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OBE理念下的应用型本科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以重庆移通学院为例

杨德龙
  
扬帆媒体号
2023年23期
重庆移通学院 重庆市 401520

摘要:创新创业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培养能够适应地方和产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历史使命。应用型高校在结合自身办学特点的基础上,可以利用优势资源集中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敏锐创意、精雕细琢、不断精进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在“双创”人才培养中,学校、政府、家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基于OBE理念视角,探究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改革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人才。

关键词:OBE理念 应用型本科  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内外双创教育研究现状

美国1947年迈尔斯.梅斯教授开展第一届MBA创业课程《新企业管理》被普遍看作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开端。71年南加州大学推出第一个企业家精神工商管理硕士(MBA),72年设置第一个该领域的本科专业,自此创业教育真正在高校扎根。日本高校“官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1998年日本由国会通过了《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在高校倡导创业教育。

1997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正式拉开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帷幕。2002年教育部确定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单位后,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全面铺开,2010年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直到14年开始发文量呈现出丼喷式的增长,原因是2010年创新创业教育首次作为一个完整概念用在政府文件中;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综述所述,国内外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为本研究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也要看到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经过梳理,认为目前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归纳为4个方面:对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对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对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对某一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针对性研究。

二、OBE理念

OBE是Outcome-based Education的首字母缩写,也称成果导向教育,是基于成效的教育是根据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需求,系统地组织与实施教育过程,并使学生在基于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活动,确保学生通过一定阶段的学习经验后获得实际的学习成就。

三、我国双创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育理念不足: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开设了创业类课程,但未形成独立系统的创业课程群,也未能与专业课程实现有机融合,导致创业教育与学科教学、专业教育脱节,创新创业社会融合度不高。二是评价考核不足:对学生的考核过于应试,学生的考试分数仍是衡量学生水平的重要标准,最终导致学生因为能力不足而无法适应社会需要。对教师的考核重科研轻教学,导致教师更加急功近利而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三是教学方面不足:师资方面教师思维方式仍然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课程方面课程内容过于专业化、理论化和抽象化,缺少应用性、实践性和个体化。教学方法传统讲授式较多,启发式教学、对话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较少。四是支持体系不足:由于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差异,高校在创新创业工作运行机制方面大相径庭。在学校层面,创新创业工作有的高校是由校团委牵头负责,有的是由教务处负责,也有不少高校是由招生就业处兼顾。

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评价体系还没有统一,这一方面会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实际效果,难以及时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进行改进,另一方面配套的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且难以形成完整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基于OBE理念构建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OBE教学理念,采取正向设计和反向设计,实现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既要结合学生实际,又要结合企业需求。利用OBE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

(一)明确双创教育培养目标

一是培养德才兼备、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二是培养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实操能力、学习主动性、创新思维的双创型人才。三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双创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考核评价制度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寻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四是重庆移通学院实施的在OBE理论下探索出应用型本科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具有一般实践意义的经验和做法,在同类型高校能进行试点和推广。

(二)改革双创教育培养方案

主要从一核心、三圈层、九模块三个方面开展,以培养创业能力为核心,从家庭、学校、社会、课程、师资等方面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作用。

(三)理顺双创教育课程体系

一核心:以培养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是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

三圈层:引导层,从大学,家庭,社会三方面进行引导,做好协同育人。学校是协同育人的主导方,应该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及时沟通学生情况。同时,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和利用社会育人资源,形成一个课程为核心、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家庭是协同育人的主体方,应当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责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并积极协同学校教育。同时,家长也应引导子女参与社会各个层面的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风家教,为子女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社会是协同育人的支持方,应有效地支持服务全面育人。这包括完善社会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推进社会资源开放共享,净化社会育人环境等举措。同时,社会也应该提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平台和文化活动载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实施层,构建创新创业理论课+创新创业实践课+创新创业专业课的“1+1+X”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同时面向全校开设“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商科课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全覆盖。第一层次面向全体学生,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的普及课程。第二层次面向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旨在提高其基本知识、技巧、技能的专门的系列专业课程。第三层次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的各类实践活动课程,要以项目、活动为引导,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创业过程的指导。在现有网络视频教学的基础上积极筹建系统的创新创业在线开放课程。同时学校目前也正在积极筹编校本教材,系统地梳理总结工作经验和典型案例,建设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创新创业教育案例集。

