了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全民化和规范化,国家各级教育系统要将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我国实情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发展观,让大学生意识到利用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未来创业,更需要了解创新创业教育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时代职责,促使他们在未来的创业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创新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包括六大环节,分别为体验营销方式、增强创业教育、感悟专业价值、提升综合水平、进行创业诊断及了解创业政策。这六大环节相辅相成,大学生通过对这些环节的学习,能够全面了解在未来发展中如何进行自我营销、共享营销,从而展现个人价值与优势,同时也能引导大学生深入挖掘自我发展目标,为后续的创业经营与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2创新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思路
2.1多维度培养大学生基础能力与专业能力
高校大学生无论是哪一个专业,想要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环境中顺利实现就业,获取自己满意的工作,均需要具备优秀的基础性就业能力与专业能力。基础能力与专业能力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保障。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时,应当在注重专业知识教育与培养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际能力、自主发展能力等作出全方位培养,帮助大学生朝着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方向发展,无形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其次,高校应当充分考虑专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整体功能,发挥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本位功能,包括个人本位功能与社会本位功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根据社会发展方向,开设专业课程内容教学,在教学中,融入专业最新的知识以及社会前沿发展信息,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现状,达到知识更新与社会发展同步的目的。高校在引导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当间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学或选修相应的课程,扩大自身知识面,提升综合素养,全方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奠定基础。
2.2对各类课程教育资源进行统筹规划
高校继续教育要想顺利改革,应当依托优质的课程资源。针对一些高校继续教育过程中双创教育课程资源比较匮乏的问题,教育管理者可从自建、改造、共享、吸引等四大角度着手进行完善。首先,梳理本校现有教师在学术创新或者科研创新中所取得的各类成果,借助优质渠道将其转化成实际课程资源,既凸显学生的专业特点,又能为学生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使课程建设更具本校发展特征。其次,高校继续教育中心可与普通高等教育建立互相融通机制,将各种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进行共享,让继续教育的学生也可同步获得更多课程资源,教育工作者也可将学生的创业基础课程与大学生KAB训练、SIYB创业培训互相结合,吸引更多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优势,避免资源闲置。再次,教育工作者要对现有课程资源进行删减和更新。针对社会已经淘汰的专业内容要及时删除,对于设置不科学、内容不完善、目标不明确的专业课程进行充分改造,时刻保持与时俱进。最后,积极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建立或引进先进教育平台,并融合其他高校共享平台上的所有课程资源,建立实时更新、及时共享的资源库。教师可自主登录下载,引导学生学习。例如,KAB教育、智慧树栏目等平台都可增加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2.3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内在条件,心理素质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求职状态与求职成功率。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也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之一。首先,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指导教师,建设心理咨询师资队伍,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当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遇到困难时,心理咨询指导教师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心理疏导,减轻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帮助其树立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定期开设就业心理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掌握一些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知识,能够及时调节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创新创业中出现的各种机遇与挑战。
2.4重视建立双创课程体系
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应当首先重视课程体系的创新,所有课程内容均要以立足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培养为主,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适当融入创新创业课程,这样可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需求。一些高校继续教育中心通过探索构建“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的综合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必修课重点为每一位成人学员分享最新的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理论内容,让学员了解何为创新意识、如何进行创业沟通等,帮助学生夯实基础能力。选修课主要针对具备创业经验或拥有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学生,主要为学生讲解企业如何运营、市场营销策略、市场调研开展或企业法务内容,让学生了解如何管理企业。实践课顾名思义是指为学生搭建更多实践平台,使学生可获得真实创业感受。继续教育中心可通过组织师生进行创业训练、参与创业大讲堂、构建一对一导师指导制度等,让学生接触到最鲜活的创业案例,孵化更多创业项目。
结语
继续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有力补充,应当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理念,始终坚持面向社会,积极贯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核心精神,致力于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为此,高校继续教育中心从管理者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均要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渗透的重要意义,并从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环境、保障体系等角度入手,做好改革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福胜.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义、路向与突破[J].成人教育,2022(12):1-7.
[2]徐作锋.转型与重构: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路径研究[J].成人教育,2022(4):16-21.
[3]许日华.转入善治:高校继续教育迈向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议题[J].职教论坛,2022(1):112-120.
[4]郑明娜.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评《高校继续教育变革与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21(10):122.
[5]孙培东,王晨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8(23):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