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的驱动场景设计要素例析

朱明琦
  
扬帆媒体号
2023年13期
丰顺中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本文着重论述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驱动环节中的交际场景设计,明确产出场景的四要素——话题、目的、身份和场合,并以英文原版书MISCHIEF-MAKERS作为例子,进一步阐明如何在进行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设计出具有交际真实性的产出场景。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驱动环节;场景设计

1.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另外,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通常被认为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补充,因此越来越多的一线英语教师开始对整本书阅读进行研究、应用与实践。然而,通过观察与研究,发现大部分高中英语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过于关注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讲授,过多进行输入而无法有效产出,忽视语篇的整体建构,缺少情境驱动(王晓晖,2023),最终造成产出和阅读相脱离。

2.理论基础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文秋芳教授提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旨在解决我国教学过程中“学用分离”的现象。该理论抓住了中国英语课堂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教师主导作用(文秋芳,2017)。具体来说,POA的教学流程包括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环节。经过整理、研究发现,学术界关于驱动环节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且不够深入(文秋芳、孙曙光,2020)。由于篇幅有限,本文的研究重心落在“驱动”环节。

“驱动”又包括3个环节:1)教师呈现交际场景;2)学生尝试产出;3)教师说明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文秋芳,2015)。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POA将产出的“驱动”置于新单元的开头,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尝试完成产出任务而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产出的意愿(文秋芳,2018)。可见,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产出的欲望,整体建构故事情节,拓展学生思维深度。

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驱动中的第一个环节,即“教师呈现交际场景”,这也是POA最具创意的部分。该环节试图在新单元学习之前,就明确向学生呈现他们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可能碰到的交际场景和讨论的话题。这些场景学生虽未经历过,但他们能够真实感受到这些场景存在的“可能性”,以及在这些场景中所要讨论的话题对其认知的挑战性(文秋芳,2015)。

3.基于POA的英语整本书阅读驱动场景设计要素例析

3.1 场景要素

交际真实性是场景(scenario)设计的基本要求。在实践POA初期,有些教师并不清楚什么是交际真实性(文秋芳、孙曙光2020)。具体而言,场景包括四个要素:话题、目的、身份和场合(见表1)。这四个要素既有明显区别,又密切相关。如果场景要素不完整,其交际真实性就不能充分体现。

3.2英语整本书阅读驱动场景设计要素例析

笔者将以MISCHIEF-MAKERS(《捣蛋鬼》)作为例子,进行英语整本书阅读驱动场景设计要素例析,以此探究产出导向法下如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设计出合理有效的驱动场景。该本英文原版书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进行出版,由王蔷、Michael Morpurgo主编,Tony Bradman改写,Steve Horrocks绘图以及徐灵瑶进行翻译,隶属于丽声指南针英语名著分级读物初中版第三级。

该本英文原版书主要由三个小故事组成,分别为Till Owlglass and the Painting(《蒂尔·奥格拉斯和画作》)、Anansi and the Antelope Baby(《阿南西和羚羊宝宝》)以及Brer Rabbit and the Well(《兔子大哥和水井》)。三个故事的共性在于人物角色的身份和设定是一致的,即三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人尽皆知的捣蛋鬼,平时喜欢捉弄他人;而三个故事的差异在于故事情节的走向不一样。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Till在捉弄完公爵后成功逃之夭夭的故事;第二个故事讲述的是蜘蛛Anansi由于在森林火灾中获得羚羊的帮忙,为答谢羚羊的救命之恩,Anansi在羚羊及其宝宝遭到猎人追捕时,利用聪明才智成功帮助羚羊母子脱困;最后一个故事讲述的是兔子大哥在落入水井后急中生智,哄骗狐狸大哥下井以此来帮助自己脱困。

这本书的主题语境为“人与自我”下的“认识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以及“人与社会”下的“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笔者的教授对象为某县城高一年级的重点班的学生,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在进行该本英文原版书阅读教学前,笔者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在完成整本书的学习后,学生能够用英语:1)分析身边调皮捣蛋的同学的共性和优点;2)分析身边调皮捣蛋的同学的个性差异和以及探讨捉弄带来的不好的影响有哪些;3)以对话的方式对身边喜欢捣蛋的同学进行劝说和提出建议。笔者准备了如下两个场景,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个产出任务极有可能在未来发生。

笔者首先和学生分享了自己在高中读书期间的亲身经历,即笔者班上也有一位像蒂尔和兔子大哥这样的捣蛋鬼,且他的捣蛋行为使得大家很烦恼。从而引出第一个驱动场景:在读大学期间,你偶然获得了一次国外留学的机会,并在留学过程中与班上的一位捣蛋鬼成为了好朋友。而你的好朋友也因为经常捉弄别人而遭到老师批评,之后他来找你诉苦,此时你会和他开展怎样的对话?

第一个场景中包含了话题、目的、身份和场合四个要素。话题是针对朋友喜欢捣蛋的行为开展对话,属于日常生活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目的是劝说;身份是一名中国大学生,同时也是听者的好朋友,听众是自己在国外留学的同学,也是自己的好朋友;场合有可能是在学校,也有可能是在放学路上或者家中,属于非正式场合。

笔者设计的第二个场景如上:最近你就读的高中学校开展了一项中美交换生项目,之后不久你的班上就来了一名交换生。但是这名交换生经常喜欢捉弄别人和开玩笑,是大家公认的捣蛋鬼。虽然他调皮捣蛋,但他就像故事中的蜘蛛阿南西一样,有时也获得过其他人的帮忙。当以前帮助过他的同学遇到困难时,他也会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尽管如此,他仍然无法交到很多好朋友。想象一下你是他的班长,你会对他提出什么样的建议呢?

第二个场景依旧包含了话题、目的、身份和场合四个要素。话题是对班上调皮捣蛋的外国转校生提出建议;目的是劝说;此时学生的身份发生了转变,身份是班长,听众是一名外国交换生;场合是在学校宿舍、食堂或者教室,也是非正式场合。

POA主张采用具有潜在交际价值的产出活动驱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文秋芳、孙曙光,2020)。在具体实践中,如果要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有哪些场景可能需要用英语去劝说一些调皮捣蛋的同学如何正确认识自我、丰富自我和完善自我,以及如何培养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4.结语

本文主要例析了在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如何设计出符合交际场景的基本要求(交际真实性)的交际场景,为刺激学生的产出欲望,一线高中英语教师在介绍场景时需要展现任务的话题、目的、身份和场合四个完整要素,且设计的POA产出任务必须内嵌在交际场景中。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在进行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所设计的驱动场景需基于教学材料给出的话题,更多地考虑交际目的、身份和场合,以保证四要素的完整性、交际的真实性以及产出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晓晖,202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13):26-29。

[2]文秋芳、孙曙光,2020,“产出导向法”驱动场景设计要素例析[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3(02):4-11+90。

[3]文秋芳,2018 ,“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32(03):387-400。

[4]文秋芳,2017,“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现代外语》40(03):348-358+438。

[5]文秋芳,2015,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47(04):547-558+64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