支持层,从机构支持,文化氛围营造,师资队伍保障等方面出发。一是机构支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级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与以二级学院院长为组长的各学院创新创业工作小组,加强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工作队伍的建设。严格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文件精神以及重庆市人民政府和重庆市教委等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先后出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管理办法》《创新创业竞赛组织管理办法》《创新创业奖学金评选办法》《创新创业学分修读指南》等38个规章制度来提高和规范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比赛管理,构建了立体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设立了多个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学院把双创先锋班和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作为创业实训的一部分,以天空书院为中心整体打造,整合二级学院特色育人部门的26个科研平台和创新中心,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实践生态,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二是文化氛围营造:“完满教育”构建社团活动、志愿服务、艺术实践、竞技体育为主要内容的育人体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品格、素质的饱满和发展,为未来的完满就业和生活做好充分准备。“通识教育”形成基于公民意识、全球视野、人文关怀、科学精神、艺术创作与审美情趣等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独立思考、扩展视野,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具有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实现“完整的人”的目标。以信息学科背景为依托,结合信息产业人才需求,从“商科+信息产业”切入,结合行业社会实践进行商业领导人才培养,武装职场管理技能。三是师资队伍保障:为进一步促进重庆移通学院双创教育与商科教育的融合提升,以培养信息产业企业经营管理骨干和“尖兵”为目的,创新创业学院与淬炼·国际商学院共同组织开展“双创先锋班”项目。该项目实行全程导师制,每学期招收50名学员,开设两个班级。每个班级配备双创导师1名、企业导师5名、项目导师5名,同时选拔校内外优秀教师开展理论教学,形成“1+5+5+N”的专业导师团队。并且“双创先锋班”以“商科理论模块+项目实战模块+职场能力模块+企业真实体验+市场评价机制”的五位一体立体式双创实战育人体系,让学生在深入参与真实创业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提升能力。建设有ERP沙盘模拟实训室,创投路演室等,在每周定期向学生开放,并配备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就沙盘模拟经营、创业竞赛路演等相关内容对有兴趣的学生进行讲解,并组织实践。开展了创新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创新创业竞赛等丰富的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每年面向全校学生选拔双创先锋班进行重点培养,评选重点项目与标杆项目给予重点扶持,2017年至2022年我校累计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讲堂、创业沙龙等校级创新创业实践活动220余场,参与学生达50000余人次。

九模块:从大学、家庭、社会、创业技能初级课程、专业独特性的中阶课程、通识性素养的高阶课程、机构支持、文化氛围营造、师资队伍保障等九个模块。

在大学开展校园开放日,获取家庭的物质支持与意识改变,社会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建设更多创业孵化基地,更多的校企合作。一般创业技能课程体系,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创新创业实践课,创新创业专业课;专业独特性的中阶课程,做好创新创业比赛,创新创业讲座沙龙,做好创新创业实训;通识素养的高阶课程体系,双创先锋班建设。获取机构的制度支持和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做好文化氛围营造,如创新创业氛围营造,完满教育氛围营造,商科教育支持保证,创意写作创业计划书撰写,课程创新思维提升,通识教育发散思维锻炼、做好理论课程师资培养和双创先锋班师资培养。

(四)建立双创教育考评体系

OBE模式关注学生能力的产出,单一的评价模式无法对能力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课程层面评价以学生课程学习成果为评价标准。OBE课程评价要求打破单一的考试评价模式,教师可以针对课程特点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进行过程式考核。

双创课程是对传统课程的颠覆,重在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实践能力。因此双创课程要在教学过程中增设实战内容,充分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创业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全面互动式教学。双创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更为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互动性以及开放性,因此课程评价不应以期末考试或期末任务作为单的评价标准,而是要以过程考核作为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将评价标准渗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创新创业课程提供教学标准。双创教师承担着创新创业知识传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大赛指导、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等重要使命,课程帅资配备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双创教育整体效果评价。因此目前需要进一步完善双创课程体系,优化双创师资队伍,既要将创新创业思想、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比赛的理念融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又要将其纳入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中另一方面,双创师资队伍的整体能力有待进步提升,高职院校应积极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提供量化标准。

(五)改革双创教育反馈机制

应用型高校应该主动完善学生的信息追踪和反馈机制,通过对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收集,及时准确掌握就业市场的动态需求,再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计划和方案及时进行完善和调整,让人才的培养完全跟得上市场发展的步伐,不断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只有以成果导向来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才能真正地为社会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六)建立双创教育激励机制

众所周知,一项活动能够得到持续有效的开展,离不开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不但肯定了师生的价值追求,还激励他们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各应用型高校应该积极地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和特点,科学地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设置一定的奖项和奖金,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双管齐下,持续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激活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然无法适应时代潮流。作为为社会输送实践型的人才的重要阵地,应用型高校应该立足自身办学特点,积极开展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为新文科的发展和升级注入新的活力。要紧密联系市场,将创新与应用有效融合,构建一个科学、持续、动态的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以学生需求为切入点,全面提升他们的理论知识研究能力、就业创业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富娟;姚建涛;刘赫;陈子明;赵延治.基于OBE理念的“双创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与建设——以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创新基地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47)

[2]许统德;黄乃文;赵秀丽.基于OBE理念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理论支撑、设计思路和实施路径. [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1

[3]魏学庆.双创教育管理中创新与创业经验及启示. [J]当代经济.2020

[4]王子岚.基于OBE理念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以黄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20(12)

[5]杨德龙;许雪梅.关于重庆市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考试周刊. 2016(37)

作者简介:杨德龙(1988.8-)男,汉族,重庆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

基金来源: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2年课题 K22YG224263基于OBE理念下的应用型本科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