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PDCA模式在高素质农民培训中的应用探析

付娟
  
扬帆媒体号
2023年23期
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会泽县分校 654200

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乡村人才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乡村人才主要来源是高素质农民培训。因此,构建高质量的农民培训机制便显得尤为重要,高质量培训机制的构建并非轻而易举,需要培训管理部门研究、优化、协调培训工作的全过程,对每个环节都做到有效把控。当前乡村振兴推进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急需大批乡村人才的支持,在高素质农民培训中推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做法,为高质量乡村人才培训工作提供了一个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PDCA模式;高素质农民培训;应用探析

引言

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的人才外流问题非常严重,导致农村经济建设存在非常大的问题。为了能够解决农村地区高素质人才短缺的问题,就必须要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提升乡村地区就业待遇,让更多人才能够留下来。因此,我国全面开展“关于培养高素质的新时代农民”工作,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推进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就必须要针对有关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归纳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新时代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的新提升

1.1巩固基础优势,做好农民中职教育提水平

在新形势下,高素质农民学历教育、档案管理必须因时而异、因事而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应把高质量的农民学历教育和档案管理纳入教改内容,一方面,根据中职教育改革有关文件精神,将中职教育招生工作与高素质农民培训相结合,建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与中职学历教育衔接机制。在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基础上遴选学习意愿强、产业发展好、年龄50周岁以下的高素质农民参加中等职业教育,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及学员需求开设专业,持续提升高素质农民学历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可参照普招生先进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方法,建立高素质农民学历教育档案的基础制度,规范管理人员档案工作流程,提高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并同时适时出台相关政策标准,形成一套标准化的管理流程。

1.2推进创业创新机制,营造农民教育的良好氛围

当前,现代生产要素要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农业功能日益多样化,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正在加速形成,产业领域更宽,现代种养、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蓬勃发展,农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加快。大量创业项目需要平台孵化,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园、科技园都可以成为培训、孵化和实习基地。人才综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成为必备技能,既懂田间地头又懂市场码头的人才成为主要需求,这些变化要求农民教育培训拓宽覆盖面,加强孵化指导,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2PDCA循环管理模式

PDCA循环是由休哈特博士提出,由戴明博士进一步发扬光大的质量管理模式,也称“戴明环”,是一项能使任何活动有效开展的工作程序,适用于所有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是一种被其他行业广泛运用的、科学的提高工作和产品质量的方法。PDCA循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Plan)。主要工作步骤是研究分析工作现状,查找分析突出问题、确定问题影响因素、分清主因和次因,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和对策措施。第二阶段是执行(Do),按照预定的计划和工作标准,设计出具体的行动方法,进行布局和操作,努力实现预期目标。第三阶段是检查(Check),对计划执行、制度遵守和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掌握进度,发现问题,确认效果。第四阶段处理(Action),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检查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的问题要分析其成因,进而提出改进措施,避免重现,成功的经验固化成标准化工作模式和工作制度。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可以说,任何需要重复的工作都可以通过PDCA循环进行改进。PDCA循环的一个特点是它是周而复始运行的,但却不是在同一水平上循环,一个循环完成,解决一些问题,工作质量得到一次全面提升,未解决的问题要转入下一个循环解决,这样每一次循环都会带来工作队伍水平和工作质量的提高。PDCA循环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大环套小环,以高素质农民培训为例,国家层面是一个最大的循环,省级层面是国家大循环下的一个个次级循环。依此类推;在县级层面上整体培训工作可作为一个循环,其中的每个培训专题、每个培训期次,也可以作为一个个小环,执行PDCA循环。大环是小环的依据和母体,小环是大环的分解和保证。一个培训项目下的小环都围绕着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朝着相同方向转动。通过循环把项目的各项工作有效地联系起来,相互协同,互相促进。

3在高素质农民培训中运用PDCA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3.1确定培训标准体系

为了确保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高效运行,减少运行的不确定性,需要制定培训标准体系,如标准培训程序、标准教学大纲、标准培训教案、培训质量衡量标准等,以实现培训活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在培训标准体系确立过程中,要根据培训的目标要求、相关专题知识发展水平和对学员学习要求,选择既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培训质量要素,又能满足培训的客观需求的标准。同时也要注意培训标准化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PDCA循环不断地改进完善。

3.2加强调查与学情分析

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明确所需的专业人才类型,将各类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特色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实地调研农民的真实需求,根据产业结构的需求情况来制定培训工作的进行方案。在进行培训工作之前,要提前对农民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需求进行调查,对每个个体的教育背景以及学习方式、学习能力进行深入了解,制定有针对性的学情分析报告,为后续的培训工作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

3.3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

首先要为选拔制度确定统一的标准,每个进行培训工作的教师都需要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教学任务,只有掌握了符合标准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同时还具备一定的教学实际经验,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培训工作之中,培养出大量的高素质农民,并为其增加就业的渠道。在保证教师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选择符合实际教学情况的教材以及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联合专家、学者以及优秀的教师进行相关教材的编撰工作。

3.4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机制

培训过程其实就是教学信息的输入输出过程,培训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信息管理机制来保障。一方面,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就需要了解农业领域各方面的信息,将知识技能信息传递给农民学员,实现信息的高效输出;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农民培训管理部门应该将培训方面的信息如培训质量检查情况、培训资源、培训文件等传递给教师,实现信息的高效输入。

结语

近年来,在中央政策支撑推动下,各地把乡村人才建设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全社会关心关注的氛围进一步形成,各级农广校在农民教育培训上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在当前乡村振兴推进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新农民培训工作机制,在高素质农民培训中推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做法,为充分发掘现有乡村人才潜力、推动农民培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路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万融.商品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黄河啸,张西华,卓妮,等.社会资本需求视角下的高素质农民培训行为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J].浙江农业学报,2022,34(3):652-660.

[3]盖亚茹.农村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探究[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2,34(2):36-3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