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学情的教、学、评一体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究

段国芸
  
扬帆媒体号
2023年23期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第二中学811699

摘要:为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个性化、学习主体性和评价全面性的统一,通过教学设计与学情,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学生也能在参与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多自主学习机会,提升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的应用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路径之一。

关键词:学情分析;一体化教学;信息技术教育;个性化评价

引言: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科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信息时代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科技素养,以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导致教学效果参差不齐,本文试图探讨一种基于学情的教、学、评一体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旨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个体差异被忽视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有些学生对信息科技有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而有些学生则相对薄弱,就需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案。教学内容的单一化是导致学生个体差异被忽视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普遍偏向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培养,缺少针对性的深入拓展和个性化定制的内容安排。例如:实际教学中,教师侧重于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照本宣读,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操作能力的提升。忽略了学生的课堂感受和个性化发展需求。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需求,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乏味和无聊,学习动力受到抑制。

1.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对实际应用的指导和培养,教学内容过于偏重于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忽视了信息科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实践。学生难以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缺乏对信息科技的实际认知和应用能力,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使得学生的学习动力下降,对信息科技的兴趣和热情逐渐减退。教学内容缺乏与时俱进的更新和实际应用的案例引导,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化,应用场景不断演变,而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仍停留在过时的知识点和案例上,此类教学内容无法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

2、基于学情的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实施路径

2.1学情分析的理论依据

学情分析的理论依据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类型和发展潜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智能类型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准确的学情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的智能类型和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包括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在认知心理学中,人们通过感知、记忆、思维等过程来处理信息和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学情分析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式,以此来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2.2个性化教学的实施路径

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学情和需求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基本前提,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学生的学习信息,包括课堂观察、学习档案、学习问卷等,可以涵盖学生的学习风格、学科兴趣、知识水平等方面,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学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更高层次的拓展任务;对于存在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个别辅导和适应性的学习材料。个性化教学方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教、学、评一体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3.1教学设计与学情结合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和实际应用需求,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为达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学生的实际学情,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水平,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例如:在学习《网络安全与防范》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可以依据大数据分析来判断高中学生对于网络安全的认识程度,同时通过在日常教学中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从而进行课程设计。这种教学设计方式可以保证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安全,并达到树立网络风险防范意识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差异化的指导,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及时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更高层次的拓展任务;对于存在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个别辅导和额外的学习支持。例如:在学习《组建局域网》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发现学生对于“局域网”的认识了解各不相同。经常接触互联网的学生以及具有一定信息科技基础的学生对于局域网的了解程度较高,具备了独立组建局域网的能力。而部分接触较少的学生甚至都不了解局域网的含义。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差异化教学方式,低水平学生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确保其能够掌握局域网的含义和具体内容;高水平的学生则以进阶学习为主,进一步强化局域网的实践应用。

最后,在评价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果。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评价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信息科技工具,通过项目作品展示、在线测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2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体现了多方面的内容,首先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和路径。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教师的指导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教师提供学习的框架和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计划和学习反思,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在实践中,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的相结合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结语

基于学情的教、学、评一体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本文的探讨,教师可以看到,这种教学模式更加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需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J]. 江西教育, 2023, (42): 2.

[2]徐骞, 周丽娜, 沈南山.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法与案例分析[J]. 理科考试研究, 2023, 30 (22): 15-17.

[3]王毳, 黄友初. 教师学情分析的认识误区与应然向度[J]. 教学与管理, 2023, (31): 1-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