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分析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特点及综合护理措施

李淑云
  
扬帆媒体号
2023年21期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省南通市 226001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目的 分析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特点及综合护理措施。方法 筛选本院2023年1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共150例,均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统计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分析其特点,提出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15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开展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出现不耐受的有38例。这38例患者发生不耐受的时间在各个时间点均有分布,多在96h内,其临床表现主要以腹泻为主,其次为反流,还包括胃潴留及呕吐,占比较低。结论 针对肠内营养支持不耐受的重症脑卒中患者,开展临床特点分析,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利于保证患者得到充分的营养支持,尽早康复。

【关键词】 重症脑卒中;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特点;综合护理

重度中风患者常常表现为意识不清、进食困难、营养严重缺乏,并伴随脱水、高钠和血液渗透压升高等症状。针对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早期干预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然而,约有50%-80%的危重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时会出现反流、呕吐、腹胀、腹泻和便秘等症状,这不仅导致患者的营养支持不良,还增加了肺部感染的风险。本次研究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特点进行分析,给予综合护理措施,目的是提升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本院2023年1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重症脑卒中患者共150例。男98例,女52例,年龄46-83岁,平均(60.8±4.6)岁。

1.2 方法

对150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观察。统计其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比例,并分析其特点。特点分析中,主要分析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

1.3 观察指标

分析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特点。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2.0软件对比数据。(x±s)为计量方式,检验值为t;n(%)为计数方式,以X2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15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开展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出现不耐受的有38例。这38例患者发生不耐受的时间在各个时间点均有分布,多在96h内,其临床表现主要以腹泻为主,其次为反流,还包括胃潴留及呕吐,占比较低。见表1。

3 讨论

肠内营养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主要方式,与肠外营养相比,它具有保护肠粘膜屏障、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势。然而,在肠内营养喂养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不耐受问题,导致医护人员暂停或降低治疗。此外,肠内营养不耐受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住院时间较长、肺炎发生率之间存在联系。因此,我们需要全面了解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原因,并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降低不耐受的风险[1]。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不耐受在96h内的各时间段内均为多发,且以腹泻、反流为主要表现。针对这一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将综合护理应用在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期间,预防不耐受情况发生。(1)进行常规评估,同时关注患者的饮食习惯和食物不耐受情况。采用洼田饮水实验评价患者的吞咽能力,对于3级及以上的患者,应采取管饲方式。(2)根据个体化需求进行输注方式选择。对于高危患者、镇静患者以及存在胃潴留问题的患者,应采用管泵连续输入肠道营养液,以降低胃潴留、反流、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开始时,肠道营养液的浓度和总量应逐步增大,浓度从8%-10%逐步提高至20%/25%;容量从500 ml/天逐步增加至2000-2500 ml/天。同时,需要调整营养液输入速率,初始速率为20 ml/小时,根据耐受情况逐步增加至80-100 ml/小时。每24小时更换一次输液营养管,并在连接处进行消毒。(3)确立鼻饲过程的行为规范。在进行鼻饲前,负责护士应先清洗双手,清洁专用水杯并更换鼻饲注射器。进行鼻饲前,要回抽胃液以确认胃管位置。同时,根据患者情况,在鼻饲(输注营养液)前20到30分钟,进行翻身、拍背、吸痰和清理呼吸道等操作,以降低喂养过程中因呼吸问题引起的恶心和呕吐。床头角度应调整为30度到45度[2]。在进行鼻喂时,要注意营养液的温度、数量和注入速度。观察患者的忍受能力,并监测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为防止鼻胃管中的残留物,需用30毫升的温开水进行清洗。(4)加强体位管理。提高护士和看护人员对患者鼻喂食姿势的认识,确保正确的鼻喂食姿势。鼻喂结束后,可保持正确体位3到60分钟,避免因体位过低引起的食物倒流和误吸,以免导致窒息。(5)早期识别营养不耐受。在进行肠道营养时,要准确记录进食、排泄、流入量和流出量的平衡情况,注意脉搏、血压、皮肤弹性和饥渴等变化,并定期监测血液常规和凝血酶原时间。早期进行血糖、肌酐、尿素氮和电解质测定时,每两天进行一次,之后每周进行一次。在静脉输液期间,定时检测患者的胃液情况[3]。

综上,重症脑卒中患者采取肠内营养不耐受时,进行发生特点分析,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保证营养支持继续开展,为患者尽早康复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刘佳欣,朱艳华,程培霞,邹琳,杨丽娟. 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验证[J]. 护士进修杂志,2023,38(12):1069-1073+1102.

[2]梁建爱,吴玉珊,谢巧玉.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9):163-165.

[3]孙晓岚,李占肖,于晓雯,柴会荣. 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风险的预警模型构建与评估[J]. 实用老年医学,2022,36(9):942-94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