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精细化导向的成都市“微网实格”治理研究

宋新建
  
扬帆媒体号
2023年21期
成都工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成都 611730

摘要:有效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既是时代之需,亦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之要。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成都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新思路,“微网实格”作为基层治理的一项创新模式,在提升基层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该模式在主体协同、网格建设和机制健全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夯实“微网实格”基础,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成都篇章贡献社治力量。

关键字:精细化;微网实格;治理

21世纪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治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传统的宏观治理模式已经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城市问题,急需转向更为精细化的治理模式[1]。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微网实格”成为了城市治理和社会管理领域的重要概念。“微网实格”是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将城市的各个组织、机构和个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化的社会治理体系。在具体操作上,“微网实格”将城市划分为大小相对均匀的网格单元,通过建立起从市到街道、社区覆盖的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实现问题精准识别和快速响应。其具有管理精细化、高效协同、责任到人的模式特点,旨在通过打破传统行政区划限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城市管理的精准性和效率度的模式目标。

作为一座人口超 2100万的超大城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成都市正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引领,以智慧蓉城建设为牵引,以城市更新为途径,变革城市治理模式、重构治理体系、重塑治理方式、升级治理能力,积极探索并实施了“微网实格”治理模式。成都市“微网实格”治理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城市管理手段,通过对城市内各类设施和对象进行精细化管理和监控,以强化责任落实,提高治理效能,进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一、成都市“微网实格”治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成都市充分发挥“微网实格”治理作用,使得城市治理高效便捷。“微网实格”治理模式受到中央政法委、国家联防联控机制肯定,成都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机制走向全国。这种模式适应市民生活需求,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营建幸福美好公园社区,聚焦建设社区共同体,“微网实格”赋能“大城善治”。深入研究“微网实格”模式不仅有助于理解其在成都市的实施效果,而且对于其他城市借鉴和推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微网格管理模式能够将城市划分为较小的管理单元,使得管理者更加了解和掌握每个微网格的具体情况,能够更快地响应和解决问题,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成都市“微网实格”治理模式的实施,使得城市内各类设施和对象能够实现实时监控和精细化管理,从而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依靠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组建智慧蓉城市域物联感知中心,旨在支撑城市泛在感知,增强城市运行监测能力,提高事件发现、处置、预测效率,构建重点应用场景,做好智慧城市建设。目前成都市物联感知平台已接入 2310 万个感知设备,覆盖交通、通信、燃气等行业领域,为城市运行管理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撑,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未来智慧生活、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更多场景将应用于成都这座新型智慧城市,城市会更具韧性、绿色、宜人、安全。

(二)优化公共服务

微网格管理模式能够根据每个微网格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公共服务。微网实格模式将城市划分为小区,使得社区服务更加精细化。近年来成都市构建起“3+1”“微网实格”治理体系,即社区总网格(3千余个)、一般网格(1.4万余个)、微网格(12.4万余个)和专属网格(1万余个),初步实现网格治理全覆盖。[2]根据成都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微网格长(员)队伍管理的实施办法》和《成都市微网格员积分管理试行办法》,配备网格员 14.7万人,其中微网格员 13.3万人、专职网格员 1.48万人。网格员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提供更精准、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成都将家庭医生与网格员相融合,将矛盾调解员与网格员相融合,将心理辅导与网格员相融合,让网格触角真正延伸到居民身边,凸显“微网实格”社会治理体系和机制的生动实效。

(三)提高市民幸福感

“微网实格”通过提升市民参与度来改善市民生活水平,进而提升市民幸福感。微网实格模式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每个小区的网格员与居民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联系机制。居民可以通过与网格员的交流反映问题和意见,参与社区治理,增加了治理的透明度和民众的参与度。通过增加市民的参与度,让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可以更好地了解社区的需求和问题,提供更加贴近居民需求的服务。在1.43 万平方公里的蓉城大地改造老旧小区 1202 个、惠及居民 10.7 万户,91 个片区得到更新。老小区开展电梯加装和地下管线铺设,实施水电气、外立面、小区绿化、文化设施等方面的更新改造,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高。

(四)加强社会治理

微网格管理模式能够加强社会治理,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微网实格”的“实格”,就是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各项服务实实在在地带到群众身边。依托“微网实格”,成都加快推进“微网实格”社会治理平台建设,开展普法宣传,进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小区院落、楼栋单元接入网格,排查报告各类矛盾纠纷和发现治安隐患达13.2 万余条,在多轮燃气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中上报违规使用燃气安全隐患1.2 万余条。开展隐患排查并督导及时整改对于防范各类风险、守牢安全底线起着细“治”入“微”的作用。

二、成都市“微网实格”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成都市“微网实格”治理工作仍处于初创发展阶段,尽管成都市“微网实格”治理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对照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需要在不断优化完善中解决。

(一)治理主体协同问题

“微网实格”治理体系是典型的多元参与治理模式。近年来,成都市各级党组织结合网格功能、党员分布,构建起“村(社区)党委——一般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专属网格党组织”的“3+1”党组织体系,建成网格党组织(党小组)6.4 万个,选派 1.5 万名党员管理服务无党员的网格。这强化了党建引领,增强了党组织在网格的凝聚力、战斗力。但成都市网格内的党组织尚未完全实现深度融合、互相支撑,引领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联系服务群众还不够深入。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等治理主体在责任落实的有效性和协同机制的完善性方面存在短板。

