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五育并举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摘要:五育并举主要是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并重的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结合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并思考其中的道德取向,如友情、亲情、责任等,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诗歌和散文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传统美德进行引导和解读。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诗歌等,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传递传统美德的影响。
关键词:五育并举;小学语文;传统美德教育
引言:在五育并举的背景下,在语文课堂开始时,可以引入一个与传统美德相关的话题,如"尊老爱幼"、"和谐相处"等,通过引入这些话题,激发学生对传统美德的兴趣和关注,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相关经验和观点。选择一些具有感染力和情感渲染的文章、诗歌或者影视片段,通过展示人物形象或者情节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接受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明确传统美德的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在课堂及课后的学习中更加关注和实践传统美德。通过巧妙的引言方式,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引导他们积极理解、接受并实践传统美德。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五育并举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积极渗透传统美德教育。为了有效实施传统美德教育,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为例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老师可以简要介绍故事中小英雄雨来救人不顾个人安危的故事内容,让学生对故事展开有初步认识,并对小英雄雨来充满期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比如,播放故事中小英雄雨来勇敢救人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他的勇敢和无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反应和思考。通过提问,让学生表达对小英雄雨来行为的赞美和敬佩之情。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觉得小英雄雨来为什么会不顾个人安危去救人?”或者“你们自己在遇到类似情况时,会怎么做?”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在教学的结尾,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书写来表达自己对小英雄雨来的敬佩之情。例如,让学生以小英雄雨来为例,写一篇关于勇敢与无私的作文。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体验。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辨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美德情感,促进了全面发展。
二、拓展延伸,加深感悟
在五育并举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拓展延伸学生对于传统美德的理解,加深他们对于美德的感悟。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墨梅》为例,课堂上老师可以详细讲解《墨梅》这首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诗意。同时,可以与学生一起欣赏这首诗的音韵之美和艺术之美。《墨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王冕的孤独坚韧、自我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理解诗中的人物形象和意象,引导他们感受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如坚持、勇敢、乐观等。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细节进行分析,并思考其中蕴含的道德价值。比如,诗中的“墨梅”象征着坚强和自立,学生可以通过细致观察和分析,理解其中传递的美德信息,并与自身的成长经历相联系。通过情景接龙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引导他们将诗中的墨梅与现实生活中的美德行为联系起来,培养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对《墨梅》的学习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创作,让他们根据诗的内容和精神,编写自己的作品。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舞台表演,通过表演的形式将传统美德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墨梅》这首诗的同时,加深对于传统美德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这种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教学方式,将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人格塑造。
三、利用图片,激励志向
在五育并举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是很重要的。通过利用图片和激励志向,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传统美德的含义,并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学习兴趣。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白桦》为例,在课前可以准备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可以使用图片展示白桦树的形象,让学生对白桦树有更直观的了解和感受。同时,可以选择一些描绘白桦树坚毅、自立、不畏艰难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美德的向往和追求。在展示图片之后,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白桦树的品质和美德。例如,询问学生白桦树为什么能够经受住磨难?为什么白桦树可以自立不倚靠?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或描写,加深他们对白桦树品质和美德的理解。根据白桦树的形象和故事,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各自发挥想象,讨论并展示一些展示白桦树美德的图片或海报。通过分组活动,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可以请学生绘制自己心目中的白桦树,或者写一篇有关白桦树的小作文。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美德的力量,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而以《白桦》为例,通过图片、激发志向等方式,可以使学生对白桦树的品质和美德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激发他们对美德追求的意愿。
结束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结束语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实现:首先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来强调美德的重要性;其次,结合课堂内容拓展延伸,加深感悟,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理解和体验美德的力量;最后,通过利用图片,激励志向学生将美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并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促使他们在道德修养上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春兰.多法并举,构建小学语文活力课堂[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8):58-59.
[2]朱立军.多措并举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4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