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2023年湖南省历史高考选择题史料实证素养考查分析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纵观2023年湖南省高考历史选择题,充分体现了高考对于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考查目标。基于2023年湖南省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教学导向功能,教师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史料的运用,史料的选取务必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史料要真实可信,并且在问题的设置方面要巧设,充分体现史料的地位。
关键字:2023年湖南省历史高考选择题 史料实证素养考查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史料实证素养考查的例题分析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1]。2023年湖南省高考历史选择题在史料形式方面,体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其中既包括出土文物史料、历史图片史料,也包含历史表格数据史料等;在史料的来源方面,则表现出广泛性的特征,既有官修史书、政府文件、也有个人著作和文学作品等。兹举两例如下:
1、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 )
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
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史料取自于湖南省考古遗址,属于第一手史料,史料价值高,且史料兼具湖南本土化特征,能够强化湖南考生地方文化自豪感。考生通过分析史料并结合所学,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为B项。在解题过程中,考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考古史料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价值,强化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料实证素养。
10.下图为新华社记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拍摄的一张珍贵照片—实行包产到户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带头人严宏昌在村里第一个买了拖拉机。这张照片( )
A. 体现了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成效
B. 反映了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实现
C. 释放了农村政策延续性的信号
D. 见证了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成
本题的史料类型为历史照片,通过与选择题第一题的考古文物史料相比,考生能够认识到伴随着时代发展,史料类型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考生通过分析历史照片,能够直观的认识到“包产到户”给民众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民众的幸福感受,从而在此过程中认识到时代的巨变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核心理念。通过分析此题,考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得到了培育,家国情怀也实现了升华。
二、高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策略
史料是历史学习与研究得以展开的基础,也是历史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最根本的特性之一,对于史料的收集、鉴别以及建立在诸多史料基础之上客观科学的历史解释则直接体现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的核心能力[2]。结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的具体要求以及高考考题的命题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对于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并要落实到实际中去,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则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史料须精选且真实
“借鉴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接受历史教育就是要设身处地的将自己投身到相关的历史剧中,去经历、检视、品味历史事件中的芸芸众生[3]。”置身于历史场景,首要前提是塑造客观的历史情境,这就必须要依托相关的史料,且史料是精选出来的,要具有典型性。关于史料的分类剪伯赞先生曾经说过:“何止‘六经、诸子为史’‘诗集、文集、词选、曲录、传奇、小说亦史’,乃至政府档案、私人信札、碑铭、墓志、道书、佛典、契约账簿、杂志报纸、传单广告以及一切文字的纪录,都是史料[4]。”所精选的史料,从特征而言应当能代表其所处的时代,具有可靠性或时间持续性、或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力,如外国租界代表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从类型而言,应当具有多样性,不仅仅局限考古文物,也可以是历史数据、历史照片、漫画等。在史料选择方面,所选取的史料一定要真实可靠,不能为了验证某一观点或历史结论而自己编造史料,这也是对于历史学科最基本的尊重,同时在使用史料之时,教师最好表明史料的出处或者来源,让学生一目了然的认识到所面对的史料是有据可循的,从而增强学生对于史料的信服度与重视度。
2、史料要服务于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史料一定要以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中心,并且应该是注重教学目标中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方面,尤其不能将史料当成是拓展知识层面的工具,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充实知识储备不应该是高中运用史料的归宿。对于知识点,高中教材之上已经颇为饱和,如果再补充过多的知识点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不能发挥高中阶段运用史料的最大意义,颇有本末倒置之嫌。
3、合理设计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史料教学法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必须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合理性。通过设计问题网络、制作知识链条等方式,扩大学生已掌握知识与未掌握知识之间的空间,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习惯的养成,从而推动学生学习的进一步延续,自主的构建知识体系与学习能力的迁移[5]。遍检2023年湖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的设问用语,选择题方面发现了大量诸如“据此可知”、“材料表明”、“材料数据表明”等词语,因此根据高考试题设问方式以及考察趋势的变化,教师在史料教学过程中需斟酌设问语,要侧重于考察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或者是教材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同时在设问之时,问题一定要指向明确,不能用一些模棱两可的概念或者词语,务必严谨有效。
除此之外,史料实证还要注重搜集史料,辨析史料、运用史料的方法。史料证据意识包括“知道证据在历史论证中的价值;运用思辨方式,判断史料得以作为证据的适当性;懂得根据主题,自行进行史料的搜集工作[6]。”同时在教学中还可以穿插“如何解读史料”“如何证实历史结论,或证伪历史结论”的方法教学,这样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素养也是极有价值的。
史料实证素养如今已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向,在此形势之下,教师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相关理念的渗透,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根据不同的学情灵活调整所挑选的史料,更不能为了刻意堆砌史料,否则就会失去其本来的面目与意义。
参考文献:
[1]蒋莉萍.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高三专题复习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15.
[2] 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07.
[3] 李传印.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20.
[4] 翦伯赞.史料与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15.
[5] 王天蓉,徐谊.有效学习设计—问题化、图示化、信息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50.
[6] 陈志刚,陈彦均.历史学科素养内容结构建构的方向[J].历史教学,2016(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