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思考与实践

杨洁
  
扬帆媒体号
2023年23期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学科育人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培育的实践研究”(C-b/2021/02/06) 研究成果。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重要性和实践策略。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开展实践活动等策略,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本文以某初中为实践案例,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了教育领域的力量。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思考与实践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作为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其中,是一项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重要性和实践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反映了国家和社会的根本价值追求。它承载着我们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基因,是我们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而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作为学生接触和理解社会、历史的重要窗口,对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还能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因此,本文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述出发,探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目标与价值,并进一步分析二者紧密结合的意义,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二、教学策略与实践

1.挖掘教材,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材内容深入解读,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理解其中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观念,以便能够从中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通过分析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形象、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主义、公正正义、诚实守信等价值观念。

提炼方法与实例,教师可以采用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从教材中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同时,结合实例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解释这些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例如,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和社会价值观念,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2.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学生体验: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从而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体验。例如,通过模拟历史场景、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中的情感、思想和社会价值观念。角色扮演法的实践,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价值观念。例如,在讲解古代历史时,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时期的人物角色,通过表演和对话的方式还原历史场景,从而引导学生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3.实践活动,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活动设计与实施,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文化交流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精神实质。

实践成果与反馈,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实践活动的成果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评估实践效果和调整教学策略。例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撰写报告的方式,让他们深入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并在实践中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价值。

三、案例分析与实践评估

1.某初中教学实践案例研究

在本研究中,我们选取了某初中作为实践案例,深入了解其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情况。该初中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学策略。教学实践过程描述,在该初中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深入挖掘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教师们通过集体备课和研讨,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明确每一章节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其次,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该初中教师积极采用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教师还借助多媒体技术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与社会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再者,组织实践活动,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校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文化交流、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价值。

教学效果与反馈,家长和学校教师也对这一教学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孩子们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得到了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同时,孩子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变得更加自信、勇敢和有担当。

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部分学生在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仍然存在困难和障碍;部分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等。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该初中将继续加强教学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总结

本次论文对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实践。首先,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其次,通过挖掘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和组织实践活动等教学策略,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中的有效融入。再次,通过某初中的教学实践案例研究,验证了这些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郭芳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时代人物, 2022(31):0184-0186.

[2]李晓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教学方法及理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2023.

[3]韩静静.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政课教学着力点[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2(18):2.

[4]李芳.从德法课理论教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5):32-3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