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幼儿园深入开展家园共育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罗青
  
扬帆媒体号
2023年23期
内江市第三幼儿园 四川内江 641000

摘要:幼儿园是孩子们离开家庭、接触社会的第一个场所,也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发现许多孩子在幼儿园中表现出的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学习问题等,往往源于家庭环境或家庭教育不当。因此,深入开展家园共育工作,对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以上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开展幼儿园家园共育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共育;实施策略

引言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学校教育的基石,也是父母日益认同的一种教育形式。《幼儿园教育大纲》中提到:“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对象,要在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下,取得父母的理解和积极的参与,并对父母的教育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与家搞好关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纲要”的精神进行深刻的学习、理解、更新理念、发挥功能,同时也要加大对研究的力度,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下功夫,不断地进行思路的创新,不断地完善战略。

一、深入开展“家园共育”工作的意义

(一)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通过家园共育,家长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在园表现,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同时,家长也可以从幼儿园获得更多的教育方法和指导,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能力,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

(二)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

通过家园共育,有助于幼儿园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为孩子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全面的教育服务。同时,家长也可以从幼儿园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此外,家园共育还可以促进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增强双方的信任和理解,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当前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沟通不畅

在当前的家园共育工作中,普遍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及时所导致的。例如,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在园表现并不了解,而幼儿园也无法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情况。这种沟通不畅会影响双方的信任和理解,进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教育质量。

(二)教育理念不一致

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不一致是家园共育工作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例如,一些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知识学习,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和社交能力的培养;而一些幼儿园则更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而忽略了家长的需求和期望。在这种教育理念不一致的环境下,会影响双方的配合和合作效果,进而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质量。

(三)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

合作机制的欠缺或者不完善,是家园共育的绊脚石,例如,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计划、合作方式、合作内容等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规划和落实,这会导致双方的合作效果不理想,无法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资源,进而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质量。

三、深入开展家园共育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一)加强沟通与合作

加强沟通与合作是深入开展家园共育工作的关键。首先,幼儿园应该建立定期的家长会制度,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园的情况,同时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幼儿园可以开展定期的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促进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此外,幼儿园还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传递信息,加强沟通和合作。举个简单的例子,创建家园共育QQ群、微信群等方便沟通与交流的网上平台,教师每日以手机录下幼儿游戏中的精彩瞬间,并将其制成精美的音乐专辑,并上传至班级的互动群。这样可以让父母对孩子的幼儿园表现有一个及时性的了解,也可以围绕某一教育话题进行探讨,实现互动群的有效使用。

(二)统一教育理念

统一教育理念可谓是深入开展家园共育工作的基础。具体实施策略如下:(1)幼儿园定期组织开展家长会、亲子读书会等活动,及时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2)幼儿园也应注重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家长的需求和期望,以更好地满足家长和孩子的需求。通过统一教育理念,来增强双方的信任和理解,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

想要推进家园共育工作高效高质地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是有效途径。首先,幼儿园围绕幼儿教育目标、内容等,制定具体的合作计划和方案,明确双方的合作内容、合作方式等。其次,建立合作监督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合作案例分享、经验交流等活动,促进双方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合作效果和质量。通过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家园共育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保障。

(四)推动家长对课程执行的参与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参与课程活动和组织课程资源等方式,促进家长的积极参与。父母的参与可以对孩子的幼儿园生活有更多的了解,进而促进父母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推进家园教育工作的开展。例如,让父母参加到幼儿园的课程设计中来,对家庭文化、儿童的兴趣喜好进行研究,把这些知识与课程相结合,从而提高幼儿的参与性和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组织父母参加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例如亲子游戏、亲子阅读等,增强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与沟通。在活动完成之后,要主动听取幼儿家长对游戏开展的意见或者反馈,以便为日后的活动开展提供借鉴。与此同时,教师要把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及时与父母进行交流,使他们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把父母们投入到幼儿园中来,以更好地促进他们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加强游戏的效果。

四、结束语

“育人”是一门艺术,父母和幼儿园的教育目的具有共同性,这也决定了二者要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只有在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目的和要求上达成一致的基础上,才能取得预期的完美结果。因此,教师应树立起引导父母工作的意识,不断地创造一个互相欣赏的家园互动环境,使家长的教育意识更强,协同幼儿园和教师开展更细致、更深的教育工作,那么,家园共育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远,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搭建平台。

参考文献

[1]马妮娅.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思考[J].明日,2021,000(009):P.1-1.

[2]邓莉.浅析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策略[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2(11):0112-0114.

[3]马丽娜.浅谈当代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开展思路[J].202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