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儿科护理管理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风险防范式护理的应用则在提高儿童患者护理质量、降低医疗风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包括其概念、原则、实施方法以及对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的影响。通过对现有研究和实践的综合分析,本文旨在为儿科护理管理提供更加科学、安全、高效的指导,提升医护团队的整体素质。
引言
风险防范式护理,又称为预防性护理,是一种在护理过程中通过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减少或防范患者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和不良事件的护理方法。它强调的不仅是对已存在问题的应对,更注重在患者护理的早期阶段就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本研究拟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先将结果报道如下。
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儿科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将所有患儿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5)。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6.85±0.85)岁;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6.15±0.36)岁。纳人标准:①均为儿科住院患儿,②家属均知情同意,③均为2一12岁儿童。排除标准:①配合度较低,②精神异常,③严重合并类疾病,如器官功能病变。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家长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模式。
实验组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全员参与:风险防范式护理要求整个医疗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行政人员等,全员参与风险识别和预防工作。每个环节都需要有专业人员的参与,形成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
定期风险评估:风险防范式护理强调定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心理健康、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从而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风险防范式护理要求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充分考虑患者的特殊需求和潜在风险,确保护理工作更为精准和有效。
信息共享和沟通:风险防范式护理中,信息共享和团队间的有效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分享患者的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共同制定和执行防范措施。
儿童风险评估:针对儿科患者的特殊性,进行全面的儿童风险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疾病特点、家庭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确保对患儿的风险有全面的了解。
家庭指导和教育:风险防范式护理将家庭纳入护理的整体管理中,通过家庭指导和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护理的意识,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预防潜在的风险。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后的护理效果、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包括风险事件、护理误差、医疗纠纷。根据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实验数据采用 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
见表一。P<0.05。
结论
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其他相关资源,包括人员、设备、环境以及社会活动,以达到提高患者健康水平的目的。对于儿科部门,由于治疗的群体主要是儿童,他们年龄较小,认知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对儿科护理的要求更高。护理风险主要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包括经济风险、法律风险、人身风险等。
在患儿住院期间,存在一些风险情况,包括:患儿由于年龄较小,认知能力较差,在床上活动时容易发生坠床危险事件;患儿在活动时,也容易出现跌倒事件;还有护患纠纷,以及用药差错等问题。一般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指导他们服用药物,进行常规生命体征监测、日常观察、饮食护理等基础性措施。然而,一般护理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还可能引发护患纠纷,增加医疗事故的风险。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采用了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这种方法包括建立风险防范管理小组、风险判断、健康教育、针对性护理、护理效果总结等措施。通过建立风险防范管理小组,可以有效提高护理管理效率,保证风险防范护理干预的稳定实施。同时,通过风险判断,结合以往风险发生案例和医院现状,我们能够做好提前预防措施,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此外,我们还会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风险事件的重视度和认知,并获得他们的认同和支持。对患儿进行针对性护理,直接采取预防措施,规避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事件,如坠床、跌倒等。最后,我们会分析风险防范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总结经验,寻找不足之处,并据此调整护理计划,以保证护理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对一般护理干预和风险防范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的患儿护理效果明显优于采用一般护理干预的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儿的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因此,我认为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