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书院制育人模式构建与思考

——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书院探索为例

范鹰 李子晗
  
扬帆媒体号
2023年13期
1身份证号 520102198301218115 2身份证号 370303199507281746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大类招生已成为高校招生的一种普遍现象。书院制承载了大类招生模式下开展育人工作的重要功能,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构建适应大类招生的高校书院制育人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了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书院制育人模式的作用、特点出发,探讨其在大类招生背景下的模式构建与工作展望。

关键词:大类招生 书院制 育人模式

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江、上海首批启动高考文、理不分科的改革举措,推动了高等学校招生由“学院-专业”模式向跨学院的大类招生专业模式转变。2017年,首批综合改革考生参加高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面推进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模式改革,实体化建设“北航学院”,在前期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开启了书院制育人探索与实践。

一、大类招生背景下书院制育人模式的理论探讨

(一)书院制是大类招生背景下学生教育服务管理的有益尝试

在大类招生背景下,学生的专业属性在教育管理权责划分中的边界感明显减弱,书院制育人改变了完全由专业学院承担主要责任的育人模式,以整合全校优势资源统筹协调的方式,推动了从“管理-教育-服务”到“教育-服务-管理”的育人模式创新。有学者统计,截至2022年12月,全国共有122所高校成立了394所书院[1]。书院制育人模式突出了教育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核心位置,是大类招生、大类培养背景下学生教育服务管理的有益尝试。

(二)书院制是大类招生背景下丰富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力补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指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培养出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然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大类招生背景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补充,成为高校落实“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了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在新时代大学生精神底色中的有机融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书院制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中,凝练形成了“学生为本,通专融合,创新协同,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紧密围绕学校领军领导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推动了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书院制是大类招生背景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地吸收”。在大类招生背景下,相较于传统的显性教育方式,书院制育人模式突出了学生社区的重要作用,成为了以隐性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书院制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中,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引领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压到学生中间,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五位一体”书院制育人模式构建

(一)思想引领是书院制育人的根本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书院制育人探索中,将重大事件和活动转化为思政教育的生动课堂,实现思与行统一。各书院结合自身文化特点,传承学校“空天报国”精神,形成具有书院文化特色的育人体系。持续挖掘林士谔、陆士嘉、屠守锷、冯如等爱国奋斗故事,排演《百年守锷》《腾飞》《永恒》大师剧,构建书院文化精神内核,引领学生领会航空航天人“空天报国”的爱国主义伟大精神和科技强国使命担当。同时,优化创新基层党支部设置,设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以学习日、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党建工作坊为载体,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空天报国”情怀。

(二)导师制度是书院制育人的基础

导师是书院育人队伍的中坚力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导师制工作精准落地,实现师与生共赢。形成“五类”导师、“引导、辅导、指导、潜导、教导、疏导”六导模式,上线导学活动管理系统,从“选、培、用、评”四个方面全链条规范导师工作,五年聘任2688名导师,师生比达1:6.5,拥有副高以上职称超过70%。导师在引导大一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实现学生综合特质的全面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真正实现“导师真指导,学生真受益”。

(三)通识教育是书院制育人的关键

通识教育的重点在于人的教育,重点在于思想成长、行为塑造、人格养成和实践磨炼[2]。如果说专业院系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和学术发展的“第一课堂”,那么书院更注重学生的价值塑造和人格养成的“第二课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过打造具有北航特色的书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与通识教育体系,实现博与专融合。积极探索基于全校资源协同的“书院+专业学院”双阵地美育普及教育育人机制,建设美育、劳育等通识课程23门,开展各类博雅活动近1272场,邀请35院士,覆盖学生约262705人次。

(四)学业支持是书院制育人的重点

学业支持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直接影响大类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过建立教师教学与学生管理联动机制,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大类人才,实现教与学互动。通过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学实施三支队伍紧密协同,交互反馈,形成合力,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果。围绕学生学业需求,各书院建立学业支持中心,持续优化完善支持体系,开展“全覆盖、个性化、全过程”的学业支持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业水平,累计开展学业支持活动4379次,学生参与学业支持活动达43万余人次。实施学业预警机制,推动学业“关口前移”,构建帮扶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帮扶工作,做到因材施教,精准施策。

(五)社区建设是书院制育人的支撑

社区是书院文化育人的载体,书院制是高校对学生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融合的新途径,全员育人的理念在书院制建设下得到充分体现[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过打造集书院文化、智慧社区为一体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实现显与隐结合。建立连接广大师生、汇聚多方资源的社区管理服务模式,辅导员全时入住,思政教师、学业导师等定期入驻,形成书院轮值、提案大赛等学生自主管理机制。依托社区空间,开展学业支持、导学、思政等各类育人活动,将社区打造成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第三课堂,累计开展社区活动达1.1万余次,约10万人次学生参与院长有约、兴趣部落、宿舍文化等主题社区活动。

三、书院制育人难点与工作展望

(一)进一步强化双院协同平台建设

在书院制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中,“学院-书院”双院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是提升书院制育人实效的关键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过推进学院书院顶层协调机制、教学教务协调机制、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协调机制建设,有效加强了学院书院的协同联动。但是,在学院书院协同高质量开展专业认知教育、大类培养与专业培养的衔接协调机制等问题上,仍有持续探索的空间。

在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的“深水区”,要进一步强化“学院-书院”双院协同平台建设,在导师配比、专业宣讲安排、建设双院交流机制等方面不断探索优化,开展科技实践平台共建、科创团队指导和科创项目培育,常态化组织院长论坛、优秀师生座谈、主题沙龙等丰富多样的专业教育活动,强化专业认知教育的系统性。

(二)进一步丰富书院育人队伍建设

在北航书院制育人实践中,锤炼出了一支学院领导扎根一线、执行团队具体实施、任课教师抓稳课堂、班主任导师梦拓协同配合的育人队伍,汇聚了学校全员育人的核心力量,为书院制育人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全员育人队伍中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的协同配合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下一步,要进一步丰富书院育人队伍建设,拓展校内外优势资源,邀请院士大家、行业总师、学院院长、青年骨干、优秀学生全方位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指导;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平台,开展好名师大家进社区、思政教师进社区、学业支持进社区等一系列书院制育人活动,有效发挥书院育人队伍的优势力量。

(三)进一步健全通识教育体系建设

通识教育旨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拥有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的复合型人才[4]。在北航通识教育的探索中,围绕“学生是财富、课程是资源”的理念,打造了《本科生学业规划》《大学生通用学习能力》《大国领袖》《航空航天科技与工程通识》等一系列高质量通识课程,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科交叉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但是,学生通识教育的系统性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

书院制育人工作要进一步健全通识教育体系建设,强化书院品牌活动共享,鼓励学生走出书院,跨界融合。结合书院育人工作特点,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加强精品美育劳育课程建设、精品志愿服务项目建设,营造科技创新实践氛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打造具有书院特色的育人品牌。

参考文献:

[1]刘毳,张亚群.高校书院制改革的特征、问题与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2023,(04):99-106.

[2]董卓宁,齐建立.“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现代书院个性化教育研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6(06):95-98.

[3]方蕾,耿宝群.高校书院社区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北京理工大学精工书院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21(02):66-69.

[4]王传伟,李庭燎,刘海燕.书院制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4):81-83.DOI:10.19865/j.cnki.xxdj.2021.24.027.

*本文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改项目“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北航大类培养‘双聘教师’工作机制研究”及“北航学院书院制育人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范鹰(1983.1-),男,贵州贵阳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李子晗(1995.7-),女,山东淄博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