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自我意识发展视角的民办高校大学生自管理能力的研究

杨丽萍
  
扬帆媒体号
2024年12期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省芜湖市 241199

摘要:自我管理能力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环境因素及内外条件的认识、分析、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实现自我目标的一种能力。在现代社会,人们可以从不同视角对自我进行管理。本文从自我意识发展角度出发,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关键词:自我意识发展视角;民办高校;大学生自管理能力

一、自我意识发展视角概述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是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结果,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作为个人最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在大学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发展水平不仅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也会影响到其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表现等方面[1]。

二、基于自我意识发展视角的民办高校大学生自管理能力研究的重要价值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学生的自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加强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自管理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有利于增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其全面发展。通过开展相关研究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发展自己,这对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心理健康的维持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学生不断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与兴趣,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2]。

(二)推动民办高校教育改革

大学生是当代最有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他们已经是成年人,应具备独立思考、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对于高校来说,如何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成才,更关乎大学乃至整个国家教育的成败。加强大学生自管理能力研究,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发展,帮助大学生提升自管理能力,实现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带动民办高校教育改革,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三、基于自我意识发展视角的民办高校大学生自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一)强化自我意识教育

大学生的自管理能力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充分认识自我、管理自我、实现自我的能力,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等方面,这就要求民办高校要将自我意识教育作为提升大学生自管理能力的基础工作来抓。

重视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通过主题鲜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广泛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为重点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重点的时代精神教育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传统美德教育,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咨询机构,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信箱,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时化解学生内心冲突。充分发挥院系心理辅导站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个体咨询服务,切实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对有心理障碍或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早进行心理治疗和辅导。

创新实践教学,强化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积极拓展实践教学渠道,结合专业特点,设置一定数量的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研训练,尤其是顶岗实习活动。通过开设各类讲座、举办知识竞赛、参观考察、撰写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管理能力。

(二)优化自我反馈,完善自管理体系

为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必须重视自我反馈在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高校应该从学生自我管理活动和行为等方面进行反馈,形成完善的自我管理体系。学校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个别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自我管理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自我管理的特点和规律,针对学生自我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根据不同年级、专业、班级的具体情况,建立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量化评价标准,规范评价流程,采用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做到客观公正,使评价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在高校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给予正确引导和指导,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教育方法,促使学生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通过正面激励、榜样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以学生自我管理为出发点,将学生自我管理与校规校纪相结合,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结语

总之,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当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时,才能正确看待自己,发挥出潜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主动应对各种挑战,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相信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可以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查晓乐.基于积极心理学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探讨[J].才智,2024,(10):105-108.

[2]赵夏芝.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途径探究[J].山西青年,2024,(04):178-180.

[3]李亿鸿,何丽芳,张新月,等.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4,42(02):117-120.

作者简介:杨丽萍(1992-3),女,汉, 安徽省宣城市,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