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

张珺婷
  
扬帆媒体号
2023年23期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运作机制。研究首先对运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与评估指标体系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突出了它们在基本需求、架构和运作方式上的区别。接着,论文详细分析了运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基本架构,包括其整体组成、职能与业务划分,以及指标的分类详情。进一步,研究重点转向了体系运作机制的四个主要方面:因素选取、数值设定、侧重点确定和具体含义的明确化。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与评估指标体系之间的差别

1.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需求不同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主要集中于具体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这种体系的建立,着眼于实际的运营数据,如乘客满意度、班次准时率以及事故发生频率等。其核心目的是确保运营过程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强调对运营成本的严格控制。相较而言,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需求更加全面和长远,不仅关注当前的运营状况,还包括系统的整体规划、建设以及长期的社会和环境影响。

2.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架构存在着差异

在架构方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往往具有更明确和直接的目标导向,其指标设置紧密围绕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这种指标体系通常较为简洁,以便于快速响应和及时调整运营策略。而评估指标体系则展现出更加复杂和多元的特征,不仅涉及运营绩效,还包括对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评估。该体系中的指标通常更加综合,考虑因素更多,不仅限于当前的运营状况,还涉及长期的发展趋势和策略规划。

3.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运作方式不尽相同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运作方式上通常更加注重实时性和灵活性。这种体系强调对实时数据的监控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通过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状态和乘客流量数据,运营管理团队能够及时调整班次安排和服务策略。相反,评估指标体系在运作上往往更加稳定和系统,重视定期的全面评估和长期趋势分析。这类体系可能会利用大量历史数据和跨领域信息,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以指导长期的规划和决策。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基本架构

1. 运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整体组成架构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整体组成架构体现了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全方位的监控和评估。这一体系通常由多个层级和模块构成,旨在全面覆盖运营的各个关键方面。首先,体系的顶层设计包括了总体目标和战略,如提高运营效率、确保乘客安全、优化客户服务等。这一层级为整个体系提供了方向和框架。接着,在中间层级,体系会具体分解这些总体目标为更具体的运营目标,例如减少事故发生率、提升班次准时率、增加乘客满意度等。这些具体目标是通过各种运营数据和性能指标来实现和衡量的。在体系的最底层,则是具体的运营指标和数据,如车辆运行速度、站点服务质量、客户投诉处理效率等。这些指标是体系的基础,直接反映了运营的实际状况,并为上层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这种分层的架构不仅确保了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而且通过明确的层级关系,保证了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同作用。

2. 运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职能与业务划分

运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职能与业务划分清晰地揭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作用。在这个体系中,各个职能和业务单元都有其专门的考核指标,这些指标旨在精确评估每个单元的运营绩效。例如,对于车辆运行管理部门,重要的考核指标可能包括车辆的运行准时率、故障处理效率以及能耗控制等。对于客户服务部门,则可能关注乘客满意度、投诉处理速度和服务质量等指标。此外,财务管理部门的考核指标可能聚焦于运营成本控制、资金运作效率和预算执行情况等。这种职能与业务的划分不仅有助于精确评估和管理各个部门的绩效,也为优化资源分配、提高整体运营效率提供了依据。通过这种方式,每个部门都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目标和责任,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营。

3. 运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分类详情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分类详细地反映了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这些指标大致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类别,每个类别都关注运营的一个特定方面。首先是安全性能指标,这些指标关注的是运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例如事故发生率、应急响应时间、安全培训的有效性等。安全性能是轨道交通运营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此这些指标在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第二类是服务质量指标,包括乘客满意度、班次准时率、车站和车辆的清洁程度等。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乘客的日常体验和对系统的总体评价。第三类是经济性能指标,如运营成本控制、收入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率等。这类指标对于确保轨道交通系统的财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最后,还有环境影响指标,这些指标评估了轨道交通运营对环境的影响,如能源消耗、排放水平和噪音控制等。这类指标反映了轨道交通系统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目标的贡献。这种细致的分类使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地覆盖运营管理的所有重要方面,同时也便于各部门明确自己的重点工作和改进方向。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运作机制分析

1.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因素的选取机制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因素的选取机制起着关键作用。这一机制主要基于系统的运营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KPIs)。首先,进行全面地需求分析是选取因素的初步步骤,包括对运营效率、安全性、服务质量、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考量。接着,需要评估各个潜在因素对实现这些目标的贡献度,这通常涉及专家评审、历史数据分析和模拟预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因素的直接影响,还要考虑其间接效应及与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此外,因素的选择也受到数据可获得性和可靠性的限制,确保选取的因素在实际运营中可被有效监测和评估。最后,这一机制还需考虑因素的动态调整能力,以适应运营环境和市场的变化,保证指标体系的时效性和灵活性。

2.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数值的选取机制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数值的选取机制是确保评估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这一机制涉及如何设定具体指标的目标值或基准值。首先,数值的选取应基于详尽的市场调研和行业标准,确保其既具有挑战性又切实可行。例如,在设定班次准时率的目标值时,需要考虑行业平均水平、历史数据和潜在的改进空间。此外,数值的设定还应考虑到特定的运营环境,例如城市特征、乘客流量和技术条件等。在这一过程中,利用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来预估不同数值设定下的潜在影响是常见做法。这不仅有助于确定更加合理的目标值,还能提前识别可能的风险和挑战。数值的选取还需要定期的复审和调整,以确保其始终反映当前的运营状况和目标。

3.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侧重点的选取机制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侧重点的选取机制决定了评估的重点和方向。这一机制需要综合考虑运营策略、市场需求、乘客期望和社会责任。首先,侧重点的确定需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目标的深入理解,如安全运行、高效服务、成本控制等。然后,根据不同运营阶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侧重点。例如,在旅客流量高峰期,可能更加侧重于提高运行效率和乘客服务;而在非高峰期,则可能更关注成本效益和环境可持续性。侧重点的选取还需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反馈,包括乘客、员工、供应商和政府机构等。

4.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具体含义的确定机制

确保每个指标在绩效考核中的具体含义清晰、明确是至关重要的。这一机制要求对每个指标进行详尽的定义和描述,包括其衡量的具体内容、计算方法、数据来源和预期的影响。例如,对于“班次准时率”这一指标,需要明确其包括的具体情况,如延误的时间范围、考核的时间段和计算公式。这种明确性不仅有助于标准化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也保证了不同部门和人员在理解和应用这些指标时的一致性。为了适应运营实践和市场的变化,这些指标的具体含义可能需要定期的评估和更新。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专家知识、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够确保指标的有效性和相关性,还能提高整个考核体系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绩效考核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南。笔者通过深入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运作机制,明确了其在提升运营效率、确保乘客安全、优化服务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强调了因素选取的精确性、数值设定的合理性、侧重点的适应性和指标含义的明确性在运营管理中的关键性。

参考文献:

[1]陶爱国.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创建和实践[J].财经界,2023(09):75-77.

[2]肖以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探讨[J].经贸实践,2018(20):194-19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