(二)网格问题

随着成都市步入超大城市行列,城市治理彰显的各类问题越来越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等新特征,网格作为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化解矛盾的“减压阀”,其作用越发重要。当前做好网格赋能保障工作极其重要。一是网格规范问题。成都市还存在部分网格划分不够精准,一般网格与小区院落、小区党组织边界不匹配不清晰的情况,同时面临着专属网格主体责任发挥不充分,个别部门对专属网格建设的认识不够等问题。二是“网格”工作运行问题。现在群众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提出了挑战,要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社区工作人员必须要做更深入、更精准的工作。[3]

(三)机制不完善问题

首先,成都市“微网实格”治理模式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以确保治理的公正性和合法性。目前,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能。

其次,加强网格队伍建设是“微网实格”治理工作的重要人力保障,如何在队伍的数量、质量、稳定性以及激励保障机制等重要因素上发力,关乎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满盘棋”工作成败。当前成都市存在微网格员队伍稳定性不足、部分微网格员履职能力欠缺、基层治理网格力量发挥不够和激励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三、 提升“微网实格”精细化治理的路径探索

社区是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场所,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基层治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成都幸福美好公园城市共建共享。完善精细化服务、网格化管理的基层治理平台是成都社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

社区作为整个社会的细胞,党建工作开展的如何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成都市做好社区党建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突出政治引领,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以加强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

首先,加强党建赋能引领。成都目前建成一般网格、微网格党组织 6.4 万个,各级党组织以体系构建、网格融合、队伍培养、群众服务、促进发展等举措为抓手,以网格党组织政治建设和网格党建为指导,健全网格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推行资源、队伍、问题“三张清单”制度,推动网格内党、政、人、财、物从“各行其事”转变为“共建共享”[4]。

其次,加快实现党组织“有效覆盖”。不断优化网格党组织设置,理顺网格党组织与基层治理体系、物业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党组织的协作关系,厘清各类主体职责边界,建立联建共建、互联互动机制,确保“微网实格”治理体系在小区治理、社区治理中顺畅运行,推动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建立网格党组织成员包联微网格、微网格党员联系户、党员责任区等制度,推动小区党群服务站与网格服务站、小区邻里互助中心有机融合,满足居民多样化服务需求。

(二)“微网实格”做深做实

首先,优化网格设置。为了精细化服务,确保网格全覆盖、无盲区,应指导街道在充分考虑城乡人口密度、服务管理要素等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地理区位、发展态势等实际情况,以网格力量3小时内完成工作任务为基本考量,重点解决网格边界不科学、不合理等问题,动态调整一般网格、微网格、专属网格,以适应城市发展和社会治理需求。按照“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重点加强专属网格管理,精准分类管理服务,压实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强化网格主体责任,并完善属地社区和专属网格行业部门的评价制度,畅通专属网格和社区信息交流渠道[5]。

其次,加强赋能保障。一是强化网格赋能提效。在有多元力量加入的同时,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支援社区、下沉一般网格,推动部门执法力量、驻

区单位干部、应急、物业人员及居民自治骨干、新就业群体等力量下沉一般网格,激励引导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业人才加入网格,多元共建,共同推动“微网实格”工作在基层走深走实。二是加强智慧赋能。要想实现民呼通道畅通、感知响应高效的网格运行效果,就必须借助智慧系统,通过 AI 技术实时分析网格微信群群聊数据,进行高效监测溯源和智能评估,构建专业化、集约化的运营支持体系,打造优质高效的“微网实格”社会治理平台。[6]同时,鼓励采购专业化、集约化的智慧应用运营服务。社区通过科技手段和运营支撑激活社区的居民、数据、文化等资产,秉持“用服务做牵引、以治理促发展”的理念,构建自我造血能力,激发社区各方主体参与积极性,实现多元协同有机治理。

(三)完善机制建设

首先,成都市应加强对“微网实格”治理模式的监管,加强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保障和监管机制的建设,加强对数据采集、使用和管理的监督,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和效能。成都市应推动“微网实格”治理模式的持续发展和应用,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和服务,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环境,为成都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同时,成都市还应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微网实格”治理模式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7]

其次,建立网格员权益保障与激励机制。优化网格员的薪酬待遇体系,整合部门的资金、资源、队伍等要素,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探索为网格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方式,保障工作开展的持续性。同时,优化激励评价机制,拓展网格员激励方式。做好网格员业务培训,将优秀专职网格员纳入基层后备力量进行培养,打通入职、晋升通道,进一步完善网格员选聘、保障、考核、进退、人才储备等机制,配强网格队伍,让“微服务”落到实处,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四、结语

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成都市“微网实格”治理是当前城市治理的重要方向。围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需进一步引入多元力量,整合各类资源,汇聚“微力量”,有效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不断走向深入。

参考文献:

[1] 金祎.中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若干关系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6):69-75.

[2] 成都市政协办公厅.汇智聚力写好时代发展“必答题” 助力提升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N].四川政协报,2023-10-26.

[3] 李霞.“微网实格”如何赋能“大城善治”[N].成都日报,2023-10-17.

[4] 陈海燕.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实践路径[J].党政论坛,2023(6):46-50.

[5] 白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 创造人民幸福美好生活[N].成都日报,2023-3-10.

[6] 李霞.超大城市治理细“治”入“微”[N].成都日报,2023-4-14.

[7] 杨永朗.智慧社区服务标准体系促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3(19):58-61+69.

基金项目:

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特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基地项目“精细化导向的成都市“微网实格”治理研究”(TD2023Z17)

作者简介:

宋新建(1988-),男,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系电话:13880530376,邮箱:996712078@qq.com.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中信大道二段1号成都工业学院。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